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国平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8-01-20景若琪

现代交际 2018年22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工作

景若琪

摘要:袁国平是中国共产党内早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杰出代表。他在革命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军队为中心,涉及人民群众、敌伪军、统一战线等多方面的体系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该理论具体有确立健全军队的政治工作制度、充分发动群众、注重联合上层与下层统一战线等内容,具有内容丰富、主次分明、理论深刻、注重实践、继承发展、开拓创新、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鲜明特点,在党和军队建设的历史上意义重大。

关键词:袁国平 思想政治工作 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227-03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袁国平是为这项光荣而繁重的事业作出贡献的众多先辈之一。袁国平(1906—1941),原名为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笔名最寒,湖南邵阳人士,是党和军队早期杰出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家与实践家,毛泽东称赞他“袁政治开展,经验亦多”[1]。当前,不少专家学者对袁国平进行了探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就研究材料方面而言,《袁国平文集》[2]《袁国平集》[3]《袁国平纪念文集》[4]先后出版,其中《袁国平集》辑录了较详尽的“年谱”和言论、著作,《袁国平纪念文集》则含有不少回忆资料;就其生平而言,刘利、董恒峰[5]先后为其做传;就其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唐锡强[6]研究了新四军时期的工作,肖芳林[7]和刘忠奎[8]论述了军队方面的内容,王春龙[9]专题探讨了敌伪工作部分。这些成果为展开袁国平人物及其思想研究提供了条件,但是以上成果在论述袁国平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内容时,较少梳理发展历程,内容分类有所欠缺,故笔者试图进行较全面的探究。

一、袁国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时期(1925年10月—1928年12月)

袁国平中学起就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他考入黄埔军校,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编入政治科,在校期间多次聆听过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的课程。北伐战争中,他任国民党革命军左翼宣传队第四队长,正式开始了职业工作生涯。1927年,袁国平参加南昌起义,负责宣讲工作。广州起义后,袁国平任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的党委书记、师党代表。在诸多战斗中,袁国平积极负责宣传鼓动工作,为战斗取得胜利助益良多。这一时期,袁国平学习了思想政治工作课程,继而从事一线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但此时理论思考少。

(二)形成期(1929年1月—1937年3月)

1929年,袁国平先后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红五军代政委等职。1930年,他任红三军政治部主任,他曾带领政工人员在长沙城内宣传党和军队的方针、政策,创办《红军日报》并为其撰文,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在中央苏区时,袁国平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战争,并任东方军政治部主任入闽征战。长征中,袁国平鼓舞士兵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帮助战略转移顺利进行。1936年,他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和二分校政委,主持编写《红军战时政治工作》《红军连队政治工作》等教材,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干部。这一时期,袁国平多方面展开工作,并注重总结经验,理论思考颇多,《红星报》上发表的具体战斗中的政治工作的文章颇有代表性。《现时战斗中的政治工作》一文对战时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标志着袁国平的理论初步形成。

(三)成熟期(1937年4月—1941年1月)

1937年4月,袁国平与蔡畅等人一起组织领导“反冯灭霸”斗争。8月,袁国平担任陇东特委书记,在陇东地区宣传团结抗日主张,推动该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次年,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加强新四军政工队伍建设,推动政治工作系统化、制度化,并主持《新四军军歌》的创作、创建《抗敌报》、编写《新四军政治工作十讲》等教材,发表多篇思政工作文章。1941年“皖南事变”突围时,袁国平不幸中弹,为不拖累部队饮弹自尽。这一时期,袁国平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内容更为全面,理论总結更加深刻,统一战线与敌伪工作颇具特色,《新四军政治工作十讲》《江南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军队政治工作》等著作至今仍然可以作为党及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典。

