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应该“算计”着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

2018-01-20赵岚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兴趣培养

赵岚

摘 要:计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电脑、手机的出现,让大家对计算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再加上计算本身的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计算也是兴致不高,错误百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计算的算理和算法,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用智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发展计算水平。

关键词:兴趣培养;计算水平;数学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现在的电脑、手机中都自带了计算的功能,使小学生感到很疑惑:“为什么要学习计算?”

其实计算不仅仅是“加减乘除”,在数学中,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新课标也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等。”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数学活动,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表现,计算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不仅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更与学生的思维、非智力因素等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学生来说,计算学习是重要的,又是枯燥的;计算是数学练习中比较简单又屡次出错的部分,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一、注重算理,强化算法

如果问学生:“加减法计算的基本法则是什么?”学生都会说:“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注意进退位。”可是遇到题目计算,还是有学生数位没有对齐,进退位常常会忘记,或者再问学生:“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相信学生都会说:“余数要比除数小。”可是为什么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呢?很少学生可以解释出来。算法是小学生正确计算的前提,而算理则是算法的根基,俗话说:“有因才有果。”算理就是这个因,算法才是那个果。他们相互联系,有机整合。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多位数加法”时,教师应更关注教学数的组成,因为数的组成是计算加减法的关键,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数位,理解数的组成,这就是算理。学生在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只有在相同数位上的数字才可以相加,因为他们代表着相同的含义,学生就在感悟算理、优化算法的过程中,提高计算水平,发展综合能力,形成数学思想。

二、重视错误,消除疑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利用数学课堂及时分析、纠正,在第一时间排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从而达到正向的引导。

在上“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时,学生已经有了两步计算的基础,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步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中间难免有错,老师就可以抓住学生错误,将共性问题一起发现、探索。例如,计算(37+29×3)÷4时,有学生在计算第二步時,括号没有了,于是可以让学生再说说计算顺序,就会发现问题,第二步应该求和,那如何使37+87÷4先求和,只要在37+87外面套上括号就可以了,这个时候教师再总结一下,学生就在自己的错误中找到错误的原因,在自己的研究中纠正了错误,学生印象深刻,兴致高亢。

三、提倡精练,避免题海

有人说:“计算并不难,是可以练出来的。”通过长时间的大量练习可以提高计算能力,可是学生的计算兴趣和习惯也可能在这大量的计算练习中磨灭了。

每天让学生做20道竖式计算,做对就可以加一个五角星,学生一开始非常积极,时间久了也都麻木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品质,他们的注意短暂,长性不强,一开始学生可能会为了争取五角星而认真地完成计算,可是时间一长,慢慢地态度就转变了,兴趣就淡化了,作业质量也就下降了。为了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老师可以提出只要连续5次全对,就可以免掉一次计算练习,这个规定一出,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认真了,短短5次就有一半学生得到了免做单,有时作业多反而让学生反感,一旦学生心理排斥,做得越多只会越糟糕。

数学新课标提出:“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教师应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地落实。”就数学本身的特点,学生一通则百通,明白了计算的算理,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只要认真细致,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境激趣,培养习惯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计算发生错误的原因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

既然计算本身无趣,那就人为给它增趣。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来分糖,在分糖的过程中,慢慢就感受到,当剩下的糖果不够分时,剩余糖果就是除法计算中的余数,所以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班级还专设两个板块,“计算秀”是用来展示优秀计算作业的,“啄木鸟医生”是自主栏目,学生可以把计算中的错误贴在“啄木鸟医生”里,等着计算高手去揭皇榜,学生兴趣很高,个个都想去挑别人的错误。最后评出“计算小达人”“计算精英”等荣誉,给学生颁发证书。计算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了,学生有了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能力就飞速发展。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更是难上之难,“重”是因为数学每个环节都要用到计算,它可以贯穿整个数学教学,它是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习惯的体现;“难”是因为无论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练,每次都会出现错误。教师要献出自己所有的智慧去“算计”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计算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发展计算水平。

参考文献:

陈俊良.计算机科学是什么科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兴趣培养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