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儿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20张永男
张永男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的人员自动自发地组成的数人小圈团体,我们儿科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其优点是给患儿营造了愉快的气氛,减少了患儿对医院的陌生感,有利于护士意识到儿科工作的重要性与职责,并能够在圈组会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意识,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现将品管圈的工作方法运用于各级护理人员[1],并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现将工作体会总结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开展儿科护理品管圈活动,每期开展4~8周,共组织成立圈会5个,科室的圈长和骨干采取单独小圈培训12次,护士长对品管圈结果进行督导和综合评价,科室护士15名,本科5人,大专8人,中专2人,采用自由式组合,确立达到目标,圈组长1人、组员6人。我科室参加院级测评2次,“爱苗圈”获得小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1.2 方法
1.2.1 品管圈的建立实施:品管圈是在自我启发和小组成员相互启发下,对自己现有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改善、完善的一种积极向上团队活动,每期品管圈活动,明确设立解决一个主题,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活动,大家以投票方式设立确定品管圈的圈名、圈徽、圈长1人、圈成员6~8人,圈名我们科采用集体发言,集思广益,投票选出圈名“静点圈”、“爱苗圈”、“同心圈”、“优服圈”、“洗手圈”等确立,圈徽设计围绕主题,寓意鲜明,如“静点圈”我们开展的思路目的是加强提高儿科住院患者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以及静点期护理,图片上一个小手留有静脉留置针,周围是5个女性纤细大手轻轻环绕托起呵护着小手。
我们通过品管圈具体实施步骤,全体合作采用脑力激荡的方法集思广益,将主题选定、活动实施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评价与改进方法等用科学品管圈方法统计实施,鱼骨图归纳分析相关数据,做到一目了然,人人尽责努力完成工作,并积极为活动努力创新,例如护士把流动静点架做成一个红旗式,下面的小木棒能插在小游戏车上,便于家长们在病区推动,哄幼儿增加孩子的新鲜感,诸如这类集思妙想使护理工作满意度增加,促进护理工作更加细致的深入开展。我们活动后都对本组的主题目的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措施,设计了专门的数据收集表,并有不断地调查拟定相关改进措施,QCC的最终目的就是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1.2.2 提高护士的素质培训:品管圈在儿科的实施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科积极派出业务骨干出外学习,参加院内培训学习相关知识,QCC的开展极大的促进了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按照模式选题开展实施,针对不同患儿或家属,护士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采用多角色模拟训练,从多学科相关知识加以培训,集思广益探讨发言,特别是加强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方法和方式培训,护士在与患儿和家属交流沟通时,要全方位考虑问题,多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多运用鼓励和赞扬的语气与患儿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2]。护士要将自己的护理知识不断的扩大化,让患儿及家长了解饮食、护理、预防、保健等相关专业常识,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护士采用常规化、个体化、专业化、集体化等多样化的健康教育[3],促进患者以及家属能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更多安全用药、疾病的预后护理健康教育知识持续性发展。
随着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以及患儿家属对医疗要求的增加,家属法律意识的增强等各种原因导致临床各种纠纷越来越多,我们也不断的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防范,工作中有人性化服务和职业修为,不盲目处理问题,人性化的服务和法律意识、医疗原则等相关规范熟记在心,特别是年轻的护士风险意识责任心都较差,护士长要加强培训,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必须学法、懂法,以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4],同时,护士工作的性质往往会导致精神高度紧张和身体极度疲劳[5],护士长也要关心护士身心健康,减少护士的身心压力,采用弹性排班制度促进劳逸结合,争取护士的福利待遇、进修学习机会和一些社会团体活动,5.12表彰优秀护士,增加护士的集体荣誉感和提高社会地位,使护士充满活力去参加工作,品管圈引入病房管理应用于患儿的护理中,显著提高了患儿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医患间的关系良性循环。
2 结 果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儿科护理开展品管圈活动5次,每次圈期按完成任务大小开展4~8周,“爱苗圈”、“同心圈”等统计住院200例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由76%上升至90%,静脉输液中巡视及时,无打错针、打错药等差错事故发生,护患关系和谐,满意度由81%上升到99%以上。我科参加院级测评2次,“爱苗圈”获得小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3 结 论
品管圈是通过以员工自发参与、轻松愉快组成的一个小团队积极去完成任务的一种新工作模式,充分从尊重人性出发,使参与者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协同性,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在工作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通过本组品管圈的应用实施及相关知识研究,品管圈的工作模式能够促进圈成员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圈组管理护理有团队协同和个性化服务,护士们从各个层面全方位对患儿关心负责,使每一位护士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发挥其创造性,减少了医患间的矛盾,增加了相互监督和合作性沟通,薛新霞等[6]研究表明,护患沟通不够或沟通不良,法律意识淡薄,仍是造成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品管圈推行过程中仍面对着诸多问题及挑战,护士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建立测评激励机制,促进效果持续上升,达到满意标准。
品管圈项目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具有显著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积极性[7],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有着诸多的问题及挑战,但是儿科品管圈的开展使管理更加规范化、细致化和积极化。同时也增加护士的责任心人人管事干事,减少不作为心理,这促使管理人员无形增加,减少了医院管理成本,将QCC引入儿科也促进护士相互间的协作交流,有问题全体圈员参与分析、讨论,大家采用脑力激荡的方法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的主动意识,培养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加护士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护士在工作中积极性及管理意识和方法增加,儿科品管圈护理活动在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1] 胡军,汉瑞娟,朱鑫华,等.品管圈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1):124-126.
[2] 李桃梅,王元凤.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77.
[3] 陈湘玉.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工程”[J].护理管理,2010,10(5):312-313.
[4] 葛凤英.提高护士素质,适应发展要求[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1142-1143.
[5] 孙晓萍,王艳艳,王宝艳,等.儿科护士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吉林医学,2009,30(6):558-559.
[6] 薛新霞,李富,刘燕.儿科护患纠纷12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9039-9040.
[7] 刘莲凤.“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