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推拿骨科名家朱金山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2018-01-20周华龙
周华龙,周 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朱金山先生(1909—1995)是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著名老中医,他的学术思想“朱金山推拿疗法”已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金山先生学术经验已经被载入《金陵百年名医》并有专篇记载和介绍。“朱金山推拿疗法”填补了国内推拿流派和专业的部分空白,为创立金陵推拿正骨医学开宗立派。推拿学科发展到今天,各医各派很多理论,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有千秋。朱老独创了金陵推拿学派,创立了推拿手法的3个特点、3个联系、推拿治疗的三通法和推拿临证的四应六法等开宗立派的推拿理法以及骨伤科的理、法、方、药、观点和思路,现介绍如下。
1 开山立派的四应六法理论
1.1 四应法 四应法在推拿临床中的应用。朱老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四应法,把诊法和疾病有机地联系起来,环环相扣,连贯为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心内容。①应症状:即医者在临床治疗前,首先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所在、原因所属,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②应部位:即医者在临床治疗时,要掌握和分析疾病出现的部位,掌握和采用不同部位的手法和方法。③应经络:即医者在临床治疗时,掌握和分析疾病出现的经络,按中医理论,辨别疾病所属经络,选择性采用治疗方法。④应穴位:即医者在临床治疗时,针对患者病情,选择性地采用相应的部位和穴位。医者在临床治疗中,一定要根据疾病的变化、发展过程结合患者表现的不同证候和症状,恰当地运用四应的方法。
1.2 六法 朱老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中突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强调各种手法力度的相互协调,以轻而不悬、重而不滞、正骨理筋、动静结合为其手法特色。六法即直接法、间接法、相对法、强弱法、诱导法、补泻法。①直接法:临床治疗时,医者根据病情需要,双手在患处直接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通常多用于腰腿痛、落枕、漏肩风、头痛、网球肘、关节扭伤、岔气等病证。②间接法:即医者在推拿治疗时不直接施术于患者的病痛处,而是在患处所属脏腑的经络以及肌肉的起止点施行各种手法,或在离患处较远的部位应用手法治疗。一般多用于急性腰痛、重症落枕、急性胃脘痛、局部肌肉重度痉挛以及不能接受直接法推拿者。③相对法:又称“对应法”。即医者采用相应的手法,有针对性的走线、落点、带面的一种治疗方法。通常应用于面神经瘫痪的中后期,久病、重病的体虚患者。④强弱法:即医者在操作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应用强而重或弱而轻的手法进行治疗,通过强弱的治疗方法达到平衡。主要适用于面神经瘫痪、半身不遂等。⑤诱导法:医者用柔和轻慢的手法操作,把患者的思维意识诱导至医者所操作的部位和经穴上,使患者大脑处于一种似睡非睡的精神状态,以达到引意治病的目的。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失眠、眩晕、高血压、神经衰弱等。⑥补泻法:病有虚实,治有补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在推拿治疗中常以向心性手法为补,轻手法为补;而离心性手法及重手法为泻。在治疗外伤性血肿时,若局部肿胀明显,以肿胀为中心,向四周推拿为泻;局部按之缺血,血不养经时,以四周向中心推拿为补。故补泻在临床上常用于血气不足而致的一些虚证,泻法常用于治疗一些实热肿胀性的实证。
2 开宗立派的手法
朱老在临床上常用的推拿大手法有20多个,小手法有60多个。各个手法分别运用于身体各个治疗部位,并总结出每个推拿手法的动作要领、要求运用部位及注意事项等,每个手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具有独特之处,各个手法可运用在各个治疗部位。治疗部位的准确与否,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如临床常用的推法有11种,其名称不同,应用的治疗部位也就不同。拇指推拿法用于头面、肩背、胸腹及掌面、四肢、跖面部;晃推、摩推、抓提推、推带法主要用于腹部;掌推、鱼际推、膝拱推法主要用于腰背的督脉和膀胱经;抱推、环形推则用于头部、上下肢、臀部等部位。施术的部位不同,则主治的疾病也就不同。
2.1 推拿手法的3个特点 朱老在传统手法基础上结合临床特点与自身优势创立了许多新的手法,扩展了手法种类,扩大了治疗范围,提高了临床疗效。推拿手法的3个特点,即手法的形态、手法的部位和手法的功用。这3个特点是手法运用于临床的基础和宗旨。同时,推拿疗法与中医各科一样,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以脏腑、经络、整体观念为出发点。治疗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手法。他着重强调,作为一个临床推拿医生,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熟悉有关诊断方法,固属必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刻苦学习和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运用于临床。
