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付金荣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经验

2018-01-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期
关键词:川牛膝次服香附

王 丽 付 金

(1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101;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0)

现代医学认为月经过少常常作为伴随症状出现在各类疾病中,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结核、卵巢早衰等疾病[1]。西医主要针对其自身的疾病治疗以达到调节月经的目的,对于不明原因的月经过少,西医无有效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2]。目前中医药治疗方法多样,有中药治疗、针灸、埋线、外敷疗法等。

付教授从事妇科临床工作近30年,传承海派蔡氏妇科的学术特点,重视气血理论通调结合,用药轻灵,对月经病的诊疗有较好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病 因

月经过少的病因临床多虚实两方面因素。虚者可因素体虚弱,肝肾不足,或后天损伤,营阴暗耗,或脾虚不运,化血乏源,以致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因瘀血阻于冲任,以致经行不畅,血量涩少而引起。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由于肾虚血瘀、肝郁气滞、湿瘀交阻和肝肾精亏引起。

2 辨证分型

2.1 肾虚血瘀:多由禀赋素弱、人工流产或房劳过度等。《傅青主女科》谓“经本于肾”,“肾水足则月经多”,“肾水少则月经少”,提示月经以肾为主导,肾气盛,才能使天葵蓄极泌至,任通冲盛。若肾虚、肾气不足日久均可导致血瘀,即肾虚血瘀,瘀阻胞脉而致月经量少。治拟补肾养血,活血调经。常用药如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赤芍、丹参活血祛瘀、止痛生新;香附理气调经,行气止痛;延胡、没药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生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通利血脉;桃仁、红花加强活血之功;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女贞子滋补肝肾之阴等。

2.2 肝郁气滞:多因平素情志抑郁,或生活骤变,或暴怒伤肝,或数伤于血。“妇人血宜多而气宜少,则百病不生”,肝藏血,主疏泄,肝血下注冲任,血海才能定期蓄溢,若情志不舒,则肝郁气结,影响气血运行,从而阻滞冲任,经血受阻而致经行量少。治拟疏肝解郁,理气调经。常用药有香附、广木香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郁金行气解郁,活血止痛;柴胡疏肝解郁等。

2.3 湿瘀交阻:多因饮食调摄不当、久居湿地、手术损伤等。一方面,湿邪黏滞最易与血相搏结,导致湿瘀交阻;另一方面,手术操作不慎等致血瘀,瘀血内停,日久影响气机,导致水湿代谢失常,最终形成湿瘀交阻胞脉,血气运行不畅,以致冲任血海亏虚而量少。治拟活血化瘀祛湿。常用药如当归、川芎活血祛瘀生新,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利湿和中,泽泻利水渗湿而不伤阴,重用芍药酸甘化阴和营养血,使茯苓扶脾土,泽泻泻其有余之蓄水,川芎畅行欲遂之血气等。2.4 肝肾精亏:多因素体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等。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故肝肾精亏,经血化源不足以致经量少。治拟育肾调经。常用药有茯苓健脾渗湿,入肾利水;生熟地养血滋阴,益肾填精;黄精补中益气填精;淫羊藿补肾助阳益精;怀牛膝补肝肾,引药下行等。

3 医 案

3.1 医案1:患者36岁。2015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月经过少3年。现病史:月经周期:13,3/30,1-0-0-1,LMP10.9。月经量少,伴血块,色暗,排卵期少腹痛,甚则夜寐痛醒,面部痤疮。2015年10月11日(本院)FSH:5.19 mIU/ mL,LH:3.12 mIU/mL,P:2.57 ng/mL,PRL:26.3 ng/mL,T:1.39 ng/mL,E2:18.35 pg/mL。二便正常,纳可,寐安,舌质黯红,苔薄,脉细。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西医诊断:月经失调。治拟补肾养血,活血调经。方药:当归9 g、生地黄9 g、熟地黄9 g、白芍12 g、川芎6 g、川牛膝9 g、女贞子9 g、郁金12 g、莪术9 g、制黄精15 g、黄芪15 g、银花9 g,14剂水煎日服1剂,分2次服。

2015年12月11日,LMP12.6量中,舌质红,苔薄,脉细。方药:云苓15 g、当归9 g、生熟地各12 g、川芎9 g、桃仁9 g、红花9 g、桔梗9 g、莪术9 g、制黄精15 g、银花9 g、黄芪15 g,14剂水煎日服1剂,分2次服。

2015年12月25日,LMP12.6小腹隐痛,舌质红,苔薄,脉细。方药:当归9 g、生地黄9 g、熟地黄9 g、白芍12 g、川芎6 g、泽兰9 g、制香附9 g、川牛膝9 g、泽泻9 g、益母草12 g、桃红各9 g、莪术9 g、鹿角霜12 g、龟板12 g,14剂水煎日服1剂,分2次服。

