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尴尬的农村教育

2018-01-20薛兵连高志启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教学点教育资源

薛兵连 高志启

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少年强则国强。发展教育是国家的重大国策,尤其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2016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是给农村教育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全面改善了农村的办学条件。但农村教育的发展仍是前途渺茫,面临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学生锐减的尴尬境遇,出现了农村学校的生存困境。因而农村教育如何生存发展,新的出路在哪里就成了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1.在校生递减流失,生源匮乏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产业结构调整,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大部分偏僻农村常住人口不足户籍人口的20%,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逐年下降。以我所在乡镇的一所寄宿制小学为例,2008年,村委为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一所占地15亩的新校舍,服务周边五六个自然村,有学生230余人。但在2018年秋季开学,在校生仅有16人。这种现象不仅仅是这一个学校,是全镇普遍存在的。该乡镇在2003年时,全镇19个行政村共有小学和教学点28个,小学生2800多名。2018年秋季,全镇小学和教学点仅有7个,学生630余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口出生率低;其次是家长对教育要求的提高,部分有条件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举家进入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最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也造成一批学生随迁进城就读。

2.教育投资分散,资源闲置

近年来,国家在基础教育上投资经费逐年增加,投入巨大。但农村教育由于布点分散,不能根据实际,集中使用,进行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高效利用。该乡镇有好几所学校都是新建学校,还有几所学校在危房改造和校舍维修中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都处于闲置状态。大部分小学,一所学校仅有几个学生,这样的学校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近几年来,一个乡镇在危房改造及教育均衡发展中投入的资金,足以在乡镇中心区域修建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寄宿制学校。

3.教育经费分配模式单一,盈亏不等

学校经费的使用是按学生数来计算的,经费使用条件僵化。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参差不一,许多农村小学的規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单靠下拨的经费远远不能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就我所在的乡镇来说,教育经费的拨付标准是不足百人的学校按百人拨付。这客观上是有利于薄弱学校和一部分办学规模小、学生少的学校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但部分班级较多、学生较少的学校,特别是小规模的寄宿制学校,单靠下拨的经费往往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的。

4.师资薄弱,工作热情下滑

一是农村生活条件差,教师待遇低,安排子弟进城就学的愿望,使许多教师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挤入县城;二是农村缺少专业性强的学科如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师;三是教师老龄化严重,新分配的年轻教师少,教师结构不合理,使得农村教师出现严重的断层。

坚守在农村的教师,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虽然不能进入县城,但简朴的工作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本能的攀比思想降低了其工作热情。

二、农村教育的未来

农村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如何更好地解决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难题,真正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着力整体提高农村的办学水平,是实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规模化办学,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

规模化办学不是简单地撤并学校,要结合实际,中心学校与教学点并用。在农村,个别家庭仍然有走不出去和不能出去的困难,教学点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农村规模化办学又有着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可以集中所有的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不能使用和不会使用的情况,避免资源闲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大部分农村学校配置了优质的教学设备,但这些设备不能充分使用,一方面存在教师不会使用和不能使用的情况,另一方面存在学生少,无法使用,造成大量资源的闲置。

二是教师学生集中,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管理,有利于课程优化,能开全开足课程,有利于教研工作的开展。

农村学校,三两个教师甚至一个教师一个学校,却有几个年级的学生。这种情况连开全开足课程都是问题,优化课程结构,开展教研从何谈起?集中办学,可以树立教师的团队意识,避免教师的孤军奋战。也可以改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稳定教师的思想情绪。

三是可以使许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在不远离家乡故土,不增加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仍然能享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故乡情结。

为了下一代的教育,较为有能力的农村家庭远赴县城,不惜高价租赁房屋陪读。不仅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而且孩子从小就身在异乡,没有了故乡的概念,没有了家乡情结。

2.优化学科教师结构,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着缺少学科教师的情况,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性教师的缺少,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学校就有能力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专业培训一批有基础的教师去胜任专职教师的岗位,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通过政策倾斜,给农村教师更多的晋职晋级的空间,提高教师待遇,使农村教师能享受到政策红利,扎根农村教育,重拾工作热情。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广大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农村教育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如何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文化熏陶?开拓农村教育新局面,拓展农村办学新模式,就是我们应该不懈探索的源动力。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教学点教育资源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