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17-03-09曾小烈林颖繤冯思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膝骨性关节炎腹针

曾小烈 林颖繤 冯思敏

【摘 要】 目的:观察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6例。对照组仅应用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方法治疗,治疗组应用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方法联合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及HSS评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方法联合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针;独活寄生汤;膝骨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3-0078-03

膝骨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关节病症[1],病理改变为患者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与继发性的骨质增生;临床症状多为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我国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约4000万人不同程度患有该病,以老年患者居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应用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方法联合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现将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8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测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2]。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3.45±11.48)岁;病程35d至5年,平均年龄(1.89±1.65)年;临床表现:单侧疼痛者27例,双侧疼痛者15例;膝关节积液者4例,无积液者38例;活动受限30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35±10.38)岁;病程30d至5年,平均年龄(1.98±1.73)年;临床表现:单侧疼痛者28例,双侧疼痛者18例;膝关节积液者5例,无积液者41例;活动受限32例。上述患者无严重肝肾功能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内容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所有实验内容,无中途退出病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疗组应用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方法联合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3]。腹针取穴:天地针(中脘、关元均深刺)、大横(双,中刺)、患侧滑肉门(中刺)、外陵(中刺)、下风湿点(浅刺);气旁(健侧,中刺);刺法:患者取平卧位,选用规格0.22mm×40mm(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一次性针,要求按处方穴位顺序进针,针刺前应用碘伏消毒取穴位置皮肤,进针原则需注意避开腹部血管、破皮时要快,捻转时要慢,针刺深度到达位置后,应用腹针行针三步原则,以改善患者症状;同时对膝关节的痛点,采用一次性针灸针(0.3mm×25mm)围刺治疗,留针30min起针,先针先取。配合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组方为独活、桑寄生、牛膝、杜仲、芍药、秦艽、防风、肉桂、细辛、川芎、当归、干地黄、人参、茯苓、甘草。依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需要酌情加减配方,每日服1剂,连服4周;腹针治疗每日1次,5日后休息2日,共治疗4周。对照组仅应用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方法治疗,治疗方法与治疗周期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与膝关节功能评分(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4]。

1.4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估临床疗效[5]。治愈:患者临床表现疼痛等症状消失,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临床表现疼痛等症状显著减轻,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患者临床表现疼痛等症状有所减轻,膝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无效:患者临床表现疼痛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膝关节功能未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H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及HSS评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骨性关节炎属于“痹证”、“骨痹”范畴;患者发病后临床可出现骨骼活动受限,筋脉拘急不利,好发于全身筋骨;人体关节属于筋骨间活动部位,具载重与四肢运动作用,运动与外伤易引发其受损,中医认为痹证易于发生在关节位置[6]。膝关节属于人体较大且结构复杂的关节,其对于人体具有重要作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在人体骨性关节炎中发病占比较大[7]。

腹针为薄智云教授经过40余年的临床探索总结出的腹部穴位的治疗规侓;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核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腹部某些穴位与身体某些部位存在应答关系,针刺这些穴位对人体相应的部位有治疗作用,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多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根据薄智云教授治疗膝关节痛的经验,腹针取穴为[9]:天地针(中脘、关元均深刺)、大横(双,中刺)、患侧滑肉门(中刺)、外陵(中刺)、下风湿点(浅刺);气旁(健侧,中刺)。中脘为胃的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效;外陵有通调双下肢气血的作用;大横足太阴脾经的穴位,有调脾脏,祛湿,利关节之效;气旁调下焦气血;下风湿点是膝关节的全息对应点,具有调脾、补肾、疏通经络,促进膝关节血液运行,使疼痛缓解之功效。

本次观察中内服中药为独活寄生汤,该方出自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该方由独活、桑寄生、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当归、干地黄、杜仲、人参、芍药、甘草等15 味中药组方[10]。组方邪正兼顾,具祛风除湿、消除痹痛、疏肝补肾、调节气血作用。独活、细辛、秦艽、防风四药可祛风除湿、散寒祛痛;桑寄生、牛膝、杜仲三药可疏肝补肾、强健筋骨、祛除风湿;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四药可益气养血;党参、茯苓、甘草可补肾健脾;肉桂性温,可疏通血脉。本次研究中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方中诸药加减配制,腹针联合中药治疗,达到祛风除湿、消除痹痛、疏肝补肾益气、调节气血作用[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及HSS评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方法联合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确切,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葛鸿庆,王君鳌,陈文治,等.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时效性初步研究[J].新中医,2012,44(10):97-99.

[2]孙瑛.实用关节炎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19-333.

[3]吴文广,褚剑锋,许惠凤,等.独活寄生汤的药理作用及其在治疗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2,24(1):37-39.

[4]严广斌.膝关节评分标准[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6):845-845.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75.

[6]温佩仪,赖勇.中药内服外洗配合腹针治疗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1(1):26-27.

[7]车萍,季旭明,梁粟,等.独活寄生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镇痛作用及血清中5-HTP,5-HIAA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9):170-173.

[8]李西海,张翼,叶蕻芝,等.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机制[J].中医正骨,2012,24(1):68-71.

[9]马彦旭,张翔,孟开,等.独活寄生汤治疗腰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医杂志,2012,53(24):2095-2099.

[10]李军,王朝阳.独活寄生汤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1002-1003.

[11]万春飞,詹秀琴,孙玉明.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OPG/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3,33(1):66-69.

(收稿日期:2016-11-04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独活寄生汤膝骨性关节炎腹针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短刺配合热敏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6例
探究关节镜清理术配合骨质增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针灸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效果观察
椎旁O3介入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