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文意兼得

2018-01-20任建伟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结合点铁罐陶罐

任建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672-1578(2018)31-0024-01

近日,听了学校一位老师《陶罐和铁罐》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在本节课中,教师师对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给了我很多的启示,结合最近一段时间本校进行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教研,使我对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和写作是两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能力。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吸收;写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外在的表达。读文可以积累丰富、规范的书面语言;读文可以了解篇章结构,学习布局谋篇。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致力于读写结合研究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说:“读和写是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有效的教学方式。读写结合关键是要找到链接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是找到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要把习作看成是语文园地要求的那点内容,应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巴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实现新可改的要求,学生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实现爱读写,会读写,且能读写得好的境界。那么如何确定读写结合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确定:

1.依据课文的表达特点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经验,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等。如《陶罐和铁罐》一课,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学生可以从这篇课文中学习如何对话描写。教师在课堂上就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

此外,课堂上课文的表达特点不同,读写结合点自然有别。《鲸》一课是以说明性的语言文字为主,学生能够从课文学习一些新的说明方法。《猫》是一篇写物的课文,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等方法,则是学生学习表达的重点。

2.符合学生的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生活经历、年龄特点等都是制约学生从课文学习表达的因素,所以,学习课文的表达不可能面面俱到,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须根据学生学习表达的阶段性特点。如《陶罐和铁罐》一课的教学,学生在《灰雀》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对话描写的三种形式,本节课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对话描写中通过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品质,而教师在本节课中,却将读写结合点确立在让学生仿照本节课确定寓意的方法写寓言,这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就太难了。

3.切合单元主题

课文虽然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载体,但其主要方面还是阅读。因此,读写结合点的确定应与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一致。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外貌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所以本节课的读写训练点就应该是学习通过动作、语言、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4.创设学生、教师和文本对话过程的情境,激发学生在阅读的动态感悟

过程之中,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机会,学生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里看到属于自己的感悟。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拥有这样的独立感悟的权利,不管感悟的是模糊还是清晰、浅显还是深刻、片面还是全面……,都要保护好学生这种独立感悟的积极性。这样才有进行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里的对话实质上是师生彼此感悟对方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感悟过程中学生还会倍感轻松和快乐的阅读实践中,才能这个动态感悟过程中真正地学会阅读,学生可能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出新的观点。如:通过表扬学生分辨陶罐、铁罐特点中会思考之后,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学生全心读课文之后,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学生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书,我(老师)所担任的角色就是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学生们倍感轻松和快乐,而且老师能随机抓住训练点,如指导学生掌握“懦弱”的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这一过程进行得一丝不苟、实实在在,学生收获很大。师生、生生彼此在对话交流中,动态地感悟着自己、文本和他人,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在对话中寻求到共性,使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浅显的感悟走向深刻、片面的感悟走向全面、错误的感悟走向正确,在智慧砥砺中趋于成熟。阅读就在这种不断生成的动态感悟中进行着。

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文意兼得,只要找准读写结合点,扎扎实实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地提高。

猜你喜欢

结合点铁罐陶罐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对话显“品格”
铁罐帆船
找好老促会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
《陶罐和铁罐》告诉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