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8-01-20薛晓波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生数学

薛晓波

摘 要:数学在我国的教育中属于十分重要的学科,此外这门课由于本身的性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以及理论性,小学生的思维比较跳跃,往往很难融入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这就需要老师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抓住学生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将知识传达给小学生。小学生由于对这个世界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成熟的框架,因此对事情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进行有趣的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感。此外,小学生还具有一个心理——好胜,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成功的学习,并且给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使学生从内心对这门课乃至自身产生肯定[1]。

二、直观形象,激发兴趣

小學生的思维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强,因此数学中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东西对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这就要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将数学知识联系到生活中,以一种具体的生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理解,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系统的共同作用更加直观地对知识进行理解。

比如在对数字进行学习和理解时,以“3”作为例子,3个橘子、3个小车、3个人等让学生对这个数字的概念进行理解。在对图形进行学习时,三角形、长方形、菱形等可以采用小木棒进行组合,让学生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对各个图形的特点进行深刻理解。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有关数学的小故事来加强学生的素质发展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

三、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小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造成他们肯定具有很多疑问,老师要对这一点进行科学的利用,将小学生乐于提问的特点融入课堂上,诱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2]。

比如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有趣的提问,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像:老师将3块橡皮放在左手,2块橡皮放在右手,橡皮的总数是多少?学生进行回答之后老师再次提问:橡皮一共有5块,左手拿了1块,右手拿了几块?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对学生给予肯定并继续进行接下来的环节,老师把橡皮给小明分了几块,自己留了几块,让大家猜测小明有几块橡皮,一些同学说是3块,一些同学说5块,老师摇摇头告诉大家猜得都不对,因为这个题目缺少一个条件,如果对橡皮的总数进行设定之后,总数为8块,老师手里有5块,小明有几块?这样一来,学生又进行了踊跃的发言。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学习数字以及算数,同时对数学课堂也提升了兴趣。

四、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天性爱玩,多动。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进行游戏式教学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教学中乏味无趣的知识传授方式容易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排斥感,更不用说学习的效率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围绕课堂要讲的内容进行小游戏的穿插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对数字“9”进行学习时可以通过制作从1~8的小卡片分给8个同学,老师随机指定一个同学举起自己手中的小卡片,此时另外一个同学手中的数字与这个同学卡片数字之和等于9时就要将自己手中的小卡片也举起来,每人轮流三次换另一组同学进行游戏。比如,老师随机指定的同学举起的小卡片为“3”,那么手拿卡片数字为“5”的同学就要将自己手中的卡片也举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做的是对的则给学生加一分,如果错了就给老师加一分,最后对得分最高的队伍进行奖励。这可以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起来,集中注意力为自己的团队争取得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寓教于乐能够极大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具有的重要特征就是好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抓住这一点,将学生的好动心理和课堂活动进行结合就可以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学习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字、图形、算数都有一定的要求,将数字转换为猜一猜或者数一数的游戏,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将图形转变成动手能力大比拼游戏,利用木棒进行图形的摆放来学习各种图形,也可以利用堆积木的方式来对积木中所运用到的各种图形进行学习;将算数转换成拼一拼的游戏,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卡片游戏。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会对内容留下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

六、创新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对学习方法进行创新的时候要注意两点内容:(1)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要运用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学生学习的好处以及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必须要做好的事情[3]。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对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全面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将自己看作学习过程中的主体;(2)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课堂内容讲解之前要进行一个巧妙的引入,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好奇心以及对知识的探索欲激发起来,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岳欣云,董宏建.论小学生数学隐性学力的提升[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0):63-68.

[2]陈艳.以“数学日记”提升中段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31(3):38-40.

[3]张敬恒.对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0.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小学生数学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