2.2 推拿手法的3个联系 推拿手法的3个联系即点与症状相联系、线与脏腑相联系、面与整体相联系。朱老将手法和理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灵活、有效地运用于临床。推拿医生在操作中,要有机地将点、线、面联系起来。朱老强调“推拿揉挤捏,手中有经穴”。因此,在治疗常见疾病时,采用落点、走线、带面的方法。所谓点者,是指身体部位的一点而言,通常指穴位,有固定的意思。如果没有固定的位置,随病痛处和压痛点取穴称阿是穴。因此,常用点与症状相联系。线者,是指这一点到另一点之间的连线,具有连贯相通的意思,通常是指经络。故在临床上采用线与脏腑联系。面是指某一部位的区域而言,有整体观之意。通常面属腠理,腠理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临床上面与整体相联系,由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手法联系自如,治病确有疗效。其主要内容是:①点与症状相联系。一是局部联系法,也就是痛点治疗法,亦称“以痛为腧”,应用时方法简便,随心应手。二是上下联系法,上下联系法就是症状在上取之下的穴位,或症状在下取之上的穴位。三是左右联系法,即症状出现在左而手法操作取之右或症状出现在右而手法操作取之左。四是前后联系法,即身体前面出现症状即在背部进行推拿方法治疗。以上4种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灵活运用,取长补短。②线与脏腑相联系。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之说,通常分为部位联系法、表里联系法、补泻联系法。部位联系法,就是本部位出现病痛,采用与本部位有联系的经络进行治疗,诚如“宁失其穴,勿失其经”。表里联系法,就是通过经络的联系,使五脏六腑互为表里。补泻联系法,病有虚实,治有补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③面与整体相联系。一是局部与整体联系法,就是在推拿时,将局部病痛与治疗的整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二是全面与整体联系法,就是在推拿时,在全身各部位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操作,自然地将整体联系起来,使阴阳平衡,脏腑疏通,气血调和,疾病自愈。
2.3 推拿治疗的三通 “三通法”即通经络、通脏腑、通气血。在临床中,多种疾病是由于脏腑受阻不通,经络阻滞,气血瘀阻不通造成,故采用“通”法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朱老多年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了“三通法”。“三通法”即通过手法,达到通脏腑,通经络,通气血。“三通法”以手法作用于人体,使得机体功能趋于平衡,进而防治疾病。朱老在临床运用“三通法”改善和治愈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多种疾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病。如采用通脏腑治疗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各种便秘;采用通经络法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以及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等气血阻滞证,均收到满意的效果。
3 开宗立派创立骨伤科的治伤要领、原则与方法
朱老不但是推拿专家,也是骨伤科大家,他在正骨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许多治疗方法和理论。他强调骨折的整复和关节的复位主要采用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易恢复的手法复位与治疗,积极倡导将手法的精华融合于正骨、推拿之中,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医生除采用手法治疗外,还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主动锻炼的方法促进疾病恢复,即重视功能锻炼。
3.1 骨伤科的治伤要领 朱老骨科治伤特点是多以内病外法和手法整复为主,即尽可能采用非手术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对于骨折和脱臼,他一贯主张要明确诊断,准确对位,可靠固定。他强调骨折的治疗,对位再好,固定不佳,亦使骨折难以愈合。瘀血不祛,新骨不生,则遗留残疾或后患。朱老强调,治疗以活血行气为主,手法强调轻松柔和;中期存在的功能障碍或畸形,多以理顺校正手法为主;后期为加速恢复,可适当加强功能锻炼,以标本兼顾为主。
3.2 骨科治伤的原则 骨科治伤总的原则是: 要治其痛必行其气,治其肿必行其血。内损的瘀血存内,不外于上、中、下三焦。瘀在上,内服犀角地黄汤;瘀在中,内服桃仁承气汤;瘀在下,内服抵当汤之类。虚人不可泻也,宜补而和之,补而行之。一般的扭挫伤则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外伤初期血管破裂,用凝固血管的冷敷法,减少出血和肿胀。冷则血停,热则血行。
3.3 骨科治伤的方法 骨伤治疗时强调固定,如果固定不佳则治疗无效。朱老强调诊断中视线和位线相符合,功能与解剖相适应,强调和重视准确对线,可靠对位,有效固定。如斜形骨折时,宜在X线配合下进行治疗。
朱老临床工作60余年,在颞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腕髋关节脱位等关节脱位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双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股骨颈骨折、髌骨骨折等亦有独特的疗效。对于骨折脱位的治疗主要强调功能问题,四肢骨折特别强调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问题。
4 开宗立派的功法治疗和特色药物
朱老也是气功武术家,用自己多年的真功夫,将气功武术结合运用于临床推拿方法中。朱老自幼学武习医,将独特武术方法——抓、打、擒、拿、点、踢、背、抖、伸、屈、提、拉等运用于临床,收到独特的疗效。朱老教导学生必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只有长期坚持苦练软功、轻功、硬功才能产生臂、腕、指的弹力、伸力、推力,使推拿疗法成为真正的“功夫学”。在此基础上他创立了内外治药方,自创丸、散、膏、丹。如活血丸、损伤丸、调气丸等内服药,几十年来一直应用于伤科、推拿科、内科常见病的治疗。另外在武术及创伤治疗上研制出的外用方剂如牡丹透骨散、活血散,也一直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