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2018-01-21杨成
杨 成
(成都市成飞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成都 610090)
颅脑损伤即为暴力直接/间接作用所致脑部颅脑组织损伤,伤后昏迷>6 h/再次昏迷。临床主要表现意识障碍、恶心呕吐、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脑疝为正常颅腔内特定部分占位性病变,分腔压力>临近分腔压力,脑组织经高压区——低压区移位,被挤到四周生理孔道/非生理孔道,这时部分脑组织和神经、血管受到压迫,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症状群。发病原因,和神经受压/牵拉、脑干病变、血管变化等,具有一定联系[1]。本次研究,重点分析天幕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82例重症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82例患者中包括男性和女性各51例、31例;年龄为18~78岁,中位年龄(48.5±4.4)岁;受伤~住院时间为0.5~6 h,中位时间(3.25±0.6)h。车祸伤者、摔跌伤者、硬物击伤者各50例、18例、14例。所有重症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患者,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处理。
1.2 方法:82例患者入院后,实行呼吸道处理、头颅CT检查,合理留置导尿管。然后,给予20 mg呋塞米(生产厂家:福建金山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0525)、250 mL甘露醇(生产厂家:湖北多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080)静脉注射。将患者送至急诊手术室,手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和备皮工作。选择标准大骨瓣术式,骨窗大小设置为12 cm×15 cm。全麻后,将颅内血肿清除干净,切开天幕裂孔后进行去骨瓣减压术。直视下通过微型直角钩挑天幕缘,切开3 cm。再进行电凝止血操作,充分保护脑部并吸尽血性脑脊液,去除骨瓣后实行减压工作。手术后,做好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并且减轻脑水肿,彻底清除自由基,将气管切开,严格控制患者的体温、血压。待患者病情保持稳定,给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2]。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8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检查,脑内挫伤位置血肿/原脑内小血肿增大者、减压窗对侧硬膜外血肿者、大脑后动脉梗死者各35例、4例、2例,剩余41例患者CT影像可见环池结构中,中线结构移位得以显著改善。脑内挫伤位置血肿/原脑内小血肿增大、减压窗对侧硬膜外血肿患者,分别通过脑内血肿清除手术、血肿清除术进行处理。手术后,结合COS预后评价标准,对82例患者临床疗效实行评判。其中,恢复效果较佳者、中残者、重残者、植物生存者、死亡者、放弃治疗者,分别为45例、16例、8例、7例、4例、2例。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小脑膜裂孔疝,具有发病危急、病情严重的特点,并且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存质量。脑疝后,需及早进行诊治,实行减压操作,以便降低对脑干构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颅脑损伤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癫痫发作、意识和感觉障碍等,严重情况下还容易加重脑疝病情。以往,多需将血肿清除后,进行去骨瓣减压操作,然而这种处理方法无法很好的改善患者预后。当前,多在常规颅脑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的过程中,实行天幕裂孔切开血性脑脊液,临床实践证实这种手术方法,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严格控制病残率、病死率。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小脑膜裂孔疝手术期间,实行天幕裂孔切开血性脑脊液释放辅助手术优势:首先,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小脑膜裂孔疝患者发病比较危急,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可在较短的时间增高颅内压。这时,脑脊液挤入天幕下脑池、蛛网膜下腔,无法清晰的观察脑室系统。经天幕裂孔切开方式处理,可释放血性脑脊液[4]。与此同时,天幕切开,还能扩大肿胀脑干空间,改善脑干受压情况,避免发生脑干功能衰竭情况。在短时间内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改善术后脑血管痉挛症状。天幕切开脑脊液的释放,有效改善大脑后动脉压迫情况,控制大脑后动脉闭塞现象的出现[5]。实行解剖上大脑后动脉四周颞叶后,小脑幕裂孔疝脑脊液循环无法保持通畅,并且易于法还是能经脉瘀阻现象,使得颅内压发生持续增高情况。如果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得大脑后动脉闭塞,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产生不可逆性损害。其中,天幕裂孔疝所致大脑后动脉闭塞率约为5%左右[6-7]。
总之,天幕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中应用效果较好。需要注意的是,实际进行天幕切开操作时,应保证动作轻柔、缓慢,避免发生拉伤对患者静脉、其他引流静脉构成损伤。此外,切开天幕裂孔期间,可观察到硬脑膜小血管出血现象,应在直视下将天幕裂孔切开,防止发生天幕上静脉窦损伤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