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对胸痹心痛患者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2018-01-21郭倩
郭 倩
(丹东市中医院内三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胸痹心痛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属于传统医学范畴,按现在西医定义其范围应该囊括除心肌梗死外的大多数心内科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等,临床表现同样以上述疾病表现为主,包括心慌、心律失常、乏力、胸闷气短、心前区憋闷不适,夜间尤甚,严重时无法平卧等。胸痹心痛病程长,且极易反复,因此大多胸痹心痛患者均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又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1]。遵医行为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胸痹心痛患者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进而为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办法提供临床研究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丹东市中医院心内科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明确诊断为胸痹心痛患者共120例,在遵循随机原则前提下应用随机抛硬币法将纳入患者均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0~80岁,平均(58.84±2.2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40~80岁,平均(58.88±2.23)岁。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责任医师及责任护士,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告知患者饮食清淡等。观察组施以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以情移情。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兴趣、情绪、病情,采取让患者听曲、看书、参加社会活动、收看电视节目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转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关注力,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②以情养情。患者入院后,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体贴患者,态度温和,多陪伴患者,向患者介绍胸痹心痛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从而消除患者的顾虑,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家属的关怀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让患者家属多体贴关怀患者,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③以情制情。根据喜、怒、思、忧、恐、悲、惊七情相胜原理,积极乐观、轻松愉快的心情可有效调节内分泌,以养神养心法调节患者神经中枢及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情绪变化情况及遵医行为。分别采用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分值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遵医行为包括饮食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服药依从性等,总分值为100分,总分>90分为依从性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为(53.32±4.46)分、(41.10±3.18)分;SDS量表评分分别为(51.15±4.38)分、(40.04±3.09)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对照组的遵医行为为81.67%(49/60),观察组的遵医行为为96.67%(58/60);经χ2检验,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不良情绪会导致机体气血不畅,甚至会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志调护是指以中医调养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护理措施,以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当人思虑过多,其机体的免疫力会降低,导致内分泌失衡等[2]。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中医情志护理,观察组患者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通过情志调护,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充分发挥其自我调控能力,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预后[3]。此外,在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到遵医行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在胸痹心痛患者中施以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