2016年1月15日,LMP1.6量增明显,舌质红,苔薄,脉细。方药:当归9 g、生地黄9 g、熟地黄9 g、白芍12 g、川芎6 g、泽兰9 g、制香附9 g、川牛膝9 g、泽泻9 g、益母草12 g、桃红9 g、莪术9 g、鹿角霜12 g、龟板12 g,14剂水煎日服1剂,分2次服。

本案患者月经量少,色暗,伴有血块,腰酸,舌质黯红,属瘀阻经脉,冲任不调,肾虚血瘀。治疗以补肾、养血、活血为主,药用当归、生地、熟地、白芍、川芎等,其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川牛膝不仅起到活血的作用,而且在此方中具有引经药的作用,引药下行胞宫;香附畅肝之郁,疏肝之气,配四物养血和血,以使气血条畅;黄精补益精血;女贞子治肝肾阴亏,益肝肾,强腰膝;生熟地滋阴养血育肾;泽兰、益母草活血调经;前五诊疗效不显著则六诊中重用血肉有情之品龟板、鹿角霜以补肾填精后月经量明显增加。患者面部痤疮,故加泽泻泻肾中伏火。月经期以养血活血调经为主,给予四物调冲汤进行治疗。如此调治3月后,月经量已经明显增加,排卵期腹痛症状消失,面部痤疮偶发。

3.2 医案2:患者34岁。2015年9月11日初诊。主诉:月经过少1年。现病史:月经周期:13,3/30,1-0-0-1,LMP8.12。月经量少,伴血块,色暗,经行腹痛,易怒。阴超:子宫54 mm×52 mm×32 mm,EN 8.7 mm,双OV未见异常。二便正常,纳可,寐安。舌质红,苔薄,脉细。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肝郁气滞,血瘀)西医诊断:月经失调。治法:疏肝理气,养血活血。方药:当归9 g、生地黄9 g、熟地黄9 g、白芍12 g、川芎6 g、制香附9 g、川牛膝9 g、女贞子9 g、郁金12 g、柴胡5 g、党参12 g、桃仁9 g,14剂水煎日服1剂,分2次服。

15年10月16日,LMP10.11量少,舌质红,苔薄,脉细。拟活血调经,祛瘀通络,兼育肾。处方:当归9 g、生地黄9 g、熟地黄9 g、白芍12 g、川芎6 g、制香附9 g、川牛膝9 g、女贞子9 g、郁金12 g、莪术9 g、制黄精12 g、黄芪15 g,14剂,水煎日服1剂,分2次服。

15年11月13日,LMP11.7,经量较前稍增,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方药:当归9 g、生地黄9 g、熟地黄9 g、白芍12 g、川芎6 g、制香附9 g、川牛膝9 g、女贞子9 g、郁金12 g、莪术9 g、制黄精12 g、黄芪15 g,14剂,水煎日服1剂,分2次服。

本案患者工作压力较大,平时易怒,导致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导师遵从“气以通为顺,血以调为补”,强调调经以理气为要,以疏肝理气法为主。方用四物汤以养血和血,加香附以畅肝之郁,疏肝之气,意使肝气冲和,血脉流通;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养血调经,活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川牛膝活血,引药下行胞宫;黄精补中益气填精;女贞子治肝肾阴亏,益肝肾,强腰膝;生熟地滋阴养血育肾。黄芪以补气健脾。全方共奏补肾疏肝,理气养血之功,使肾精充盛,肝气条达,藏泻有序,则经候、经量如常。组方紧扣肝郁与血瘀,疏肝不忘理气,活血兼以补血养血。因行气药可耗伤阴血,故少佐滋阴养血之品以预培其损或制其弊。

4 小 结

综上所述,月经过少的出现有诸多不同因素。所以准确分析、辨证论治是核心。导师在临床上根据“补肾乃调经之本”、“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气是血脉运行的动力”等理论,确立了补肾益精,疏肝理气,活血调经等治则。其中活血调经这一治法可贯穿始终。同时参考子宫内膜的消长周期变化用药,经来宜疏宜导,经净宜补宜通,经前宜温宜补。临证时还需根据月经色、质、有无腹痛,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以辨明病变脏腑的虚实程度,随症调整药味和药量,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1] 金莎莎,王晓滨,刘歌,等.月经过少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黑龙江科学,2016,7(17):15-17.

[2] 李雪梅,杨美春.中医药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2016,39(4):4-7.

猜你喜欢

川牛膝次服香附
川牛膝和怀牛膝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研究进展
治神经衰弱
电子舌技术在鉴别川牛膝中的应用Δ
基于3S技术和MaxEnt的川牛膝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及种植空缺分析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胃寒痛
治胃寒痛
含水量对川牛膝种子活力的影响及其抗老化机制分析
治神经衰弱
尿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