二、袁国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多维透视

(一)革命军队方面

袁国平指出“政治工作,应视为革命军队之灵魂与生命线”[3]P164,因而革命军队部分是袁国平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首先,以制度建设推进落实。袁国平视建立完善军队的政治制度为强化敌后游击战中政治思想的首要工作。[3]P91他认为在新四军中应实行党代表或政治委员制度,团以上应有政治机关,且有针对不同对象的政治工作机构,并且应提升政治部主任的权力,主任应与其下级构建指挥体系以此保证权利正确使用。连队作为战斗单位,是战斗取胜的重点,战时连队多单独行动,因此“政治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连队”[3]P100,他指出用连队普遍设立政治指导员,配合鉴定、按时更换、突击审查和教育等方法具体落实。其次,以宣传教育为基本方法。袁国平认为“建军必先建人,建人必先建脑”,宣传教育是武装头脑、实现“建脑”的思想武器。[3]P229宣传教育核心内容是阶级教育,具体包括“马列主义的理论、阶级的精神、中共的路线”[3]P238三部分,形式则有开设政治课、研讨会议等多种。再次,以文艺作为重要推进方式。袁国平本人酷爱文学,亲自创作了《万县血》《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话剧,并创作了《三期革命战争胜利歌》等歌曲。袁国平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提倡“国防的、统一战线的、大众化的、集体主义的、新写实主义的”艺术[3]P128,并主张集体研究、集体创作[3]P131。在袁国平及其他领导人的带领下,军队中的文艺工作者创造了许多与实际密切相关的艺术作品,成功推进政治工作。

(二)群众方面

群众是革命的关键力量,也是袁国平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对象。首先,重视领导群众的艺术。袁国平强调,民运工作“要深入各种环境了解那里各种实际情形,留心考察群众思想要求、情绪、斗争经验及实际斗争情况”以保证领导提出政策和口号的正确性。[3]P177为了真正做到发动群众,领导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现群众最迫切的部分要求,当政策不被信仰时,要善于忍耐和等待,并以事实证明自身的正确。宣传方式可以有“个别谈话、标语、传单、群众大会、化装演讲等”。[3]P9其次,重视群众自身的作用。“赤化河西,贯通赣江西岸苏区”时,袁国平强调“一切群众工作必须视为工农群众本身的革命斗争”[3]P9,民运工作者的基本责任是用宣传教育和实际斗争的方法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3]P180他反对政工人员代替群众,反对建立群众团体的空心机关。第三,强调构建良好的军民关系。袁国平认为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动员群众配合军队适应战况需要、协同军队作战、巩固战区及后方,从而营造良好的战斗环境。

(三)敌伪军方面

敌伪工作是袁国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构成。首先,用政治攻击实现摧毁敌军、伪军反正的目标。袁国平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战争的长期性、残酷性,了解敌强我弱的形势,单纯依赖军事难以取胜,而战斗人员的精神作用对战争影响极大,政治进攻能够瓦解敌伪军的思想武装,配合军事进攻取得胜利。其次,研究敌、伪情况。袁国平详细分析了在敌军中进行工作的可能与困难,对敌军工作中瓦解敌人的进攻战和巩固提高自己部队精神意志的防御战的展开进行了指导。他研究了伪军的组织结构、种类、数量、成分,指出在伪军里有政治动摇的趋势,恰当的工作可以促使动摇趋势转变为反正趋势。再次,对敌思政工作的形式要适当。袁国平指出对敌伪工作的主要方法和经验有:收集、了解敌伪军的情报;优待俘虏,保持官兵一致原则;宣传内容正确、对象合适、体裁多样等。

(四)统一战线方面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亦为袁国平思政工作内容之一。首先,重视统一战线的建设。在1930年攻占长沙时,袁国平曾几次会见商会会长,宣讲红军的各项政策,成功地为军队筹银圆40万块;在陇东地区时,袁国平组织庆阳反对恶霸地主冯翊清父子斗争,亲自接待国民党高级官员,以身示范做好统战工作。其次,注重上、下层之间的联合。抗战期间,民族危机要求联合最广泛的爱国者,因而要灵活应用上层统一战线,在总结“反冯斗争”时,袁国平指出“一方面发动了下层的广大群众,另一方面是灵活地建立了有力的上层统一战线”[3]P59,二者缺一不可。再次,维护“合法”权益,巩固统一战线。抗战相持阶段时,顽固派为“防制异党”,以“不合法”的罪名来攻讦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袁国平据理力争,列举了顽固派指责党及新四军抗日救国的“不合法”行为,以及顽固派自身破坏统一战线、污蔑友党的“合法”行为,论证了新四军认真抗战才得到民众支持,新四军是符合民族大义的合法的军队。

