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018-01-20任惠芬
任惠芬
摘 要:介绍了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识记背诵和广泛阅读。识记背诵主要是从培养语感、背诵方法、营造氛围、落实背诵等方面一步一步地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广泛阅读主要是从拓宽阅读面、把经典带进课堂以及开展活动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感识记;背诵;广泛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理念,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如何落实好这两大途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现结合这几年的教学情况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一、充分运用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它全面准确地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不仅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应该从教材着手,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
(一)加强“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当一个人在听话时,能通过快速的感知体验,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主旨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阅读一篇文章,能准确捕捉到文章的意旨,也说明他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方能做到得体自然,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准确达意。当今语言学习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朗读的时间、次数太少,这正是学生语感能力弱的症结所在。因此,我们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六年级上册《山雨》这篇课文,语言清新,简约优美,非常适合孩子朗读。一上课,我即兴背诵《山雨》的前四段,以自己的陶醉之态激起学生的陶醉之情,鼓励学生像我一样熟读甚至背诵课文;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紧接着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享受文字的快感,受到美的熏陶;随后各小组重点研读“雨声”“林色”“山静”这几个部分,建议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搜集的图片或者课件,或闭上眼睛听读、展开想象,或抓住重点句,交流自己的感受,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遣词用句的神妙,体会山雨的韵味;最后放声朗读,并进行美读比赛。整节课读味盎然,收获颇丰。学生通过朗读、诵读、品味,獲得细腻的情感体验、比较丰富的言语积累以及生动活泼的语感。由此可见,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味,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渐渐的,良好的言语习惯养成了,语言修养加强了,语感也就具备了,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二)营造愉快氛围,重视识记背诵,厚实文化积淀
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忽视采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背诵,对于那些可以对学生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不但要求他们熟记、熟背,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记得快、记得牢。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学生该积累的时候,愉快地记下他们应该记住的“精品”,为他们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雄厚基础。
1.挑选美文美段,指导背诵
教材选编了一大批的课文,要求每一课学生都去背诵,那是不科学,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们要从教材里挑选出适合学生背诵的美文美段,指导学生背诵。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描写作者看骆驼咀嚼的样子的片段,描写细致,表达生动,把作者对骆驼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如《威尼斯的小艇》中“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片段,用总分的方法,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不仅让学生学到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还体会到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如《唯一的听众》中作者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后发生了变化的片段,文字虽然朴实,但把我羞愧到愉快的心理表露无遗,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努力向上的腼腆小伙子的形象。多么朴实无华的文字呀,却起到了表情达意的美妙作用,难道不值得我们仔细品味、牢记于心吗?当然,我们不能死记硬背,否则,让学生害怕背诵,不但达不到提高的效果,还适得其反,因此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抓关键词语背诵。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自然段,可抓住“首先—然后—还会再读—做完这些—最后”这几个关键的连接词把作者读书的方式记下来,思路清晰,利于背诵。
(2)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这也是我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大部分学生比较有利,每次安排学生背一段,每段完成后再整合背诵,这样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除此之外,还有尝试回忆背诵法、生成画面背诵法等。高年级的学生在不断的背诵记忆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不但记忆速度快,而且记得深、记得牢。
就这样,形成了记忆的好习惯,厚实了自己的文化积淀,为自己以后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营造愉快氛围,落实背诵
每一次背诵前,我会提前布置,先让学生联系教学情形,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然后读课文,读得时间、次数不限。第二天的早读时间就是熟读背诵的固定时段,早读时间是25分钟,我经常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背诵。古语有云“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段,我会合理地利用这个黄金时间,让孩子多读多记。每到早读课,我班便会传出朗朗书声,学生的读书方式自由选择,可以自由读,可以小组读,可以和同伴读,可以和好友读,最终的目的就是在规定时间内背诵要求的内容。熟读后,我再加强背诵,最后落实背诵。这样给学生垫垫脚,为他们营造读书的愉快氛围,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知识在他们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中积淀下来,形成了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3.积分奖励,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实行了积分奖励。每次背诵最快的前十名,表扬并加10分,能完成任务的加五分,没能立即完成任务,但当天能完成的不加分也不扣分,当天没完成任务的扣10分,当然还奖励额外背诵的学生,视片段精彩程度以及长短,另外加10至20分。积分以一个月为限期,分数最高的前五名获得“超强大脑”的荣誉称号;积分最高的两个小组获得“最团结小组”奖。由于老师的重视和奖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背诵积累这一语文学习中,特别是上层的学生,经常兴味盎然地比赛背诵,真是乐在其中。后进的学生在组长和组员的监督下,也尽力地完成任务。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热爱语文,语文素养便在不断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广泛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纸,阅读各种类型、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网络的普及,还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课外阅读作为辅助和补充。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呢?
