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农村留守儿童中后进生满满的爱

2018-01-20陈建生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关爱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

陈建生

摘 要:后进生与留守儿童结合到一起成了新时代我国乡村教育工作中的热点与矛盾。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的更特殊,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我校提出对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中“后进生”进行关爱教育研究。

关键词:留守儿童;后进生;关爱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中“后进生”的关爱教育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新时代中教育的主要矛盾,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所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后进生与留守儿童两大群体结合到一起就成了新时代乡村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问题。正如江苏教科院彭钢主任所言:“儿童最需要受到保护,而今天学校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无形的伤害普遍存在。”江苏教育厅长葛道凯也指出:“我们要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要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留守兒童众多。而部分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形成了特殊群体中的后进生。“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各方高度关注。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中后进生的关爱教育研究,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农村留守儿童中“后进生”的关爱教育研究内涵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与乡村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后进生的出现,属于传统的后进生与现代的留守儿童两大特殊群体相结合的产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本身就是特殊中的特殊,则更是难上加难。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通过对后进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透过对后进生满满的爱来挖掘他们的潜力。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后进生的自尊、自信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得到发展。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关爱教育或许可以为我们思考教育改革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三、农村留守儿童中“后进生”的关爱教育研究理论基础

1.苏霍姆林斯基的后进生理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在他的理念中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学生的说法,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被教育好的,但是教师要去开拓与挖掘好的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这对当前我国后进生的关爱教育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2.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思想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先生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他认为发现是教好后进生的前提,而善于挖掘后进生的优点,创造各种条件为后进生潜能的发展提供舞台是关键。在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新形势下,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面向后进生的重要理论基础。

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

习总书记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习近平总书记给好老师提的第四条标准,为我们今后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中后进生的关爱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4.江苏教育厅长葛道凯的适合教育理念

葛道凯厅长的适合教育理念适用于留守儿童中“后进生”的关爱教育研究,如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要适合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可以看出适合教育理念更能激发出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中后进生内心的智能。

过往学者对留守儿童研究侧重于整个群体,很少触及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这一特殊中的特殊,四大理念的运用,是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中“后进生”关爱教育研究面对困惑时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葛道凯.适合的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7-07-2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06-01.

[4]彭钢.从想象的儿童回归真实的儿童[J].江苏教育研究,2012(27).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中‘后进生的关爱教育研究”(17A10P2SQ168)研究成果。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关爱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
浅析中班幼儿关爱行为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