三、袁國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主要特点

(一)内容丰富,主次分明

袁国平自参加革命到牺牲,始终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涵盖了军队、群众、敌伪、党建、统一战线等诸多方面。但因处于战时状态,袁国平多任职于军中,“一切政治工作均应配合作战计划,适应战争情况,为保障每一战役的全部胜利而斗争。”[3]P30因此,他的理论与实践以革命军队为中心。尽管他认为“政治工作的对象是部队、居民和敌军”[3]P83,因为战争决定一切,部队是作战的主体,部队工作是中心所在,其他对象不能与之并驾齐驱。[9]P103

(二)理论深刻,注重实践

理论源自实践,实践铸就理论。袁国平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来源于革命实践活动,是对实际经验的总结。《夺取连城的经过》《夺取沙县的斗争》《太阳嶂斗争的胜利》《高虎脑战斗的政治工作》等文,他具体概括了政治工作的不同战争状态、开展时机、开展方式、得失。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理论又要用在实践中,有力开展实践活动。袁国平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产生后,他不但自己应用,还亲自教给抗大、教导总队学员,这些理论为政工干部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武器。

(三)继承发展,开拓创新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对原有思想的继承。袁国平十分注重吸取中外相关理论与经验。他多次引用斯大林、莫克洛基等苏联领导人的表述,认为“苏联军队的政治工作是近代革命队伍政治工作开展的先导和楷模”[3]P305。同时,袁国平也大量吸收我党领导人的相关思想,尤其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理论。然而,时代、环境的变化也要求袁国平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开拓创新。在不同时期,袁国平的思政工作都有新的变化,如国内战争主要应对阶级敌人,抗战中则出现了新的伪军工作,袁国平认真分析伪军情况,加强领导,推动伪军反正效果明显。

(四)便于操作,行之有效

战时条件严重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但是这项工作又刻不容缓,因而要求其操作必须简单,且效果显著。袁国平总结了很多实用且效果明显的方法,如学习日语运动,对敌宣传上,体裁可用新闻、漫画、歌谣、小传单等,散布方式可为飞机、宣传炮、阵地投掷、游击队的散布、群众的散布、邮政寄运、河流输送、风力吹送、夹带等。

总的来说,袁国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强化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博得了群众的拥戴、促进了敌伪军瓦解、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然而,该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如对统一战线的独立性认识有限,以至于把蒋介石演说编入材料在军内传播。但袁国平突出的政治工作才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与其他先辈探索和总结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为党和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其精髓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

Yuan Guoping'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Jing Ruoqi

(School of Marxis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 Yuan Guoping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ear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ith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he gradually formed a systemat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ory centered on the army, involving the masses, the enemy and the puppet army, and the united front. The theory specifically establishes and perfects the political work system of the military, fully mobilizes the masses,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united upper and lower united fronts. It has a clear content with rich and important content, profound theoretical emphasis on practi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easy oper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party and army building.

Keywords: Yuan Guop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ory and practice

CLC number:E221   Document code: A

参考文献:

[1]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新四军·文献(一)[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97.

[2]袁国平.袁国平文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3]王国强,刘斌,贺兆瑞.袁国平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4]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会编.袁国平纪念文集(上、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5]董恒峰.袁国平传[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6]唐锡强.袁国平与新四军的政治思想工作[J].江淮论坛,1994(6):100-105.

[7]肖芳林.论袁国平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J].邵阳学院学报,2003(3):80-83.

[8]刘忠奎.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与方法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1(11):56-61.

[9]王春龙.袁国平对敌伪政治工作思想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102-10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本科生纳米概念教育的探讨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