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直观”到“抽象”的桥梁

2018-01-20马德芳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算理直观算法

马德芳

摘 要:从如何构建笔算模型这个问题入手,简析在计算教学中,运用口算、学具、几何图形三种途径,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理,形象地描述算法。

关键词:算法;算理;笔算模型

在计算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练习,最后也基本掌握了其中的算法,但是能够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学生却没有几个。

这不禁让人思考:在计算教学中,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处理好“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間的关系,做到“讲理”与“明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算法,成功构建出笔算模型?

本文意欲结合课例研究,挖掘构建笔算模型的几种有效途径。

一、口算是笔算模型的生长点

北师大数学教材这样安排口算和笔算的教学顺序:把基本口算放在笔算之前教学,而一些较难的但又不是最基本的口算,则放在笔算之后教学。由此看来,可借助口算来搭建算法与算理之间的桥梁。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为例,在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了算式12×4之后,老师这样处理算法:

师:怎么算呢?

生:2×4=8,10×4=40,40+8=48。

师:说得真完整。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口算。除了口算,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竖式,完成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竖式准备集体交流。)

作品:■

师:请读一读你的竖式。

生:2×4=8,10×4=40,40+8=48。

师:我怎么听着这么熟悉啊。

生:这就是口算的过程。

师:哇,真会找灵感。原来把我们口算的过程竖过来了,创造出了三个竖式。

学生虽然已经能够口算得出答案,老师却鼓励孩子们自己来创造一个竖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学生完成之后,老师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竖式,在介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竖式是以口算为基础,将口算作为笔算的算理。

二、学具操作是笔算模型的辅助点

现实计算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一些学具,如小棒、计数器等能够让抽象的算法形象化、具体化。下面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为例,感受学具在计算中所起到的直观作用。

在计算34+23时,老师给出这样的作业单:

学生完成之后,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做法来进行汇报。

师:这种圈法和竖式谁来解释一下?

生:3个十加2个十等于5个十,4个一加3个一等于7个一。

师:你是怎么看出可以这样列竖式的?

生:竖着看,3捆+2捆=5捆,也就是十位上3+2=5,4根+3根=7根,也就是4+3=7。

学生结合小棒的圈法,边指小棒边介绍竖式的计算过程:3个十加2个十等于5个十,4个一加3个一等于7个一。竖式在学生逐步弄清算理的过程中“千呼万唤始出来”,图中小棒上下摆放的目的终于被识破,学生终于能够把计算的过程用一种新的形式——“竖式”呈现出来,不进位加法的竖式模型的构建水到渠成。

三、几何直观是笔算模型的支撑点

到了小学高年段,随着学生理解力的提升,逻辑思维的发展,不再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实物直观来解释抽象的算法,更多的是借助于几何直观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例如“分数乘分数”一课,考虑到分数乘分数的抽象性和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这一特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借助面积模型和直观操作来总结算法。

在计算■×■时,鼓励学生利用分数直观模型来解决。在一张长方形纸上折一折■×■,最终的结果■,是从直观图看出来的,而不是根据计算得出来的。

最后,在得出乘积■后,引导学生比较算式和结果数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这个关键的步骤,也就是分数乘分数的笔算算法。这种利用几何直观来搭建算法和算理之间的桥梁,以形思数、以形助数、数形结合的方法,有效实现了计算教学中“法理相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江.从动态的直观到抽象的理解:关于一道习题的教学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7(Z4).

[2]张健.架设从直观到抽象的桥梁:谈数学彩条的使用[J].四川教育,1988(9).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算理直观算法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简单直观≠正确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一种改进的整周模糊度去相关算法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