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2018-01-20马瑾琰
马瑾琰
摘要:随着新时代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获得了良好发展且很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070-02
中国现在处在新的时代,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在飞速发展。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遇到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制定相关的方针和政策,而且需要弘扬民族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和大政方针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紧跟时代潮流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革新。换句话说,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革新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发展机遇,进而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获得长足发展,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价值选择和方向指导。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现在处于新的时代,它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世情和国情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从而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些新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就需要不断地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制定适应实践发展需要的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过程中就会自觉地批判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并且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革新。因此,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取对中国的指导思想的丰富和政策方针的制定有积极影响的内容,摒弃那些对新时代国家发展以及人民健康生活不利的消极内容。
当代中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譬如,如何优化经济结构,使之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飞速健康发展,如何将中国建设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新问题,党中央领导集体就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力量源泉且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包”思想运用到经济政策的制定上,使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1]
为了提升中国人民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党中央领导人提出并大力贯彻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民主思想就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进行了合理继承。中国古代儒家提倡民贵君轻思想,强调统治者应该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百姓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思想就是强调人民当家做主。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中国发展潮流的一种革新,又是对中国共产党当代领导集体的一种鞭策,使之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初心。法治思想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制思想进行了合理继承并进行了相应的革新。譬如,法家强调将法运用于判决一切事务且用严厉的法律判刑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反观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思想则强调依法治国,用法律保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当然它摈弃了传统文化中“以刑去刑”这种严厉的惩治方式,继承了其有法可依的优良传统。正如习近平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全面依法治国,它体现的是人民意志、遵循的是社会发展规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合理继承也有批判革新。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奠定深厚的理论底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理论源泉,它不仅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底蕴,而且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新时代中国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远观中国古代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外交良好发展的盛世局面。唐朝在统治了周边地区以后,建立了都护府制度,尊重外族风俗。在他的统治下,中国唐朝的开放程度很高,陆上和海上的丝绸贸易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达到了繁荣,唐太宗对当时中外实现经济友好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唐太宗在西域建立了四个军事重镇,为东西方各国的商旅提供了稳定的交易场所,这间接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通过传递各类大宗货物,搞活了本国与他国的经济。这为当代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需要,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深厚的底蕴。
近观清朝康乾时期,统治者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收并蓄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以及恢复农业生产,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對工商业进行了控制和打压。康熙初年曾经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但是不允许外国人来华贸易。这使得原本闭关锁国的中国逐渐向外界开放。但是这并没有使中国紧跟时代步伐、获得繁荣发展,反而因为长期的闭关锁国,中国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最终在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强烈攻击下被迫打开国门。这一历史教训使得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注重兼容外国优秀文化,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革新。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与当代中国制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标有某些共同点。它们都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其中,大同思想倡导建立一种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且在这种社会制度约束下实现人人为公、各尽其力的社会形态;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民得到最大范围的共识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有序和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可见,二者都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发展的需要,为人民提供最好的服务,使其能够幸福地生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学理支撑,即它使得中国人民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明确奋斗目标,在奋斗过程中创造出更多劳动成果以期更好地实现终极目标。
三、实现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将在文化层面做好用改革开放的态度来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要用革新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影响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在这种积极的相互影响下,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实现良好的发展。
1.以改革开放的态度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出路在于开放,在于汲取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积极接受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根据中国实践发展需要进行革新,使之达到相融且适用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开放的过程中要做到以本国文化为基础,且对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选择性的接受。在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剥削和压迫,开启了救国救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旅。他们通过各种选择和尝试,最终选择了适合中国革命发展需要的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俄国十月革命所成功实践的“城市中心论”思想,用它指导开展中国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城市中心论”思想由刚开始的拿来主义到随后的理论结合实际,最终使它符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发展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在正确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工农大众战胜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和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不畏强权、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的农民起义思想,再结合西方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有选择地汲取了外国优秀文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有机会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正是因为共产党人这种开放的态度接受了国外优秀的文化,以改革的态度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外国优秀文化的引导和革命实践的需要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革新。
2.将革新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
新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发展。正是因为有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的正确引导,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才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底蕴,也吸收部分西方优秀文化思想。譬如,中国梦的构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就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最终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思想则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3]正是在这些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新时代下的中国才得以把握发展机遇,迎接和战胜随之而来的挑战。总之,在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下,当代中国获得了良好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它自身也在中国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了良好发展。通过具体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这种辩证关系,可以更清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顺应当代中国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革新,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更大范围的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優秀传统文化将继续顺应实践发展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汲取国内外优秀文化因素实现自身的革新,开创一个新时代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更加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http://news.cnr.cn/native/gd/20171027/t20171027_524003098.shtml,2017-10-27.
[2]习近平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1121820368.htm.2017-10-18.
[3]刘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党的理论创新互动探讨[J].学术探索,2018(9).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