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2018-01-20潘珺嫣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欣赏小学音乐

潘珺嫣

摘 要:考虑不同学生不同的音乐感受能力,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通过反复聆听,寻找合适的方法,注重视听结合,依赖于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多方面地创设音乐情境。

关键词:小学;音乐;能力;欣赏;教学

马克思曾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我们想到:如果音乐欣赏能力没有被学生所掌握,那么他们就不会接受音乐自身具备的美感,音乐本身也会失去原有的色泽与韵味,音乐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全方位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巧,还要极力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考虑不同学生不同的音乐感受能力,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

大家知道,音乐欣赏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文学修养。据科学调查,一个人音乐欣赏能力的高低会受到文学修养的多少和音乐知识的储备影响。多文学修养之人便能轻而易举地理解音乐所表述的含义。如,能够理解《行星组曲》的人对天文会比较感兴趣;能理解《大地之歌》的人对唐诗又比较有感想;容易接受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又是比较喜爱外國文学的。以上这些人,均能从音乐中轻松地感悟出些许为人处世的道理。但于常人而言,要想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就得理解与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音乐的欣赏手段,等等。对于这种人,特别是小学的孩子们,教师就必须选择一些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的歌曲。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曲调悠扬、辞藻真切、情感淳朴,听完让人不禁萌生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欣赏此类作品,一般没必要提前做太多的研究;而对于那些寓意深刻的作品,那就必须具备相关的文学修养了。所以,应区别不一样的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内容来进行音乐教学欣赏。

二、要让学生首先了解乐曲的相关内容,通过反复聆听,渐寻合适的方法,再去领略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现情感、寄托情感的艺术,不论是唱、奏、听,都关联着人们的情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音乐理解力,而要说真正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要想正确地欣赏音乐,就要对音乐作品熟悉起来。要让学生反复地聆听某一首曲子,一方面使他们直观感受体会乐曲的情感;另一方面使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尤其是从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调式等各基本要素入手,最终确切掌握乐曲的情感。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若学生预先了解作者凄苦的生平、黑暗的社会以及知识分子艰苦的心路历程,再去反复聆听这首交响曲,就能较轻松地理解乐曲中深刻悲剧的情感。又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我们只有首先了解作者坎坷动荡的一生和至死不屈的精神,了解当年那个动乱的政治格局以及作者无比压抑苦闷的心理,才能真真切切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相关内容后,通过反复聆听,领略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等等。诸如此类,使得他们慢慢从中学习欣赏音乐的手段与方法,从而会欣赏音乐。

三、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手段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大家知晓,由于音乐形象不同于其他艺术或文学的形象,所以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也是大相径庭。音乐形象只是刻画大概的情境与图像,并不会描述得有多具体形象与生动。如:《黄河船夫曲》,会使学生联想到炎黄子孙那勤劳刻苦、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牧童短笛》,反映的则是一幅美不胜收的中国田园音画,牧童、短笛、老牛浑然天成,形象地建构出一派生活安宁、天地和谐的美丽情景。这些就是想象与联想的成果,它们便是作品想要塑造的音乐形象。所以,教师有必要采用适当的手段引导学生尽情地放飞想象的翅膀,提高其发散性思维。

四、想要多方面地创设音乐情境,就得依赖于艺术化的教学语言

语言本身就是美好的,它承载着人类特有的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美的语言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音乐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与意境。美的语言还能够敲醒学生沉睡的心灵,使得他们放飞思绪,真真切切地感受音乐,从而获取美妙的情感体验。所以,老师首先自身就得先要会欣赏音乐,能够深入了解、正确掌握音乐作品的情感与意境,能够简明扼要地整理并利用好语言。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我们可用平缓婉转的语调来朗诵,真切地体会春、江、花、月、夜相交融的美妙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艺术与文学相辅相成的美好。又如:圣-桑斯的《天鹅》带给我们一种宁静悠远、高雅细腻的感受,所以我们要以感情为切入点,采用高低起伏、有强有弱的语音语调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如此优美感伤的意境与艺术化的教师语言,它将会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冲击与享受。做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我们应不断培养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在教学的同时,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创设音乐情境,以便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有利于培养更好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理应不断探索与发现,找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努力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拥有一种“超能力”——音乐欣赏的能力。

参考文献:

王雷.浅谈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J].江南论坛,2002(4).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欣赏小学音乐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