APP下载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6例疗效分析

2018-01-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供血溶栓心肌梗死

孙 鑫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脏供血血管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血流供应中断,心脏持续性缺血缺氧进而局部缺血坏死的急性心脏疾病,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化验可见心电图ST段改变及血清心肌酶升高[1-3]。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治疗时间窗短、治疗不及时预后差。疏通堵塞血管、缩小梗死心肌面积、梗死血管再通后的再灌注治疗是该病的治疗重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PCI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的12 h内经通过心导管接入疗法再通狭窄堵塞的冠状动脉管腔,恢复心肌供血供氧,进而恢复心脏功能。静脉溶栓传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通过静脉注射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药物溶解血栓,进而恢复栓塞血管的再灌注。为进一步研究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进行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心内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治疗组男41例,女35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0.0±2.1)岁;发病至就诊1~11 h,平均(6.0±0.8)h,合并高血压41例,糖尿病20例,高血脂17例。对照组男39例,女37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0.5±2.6)岁;发病至就诊1.5~12 h,平均(6.75±1.4)h,合并高血压44例,糖尿病21例,高血脂13例。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胸痛发作时间在12 h以内;持续胸痛、胸闷≥30 min;心电图有相连两个及以上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 mV以上或者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以上;血清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升高,超过参考值上限的99百分位≥1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梗死相关动脉血管(IRA);无不宜手术的其他禁忌证。排除主动脉夹层、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及其他不符合手术要求者[4]。

1.3 方法。治疗组:采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入院后口服氯吡格雷300~600 mg,嚼服300 mg阿司匹林,静注40 mg奥美拉唑以保护胃黏膜。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经动脉鞘侧管注射1万U单位的普通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血管位置及狭窄程度。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梗死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和导管球囊,以Seldinger法穿刺左侧股动脉,将球囊导管送入锁骨下动脉1.5 cm血管处,采用自动触发R波模式起搏,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术后持续性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次•d),氯吡格雷75~150 mg/(次•d),皮下注入低分子肝素钠0.4 mL/(2次•d),持续1周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Ⅱ级预防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对照组:不实施PCI治疗,其余与治疗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梗死血管持续再通,直径狭窄降低20%、残余狭窄≤50%,无急性闭塞、死亡等,可确定为PCI治疗成功。入院后胸痛消失,心电图导联ST段已恢复正常表明有效;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5]。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76例患者中73例开通成功,总有效率96.05%。对照组48例再通成功,总有效率63.16%。两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供血血管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导致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局部缺血的急性心脏疾病,作为人体重要的供血供氧器官,该病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后果较为严重[6-7]。病情严重、进展快、致死率高是本病的主要特点。如何尽早、充分再通梗死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最大程度挽救濒死心肌,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条件。PCI和溶栓是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治疗方法,溶栓治疗因为再通率低,时间窗窄、狭窄残留和再闭塞率高,加之部分患者治疗后仍需再次进行PCI治疗,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PCI治疗则具有快速、有效、时间窗相对较宽、再通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正越来越多被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

在PCI治疗过程中,血管开通后的再灌注损伤是必须关注的重点,再灌注损伤包括心功能不全、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利尿剂、扩血管药常用于纠正心功能损伤;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则不需要需特殊处理,出现室速、心室颤动时则要进行紧急处理,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可通过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缓解,必要时可采用临时起搏器。PCI治疗过程中要快速补充血容量,避免硝酸酯类药物。无复流是指血管闭塞解除后心肌组织仍然无灌注,其病理生理基础为微血管受阻,微循环障碍,一旦发生无复流,心肌再灌注受损,会严重影响PCI近远期预后,增加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有研究指出PCI无复流发生率为l%~5%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出现手术后无复流,通过药物和机械装置进行处理,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血小板糖蛋白Ⅱh/Ⅲa拮抗剂、异搏定、远端保护血栓抽吸装置得到改善。在PCI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安全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

静脉溶栓传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通过静脉注射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药物溶解血栓,进而恢复栓塞血管的再灌注。与静脉溶栓相比,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可有效再通栓塞血管,时间窗范围广、禁忌证少,近年来的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急诊介入治疗的治疗有效性和远期预后均高于静脉溶栓治疗,本研究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5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治疗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76例患者73例再通成功,总有效率96.05%,对照组再通48例,总有效率63.16%,两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分析原因可能为介入治疗能够快速消除血管梗阻,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最大程度恢复心肌血供,保护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急诊PCI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最完善的治疗措施,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奠定基础,手术快速、疗效确切、成功率高,能够有效缓解心肌梗死症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供血溶栓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辣语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