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I策略化班文化建设的探索:设计、运作及成效

2018-01-20赖晓红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理念班级建设

赖晓红

摘 要:主要探索CI策略化班文化建设的方法,涉及班级理念识别(MI)系统、班级行为识别(VI)系统、班级视觉识别(BI)系统的设计、运作及成效分析。事实证明,CI策略化的小学高段班级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较突出的改良效果。

关键词:理念识别(MI)系统;班级行为识别(VI)系统;班级视觉识别(BI)系统

班文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一旦学生认同所在班级的文化,便会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对于学校、班级、教师、学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而传统的班文化建设缺乏独创性,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完善的制度。班级管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参与被极度忽略,学生对班级管理缺乏认同感,从而导致了班文化的教育功能弱化。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促使我们进行CI策略化班文化创建的思考与实践,以期真正在班集体创建中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CI策略化班文化建设的理念设计

CI策略化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的机制建设,包括班级理念识别(MI)系统设计、班级视觉识别(BI)系统设计、班级行为识别(VI)系统设计,分别指向班级文化的意识形态范畴、静态视觉符号范畴以及班级动态行为范畴。班级理念识别(MI)系统包括班级核心素养、班级成长目标、班风、学风、班训等;班级视觉识别(BI)系统,小到班级名称、班徽、班旗、吉祥物、班服,大到班级的环境布置等;班级行为识别(VI)系统主要指各级各类的团体教育活动和个体教育活动,各类班级公约的制定。

1.班级理念识别(MI)系统的确立

班级理念识别系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灵魂,是多年班级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并为班级成员和学校、社会所认同和接受的、具有前瞻性的,经过不断总结、加工、提炼和界定而设计出的理念识别系统。它包括班级核心素养、班级成长目标、班风、学风、班训等。

班级理念识别(MI)系统的制订,要考虑时代特征、区域特色、师生的特点,尽可能地遵循个性化、社会化、简洁性、人本的原则,按照先调研,了解班级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学校、任课老师、学生和家长对班级建设的期望,再研讨,然后比较筛选,最后构筑理念的开发流程,设计出科学的班级理念识别系统。

2.班级视觉识别(BI)系统的形成

班级视觉识别系统是把班级理念识别系统进行视觉化设计,是把抽象的班级文化理念转化为具体符号,通俗地讲,班级识别系统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脸面。它小到班级名称、班徽、班旗、吉祥物、班服,大到班级的环境布置等。

在制订的过程中,要能体现班级的建班理念,同时最好能兼具视觉形象的美好,以及从中渗透的人情味、童趣性,满足儿童情感的需求,尽可能地做到以情动人。此外,视觉识别系统制订时,还要充分考虑班级成员的愿景,让他们参与进来,这样便于激发积极性和认同感。

3.班级行为识别(VI)系统的建立

班级行为识别系统是在班级理念指导下的一切班级管理建设行为,即班级的活动、做法。它主要分团体教育活动和个体教育活动,涉及各类教育活动平台的搭建、教育活动目标的确立、教育活动过程、方法的预设,活动效果的检测、评价等。

班级行为识别系统的确立可以从班级组织机构、班级制度体系、班级活动、班级成员行为规范等内容进行内部识别,也可以从家委会制度、小队活动、班际活动等进行外部识别,设计的范围很广。为了让班级识别系统更具有教育效果,班主任在设计上尽可能要遵循以下原则:立足本班实际,充分传达班级理念,尽可能地由主及次分类制订,相互兼顾,整体协调。最关键的还是要让班级成员加入进来,参与到由制订到激励、评价的一系列过程中。

二、CI策略化班文化建设的运作策略

完成CI策略化班文化建设的设计,可以分四个阶段完成班文化建设的运作,从而尽快建设出具有强大教育力量的班级文化。

1.以“调研”为起点,早早立约

首先,制订班文化建设计划要重视调研的作用,调研可以帮助了解班级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学校、任课老师、学生和家长对班级建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再全员参与研讨,比较筛选,会更合理,更合乎班级特色。其次,在调研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班级理念识别系统,确定班级核心素养、班口号、班风、班级成长目标。再次,具体确立班名、班徽、吉祥物、班旗、班服,班级文化布置要求等在内的视觉识别系统。最后,确定《新小学生守则》《学校在校一日常规》《班级公约》《家长文明公约》《班干部换届选举方案》(包括班干部职责)、《各项先进评选办法》《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等在内的行为识别系统。

制订班文化建设计划还要突显“生本”理念,强调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最终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班级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树立“教师教、学生学会自治”观点,班主任在班级理念识别系统的建立之前,让全班学生利用各种平台自己商量,一起制定《班级公约》,把原来学校、老师的要求变成全班的公约,期间,大家互相提醒督促,从而使班级的文化建設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从而自觉做到。

2.以“规则”为基础,指导践约

CI策略化班文化建设要在班级制度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这不管是对于班级建设也好,还是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也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班级可以具体制订《学习公约》《卫生公约》《集会公约》《竞选制度》《评优制度》《班干部责任制度》《家长会制度》等,这些都是班级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制订后,探寻最佳的落实策略,保障规则的有效实行。这样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严谨学风的形成,优秀品格的塑造。而对于班级来说,有了规则,就可以避免班级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让班级管理井然有序。

猜你喜欢

理念班级建设
班级“四小怪”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不称心的新班级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