(一)从课前小研究开始,拓宽阅读面
近两年,我们进行了课程整合,每一课都进行课前小研究,课前小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涉及的课外知识比较多,我们会研究作家简介、写作背景、文体特点等,例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前小研究: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查阅居里夫人的相关事迹。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前小研究:你读过安徒生的哪些童话故事?你觉得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例如《北京的春节》课前小研究:搜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这些内容教材涉及得比较少,我们必须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搜集等方式进行课外阅读才能完成好,当然,我们还不能只照搬搜集到的资料,还要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筛选有关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完成小研究。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勤阅读,多思考,有较好的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等,学生在不断的研究学习中,拓宽阅读面,全面地提升语文能力。
(二)吟诵经典,把经典带进课堂
为了传承经典,为了弘扬国学精髓,为了让传统文化扎根孩子们的心田,我们设置了国学课程。该课程由经典诵读课程、名著赏析课程等组成。其中我们高年级的经典诵读课程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论语》《大学》为重点,让师生在诵读中感受古典诗文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含蓄之美。名著赏析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从《三国演义》《红楼梦》《史记》等文学经典中体会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获得人文熏陶与启迪。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国学特色活动,每天早操前10分钟是学生的“晨诵”时间,全体师生集中操场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如此,我们每周二大课间也是师生的经典诵读课,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我们了解到国学经典中涉及的历史、人文、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感受到古圣贤做文章和做人的境界,我们开阔了知识面和眼界,启迪了我们的心灵。
(三)开展活动,走进阅读大课堂
为促使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我班举办各类新颖有趣的活动,鼓励学生阅读,打造浓厚的班级文化环境。
1.线上交流,有声有色
我紧跟“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趋势,利用学生对电子产品感兴趣的特点,组建了六个小组读书微信群,每学期一个阅读主题,如五年级第一学期交流《城南旧事》,周一“群主”定出要阅读交流的内容,学生阅读后,每周日晚7:30~9:00在群里聚头,就问题各抒己见,让学生再深化思考,分享体悟与思辨中互相品鉴阅读心得,形成了师生、亲子、生生共读整本书的浓厚气氛。记得第十五周周一时,群主提出:读了《城南旧事》,你有什么收获?经过一个星期的再深入阅读,到周日晚各同学在群里作了汇报。有的同学回答:读了《城南旧事》,我认识了天真无邪的小英子、可爱的妞儿、美麗的秀贞等人物,这本书主要写了作者在北京城南童年时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要好好珍惜属于我们的童年;有的同学回答:读了《城南旧事》,我明白了做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真诚的心,还要热情、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不要做一些对社会没有帮助的事。有的同学回答:读了《城南旧事》,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珍贵的,我们要珍惜当下。有的同学回答:读了《城南旧事》,我的心头总有一份暖暖的爱,因为这些发生在老北京的故事,虽然已经沉默了很久很久,但依然像一坛老酒,散发出浓浓清香。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能反映出学生阅读的程度和深度,体现出学生的自信表达和敢于表达,这正是我们推广线上交流的目的与意义。此外,我班还开展线上阅读活动,如“我是朗读者”“我是小小新闻播报员”等,学生通过朗读精美的文字,学会关注社会的同时,做到自信展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全面地提高了语文素养。
2.线下活动,异彩纷呈
(1)“悦读”包漂书,无声交流于笔端。我班每个学生各设一个“悦读小书包”进行“悦读”包漂书活动。每个学生“悦读小书包”里都装上自己喜欢的三本书,完成阅读并写好读书心得,先在自己的小组里进行漂书,然后各小组轮流漂书,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有些学生不仅看了十多本书,还无声地跟班里的同学交流了十多本书,不仅提升了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认识水平,形成了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2)定期开展读书会,走向深度阅读。我班利用阅读课每月开展一次读整本书的读书交流活动,结合书中的内容谈作者,论主角,写感言,说感受,论观点……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了书中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等,学生在不断阅读、思考、归纳、总结中,积累了方法,积累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提升了素养。这种深度的阅读,让学生更愉悦,更有成功感,更爱上阅读。例如,我们在阅读《小王子》这本书时,我要求学生以“主动阅读者”的身份边阅读,边思考,并将思考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了书页的空白处,交流时小组内互相翻阅,看看谁的批注打动了你,并与全班同学分享。在学生交流分享中,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并综合了这些人的共同点;在学生的交流分享中,我们一起欣赏了书中的精彩片段,并于精辟处悟出了哲理……其实,阅读的过程就是一场发现之旅。即在阅读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让自我破茧而出。最后,我们还细细品读了这本书的精彩结尾,建议有兴趣的学生展开大胆想象,续写《小王子》。一节课下来,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小王子对玫瑰的爱,同时,让我们更难以忘怀的是作者对小王子的爱——爱他的纯真,爱他对友情的珍视,爱他对真情的执着。
当然,除了以上的活动,我还利用假期开展亲子活动等,通过活动,我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当然,日臻完善的阅读评价体系也贯穿于各類活动中,为此,我研发了阅读存折本,引导学生每天自主阅读,记录读书情况,根据学生阅读数量和质量给予评价,从而评选出“阅读之星”。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坚持的过程,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最佳时期,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落实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体验和理解优秀的作品,思他人之未思,悟他人之未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玲.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新课程(上),2016(5).
[2]王世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成功(教育版),2009(4).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