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灸治疗肩周炎60例临床观察
2018-01-20佘清华杨鹤明
佘清华,杨鹤明
(1.湖南省桃源县双溪口镇卫生院,湖南 常德 451708;2.湖南省桃源县双溪口镇杨鹤鸣风湿病专科诊所,湖南 常德 415708)
封灸是采用一种塑料小封盖对艾灸封盖进行封闭性施灸的方法。笔者采用封灸治疗肩周炎6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治疗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45~60岁;病程1~6个月;发病部位:左肩20例,右肩35例,双肩5例。随机设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两组病因、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病程1个月以上,肩部疼痛,多以夜间为甚;肩部有明显压痛点,或可触摸到硬结的肌腱,伴不同程度的外展、内旋、后伸、抬举、屈伸等障碍;X线检查无异常。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封灸治疗。
2.1 灸具 封灸灸具由塑料小封盖与指环组成:指环用于佩戴,小封盖用于封盖艾炷进行封闭性施灸,亦可用于盛装艾绒与凡士林。
2.2 规格 指环规格:直径20 cm;封盖规格:直径20 cm,高8 cm。
2.3 操作方法
(1)压痛点选择方法 根据解剖位置,将压痛点分为以下4个区:①肩前区: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肱骨肌肉起止点。②肩后区:冈上肌,冈下肌,大、小圆肌。③肩外侧区:三角肌止点,肩峰下滑囊。④关节区:肩肱关节,肩锁关节。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施灸前将盛装艾绒的指环佩戴在左手食指第2指节上,盛装凡士林的指环佩戴在左手小指指根上,用于封盖施灸的指环佩戴在右手中指第2指节上。施灸时先将施灸部位涂少量凡士林,增加黏附作用,再放小艾炷点燃,艾火烧到皮肤前,应立即将艾火用小封盖封盖,每次封盖时间为15 s,15 s 后再放入空气继续施灸,连续操作3次以上,直至艾火盖灭,外贴清水膏药保护创面。灸后嘱患者自行功能锻炼以松解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巩固疗效。每3日治疗1次,治疗7次后统计疗效。
对照组采取传统麦粒灸进行治疗,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肩部疼痛消失,功能活动正常;有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活动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2 结果 治疗组痊愈54例,占90%;有效3例,占5%;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痊愈20例,占66%;有效3例,占10%,无效7例,占24%;总有效率为76%。
4 讨论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好发于50岁左右,故又名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素问·痹论篇》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举痛论篇》载:“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可见肩周炎多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卫阳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肩部经络,致气血闭阻,发为肩痹。封灸的主要功能为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理气活血止痛。《素问·举痛论篇》曰:“得炅则痛立止。”故肩周炎无论是急性期,还是肩凝期、恢复期,选用封灸治疗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西医认为,肩周炎的主要病理机制与肩关节囊退行性病变有关。肩关节囊退行性病变与肩关节缺乏活动,局部代谢障碍,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肩关节囊与周围组织缺乏血液供应有关。封灸通过封盖区艾炷燃烧形成的负压,使封盖穴位区表皮压即组织压降低,加快组织液流动,同时通过温热刺激引起肥大细胞生理功能变化,激活免疫系统,进而治病防病。封灸直接作用于肩关节炎症部位,累积的封灸效果可大幅度提高肩关节血液循环供应量,终止肩关节囊软骨退化变性,进而终止肩关节退行性骨源性变化。因此,在肩关节周围施行封灸治疗,可能是根治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封灸治疗肩周炎具有疗程短、疗效佳的特点。传统麦粒灸属开放性灸疗,不能控制空气流量,因空气流动传热影响艾灸温度,不能控制艾灸量,影响艾灸疗效。
与传统艾灸相比,封灸具有以下5个创新点:①封灸采用小封盖封闭性疗法,避免了空气对流传热对艾灸疗效的影响,延长了艾灸的有效治疗时间,提高了疗效。②指环式封灸不受场地与设备的限制,灸材、灸具可随手佩戴,操作简单,使用方便。③隔纸封灸可避免皮肤被灸火烫伤,灸后不起泡,不生灸疮,不化脓,不留瘢痕,患者更易接受。④封灸可通过调节空气流动来控制艾灸的烟雾活动,减少烟雾的生成,避免传统艾灸烟雾大、污染环境的缺点,环保卫生。⑤封灸可通过调节空气流量控制灸量,从而提高疗效,为制定艾灸灸量标准提供了新思路。
综上所述,封灸对传统灸法从灸具、操作方法两方面进行改进,实现灸具改良与方法创新,是对中医传统艾灸的继承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