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呼和教授蒙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经验总结

2018-01-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糟粕真性蒙医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以红细胞数及容量显著增多为特点,出现多血质及高黏滞血症所致的表现,常伴脾大的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中年或老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可在病变若干年后才出现临床症状,晚期可发生各种转化[2]。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逐渐增高、工作及生活节奏加快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常伴发出血和动静脉血栓,可进展为骨髓纤维化和转归为急性白血病[3],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防治,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白呼和教授长期从事蒙医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2017年1月在白呼和教授的指导下,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血液肿瘤科进行蒙西医结合治疗3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蒙医在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方面的疗效。在蒙药治疗基础上白呼和教授配合传统放血疗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功效显著。放血疗法以药物将恶血分离, 再通过对恶血的释放来达成开启脉络或疏通脉络的目的, 进而促使气血运行, 起到调体素、清血热的目的[4]。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良多,现将白呼和教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蒙医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白呼和教授认为血液为构成人体的七要素之一。如出现偏盛、偏衰和功能紊乱等反常态而导致病变称为血症。如在《四部医典·总则本》里所述:“血与希拉均为性热如火。”血液病变与希拉相同,具有热性及锐性,发病、发展均快而变化大的特点。白呼和教授认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血盛症范畴。血之偏盛主因过多地食用中毒性锐、热性饮食或接受与血液本性相类似的起居环境条件,则血热亢盛,易受三弊之侵害,造成消化功能减弱而使食物不能分解成精华,窜进精华之道,遂使恶血增盛。患者出现双目及颜面潮红,头痛、全身发热、口舌及齿龈糜烂、衄血、痰及二便带血,胸刺痛,易生疮疡,尿色赤而气味大、脉象洪大突出而滑等血热增盛之症状[5]18。

1.2 血盛证与精华糟粕的分解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之七种基本物质-食物精华、血、肉、脂、骨、骨髓、精液统称为七要素,简称七素[5]8。三种主要排泄物-粪、尿、汗称为三秽[5]8。七素为人体三根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食物精华再分解产生的精华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血、肉等六要素中分别分解产生的精华称为滋养七精华。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滋养七精华翻转来滋养着七素,以保身体发育成长[5]8。

七素三秽之分解与吸收以及排泄过程,是在人体内不断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此过程叫精华与糟粕的分解。促成七素成熟的新陈代谢是在消化系统进行的精华与糟粕分解过程的继续,在此过程中,七素亦分解为精华与糟粕。由消化系统分解产生的食物之精华,再分解为精华与糟粕,其精华经脉道被送至肝脏,在肝里通过变色希拉之作用渐臻成熟变成血液。

白呼和教授认为该病发病与精华与糟粕的分解密切相关。七素分解的全过程,互相间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按其分解的顺序,如前者不发生病理变化,则为后者提供所需之营养,以保证其功能的正常。但如前者发生病理变化,则后者继之出现偏盛、偏衰,导致功能紊乱,引起血症。

蒙医认为因过多食用酒、野葱、韭菜、陈旧肉、油类及热、辛、酸、甜味食物;长时间在强烈日光下暴晒或高温中作业,在春秋气候温暖季节,白昼多睡,气候反常而出现高温;情志暴怒、用力过度;过多服用热性药物等均影响三根七素之精华与糟粕的分解,造成血液之相对偏盛。

2 蒙医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2.1 血盛证清热凉血是根本 由于饮食起居及疾病的过热因素,导致恶血增盛扩散而致。表现为目赤多眵,流泪羞明,身热面红,头痛、头晕,痛有定处,皮肤及九窍易于出血,肿处化脓较快,脉象粗大而满滑。白呼和教授遵循调理三根、清热凉血为原则,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以三籽汤、桑瓦-7、桑瓦-12、齐顺黑木日嘎、固日本乌兰汤,古日古木-13等方药治疗本病,获得明显的疗效。此外血盛证的起因由于三根失调,七素失养而导致恶血增生以外也因肝胆受损致使血热炽盛而生成恶血。故白呼和教授同时也注重调胃火,清热凉肝为原则,投舒肝汤、红花7味散、牛黄9味散等。对于血盛证出血,可用八味红花止血散,栀子7味散、格吉根5味散等;若血症合并粘剂则主剂加七雄丸内服。

2.2 血盛证与放血疗法 白呼和教授对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外治疗法方面主要配合放血疗法。放血施治前,先给予汤药促其成熟,分离正血与病血,然后再放血施治。正血与病血的分离通用方为三籽汤,促使赫依热之方为苦参汤;寒热交杂症与聚合症的分解要为栀子汤;巴达干与血之分解药为苦参汤;血与希拉分解药为木通汤;引导病血出脉者宜用荜拨单味汤,分离成熟的时间最好是五天前,其次是三天前服药。如对两腮根刺痛取颞脉、金柱脉、银柱脉,胸胁刺痛取诺特哈(总脉),痛在中身则取肝脉,痛在下身取腓肠肌梢脉放血。本疗法虽适用于血、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但对于正精耗竭、体质虚弱、孕妇,浮肿、产后等疾病禁用,对于老年人慎用[5]P29。与现代医学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原则相符合。对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放血疗法是主要治疗手段。每隔2~3天放血200~400 mL,直到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控制在正常水平,但对老年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放血可能引起血栓并发症,要谨慎[6]。

2.3 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护 蒙医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整体观念,即人与大自然相互统一。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用药,调摄生活方式[7]。白呼和教授在辩证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同时也强调饮食起居的调护。饮食起居方面忌食锐、热性食物,宜食凉性而易于消化之品,避免日晒火烤,及剧烈活动。

3 病案

患者张某某,女,70岁,主因头晕,颜面部红,腰背部疼痛1个月入院。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2.25×109/L,红细胞5.36×1012/L,血红蛋白174g/L,血小板265×109/L,消化系彩超示脾略厚,MPN三基因JAK2-V617F阳性,西医诊断为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蒙医诊断为血盛证。白呼和教授以改善精华糟粕的分解,清热凉血为治则施以早:通拉嘎-5,15粒;午:齐顺黑木日嘎 3 g,固日本乌兰汤3 g;晚:桑瓦-7,15粒;沙日汤3 g。期间每周放血一次,每次200 mL,口服两周后患者头晕、头痛、指尖末端痒等好转,颜面部、鼻、唇及指尖皮肤红等减轻,复查血象白细胞10.25×109/L,红细胞4.36×1012/L,血红蛋白154g/L,血小板189×109/L,明显好转。建议患者继续口服上述药物1个月巩固治疗。两月后复查血象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改善。

4 小结

白呼和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当中,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不断归纳总结形成了一套具有蒙医特色的理论体系及综合治疗方法,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蒙药治疗、外治放血疗法及生活方式调护等。对蒙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为广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12-2415.

[2] Passamonti F,Rumi E,Pungolino E,et al.Life expecptancy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olycythemia vera and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J].AmJ Med,2004,117(10):755-761.

[3]李晓菲,马满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新药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8):1049-1053.

[4]吴喜.蒙医放血疗法机制简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2(7):33-34.

[5]斯琴其木格,苏和毕力格.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29.

[6]林果为,欧阳仁荣,陈珊珊.现代临床血液病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946.

[7]刘萨仁,周铁宝.查干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6(12):1-2.

猜你喜欢

糟粕真性蒙医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建筑原真性探微
原真性原则在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评述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爱情寓言
蒙医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蒙医痛经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