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简驭繁施治肾病
2018-01-20曹志勇
曹志勇
(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急、慢性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根据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将其归于“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按照病因、病证、病位、病性等治疗本病。笔者在临床中主要应用祛风利水法和健脾补肾法治疗,再根据肺、脾、肾的虚实寒热,适当加入补虚、温里、清热、除湿、消积、行滞、化瘀等药物治疗,自有得心应手之妙,且疗效显著。同时配合激素治疗,主要选用醋酸泼尼松片1 mg·kg-1·d-1,以周递减,按60 mg→30 mg→15 mg→10 mg→5 mg的规律进行,疗程4~8周。一般可在第4周左右见尿蛋白消退,如尿蛋白一直不消退或治疗中病情复发,总剂量应再提高至80 mg,再以周递减。对激素反应差的患者,可选用环磷酰胺治疗,多从第5周开始,剂量为每疗程6~8 g,还可采用支持疗法治疗,如静脉滴注血浆或白蛋白等。
1 祛风利水法
此法主要应用于内有水湿、外感风邪的患者。肾病病因首先是因上焦肺卫被风所袭而不主皮毛,腠理不固,邪由表入里,导致娇脏功能失调,失于主气、治节、通调水道,最终水湿泛滥,形成水气病[1]。故治疗上应以祛风利水、内外分消为原则。《黄帝内经》早就有“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开鬼门”即发汗,“洁净府”即利小便。《金匮要略》对水肿也提出了治疗原则,如“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笔者在临床常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皮饮、越婢汤合五皮饮加减治疗。若兼汗出恶风者,可加黄芪、防己助卫行气;若兼湿热者,可加茵陈、石韦等清利湿热之品;若脘腹痞满、大便不通者,可加用生大黄、芒硝以助攻泻之力,使水从大便而泄;若尿痛、尿血者,可酌加凉血止血药,如大蓟、小蓟、白茅根等。
患者,女,28岁,于半个月前因受凉而致恶风发热,曾按“感冒”治疗,一周后发现颜面浮肿,然后延及全身,兼恶风咳嗽,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略黄,脉浮微数。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5)个/μL,白细胞(2~3)个/μL,颗粒管型(0~3)个/μL。此为表虚被风邪所乘,风邪遏肺、肺失宣降、水气内停之证,宜从风水论治,方剂选用越婢汤合五皮饮加减治疗,同时配合激素疗法治疗。处方:生麻黄6 g,生石膏20 g(先煎),生黄芪15 g,防己12 g,苦杏仁9 g,细辛3 g,浮萍6 g,茯苓皮20 g,冬瓜皮20 g,陈皮12 g,白茅根30 g。复诊:服药3剂后,颜面浮肿渐消退,原方再进5剂。三诊:浮肿消退,脉已缓和,服药后无不适感,尿常规:蛋白(+)。效不更方,用至20余剂,诸症消失,尿常规显示蛋白转阴。1年后随访,肾病未复发,已生双胞胎。
按语:方中生麻黄辛温,解表发汗且有利尿作用,以祛在表之水湿;生石膏辛寒,既有牵制麻黄温性之功,又有解肌退热之力,且麻黄发汗力弱而重在利尿。黄芪固表虚,白茅根清热利尿,二药均有消除尿蛋白的作用。浮萍辛凉,功专发汗。茯苓皮、冬瓜皮、陈皮行气利水,且均行皮下之水。麻黄与浮萍同用,可使内外分消,表里通彻,水邪无潴留之地。防己外散风邪,内清湿热。苦杏仁辛苦而气温,为止咳平喘之专药。细辛辛温入肾而司开关,肾关开则水下行,故诸症消退,病告痊愈。
2 健脾补肾法
据笔者临床观察,肺卫症状控制后,激素已基本减完,但尿中蛋白长期不消。中医认为肾病蛋白尿多是由肾气虚损、精关不固致精气外泄或脾气虚陷、固摄无权致精微下注。精微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与生命活动的基础,五脏之精藏于肾,肾气足则精气内守,肾气虚则精气外泄。此阶段病机关键是肾之本气自病,主水和藏精功能失职[2]。而肾气的充沛,有赖于脾气运化输布的水谷精微的供养,脾阳虚多与肾阳虚同时出现,因此健脾与温肾常同时应用,但需区别脾虚与肾虚的轻重主次,治疗上当有侧重。常应用四君子汤、参芩白术散、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真武汤、滋肾通关丸等方加减治疗。
患者,男,50岁,于2014年8月7日初诊。两周前发烧、咳嗽,继之面目浮肿。尿常规发现尿蛋白、血细胞、颗粒管型等,曾在当地医院用激素治疗半个月余,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3~4)个/μL。西医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刻下症:面色白,神疲乏力,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脘腹胀满,腰部冷痛酸重,怯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复查尿蛋白(+++),红细胞(3~5)个/μL,白细胞(3~4)个/μL,颗粒管型(2~3)个/μL,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水湿潴留,治宜健脾益气、补肾温阳。处方:生黄芪20 g,炮附片9 g(先煎),山药12 g,党参片12 g,白术12 g,干姜6 g,冬瓜皮12 g,茯苓皮15 g,陈皮12 g,白茅根20 g,蝉蜕12 g。服用上方15剂后,全身浮肿消退,尿蛋白逐渐减少。面色转红,继用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余,诸症消失。复查尿蛋白(±),红细胞(-),其后多次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
按语:本例患者由于脾肾虚弱,精关不固,精微下注,出现尿蛋白不消退。方中黄芪味甘微温,为补脾之药。山药味甘平,不寒不燥,既不寒中脾胃,又不化燥伤津,素有平补三焦之称。党参、白术相伍,使脾阳得健,水湿自运,水肿消退。茯苓皮、冬瓜皮、陈皮健脾行气而利水。白茅根清热利尿,且有消除蛋白之用。配味甘微寒之蝉蜕是借古人素有“用动物之蛋白补人体之蛋白”之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蝉蜕具有抗组胺、阻断神经节的作用,可以消除或减弱感染后的变态反应。附子大辛大热,具纯阳之性,上能助心阳,下能补肾命,内能温脾土,外能固卫阳,干姜与附子同用,可加强温补脾肾阳气之力,阳气盛则水自化、不利水而水自消。本方以温补脾肾为主,温肾固摄,使肾气得补、精微得固,蛋白自不漏出,脾阳得运,水湿自运,水肿消退而病愈。
[1]刘华蓉,杨柱,卫蓉,等.刘尚义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经验介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6):60-62.
[2]李芳玲,张敬苹.肾病临床常用中药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