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脉诊在脾肾阳虚型疾病中的应用
2018-01-20刘树山
刘树山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脉诊通常采用独取寸口诊脉法,这一诊法通常取患者双手的寸口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即左为阳,右为阴。用于脉诊时,则左手为阳,右手为阴。《脉义简摩·三部分配脏腑》曰:“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心肝为阳脏,配于左手;肺脾为阴脏,配于右手。肾为阴阳水火同居之脏,根据其体阳、体阴分别位于左手、右手[1]。
五脏六部脉还体现了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景岳全书·部位解》说:“右关脾部也,其候在脾胃,得中央湿土之气,肺金受生,肾水受制,其主财帛厚薄……右尺三焦部也,其候在肾与三焦、命门、小肠,得北方天一相火之气,脾土受生,肺金受制,其主阳气之寿元。”[2]凡诊脉,须先识时脉、胃脉与脏腑平脉,然后及于病脉。时脉谓春三月六部中俱带弦,夏三月俱带洪,秋三月俱带浮,冬三月俱带沉。胃脉谓中按得之,脉见和缓。凡脏腑胃脉既平,又应时脉,乃无病者也,反之为病。
1 典型案例
患者,男,56岁。症见腰困,乏力,怕冷,腹胀满,伴有脱发,记忆力下降,大便不畅。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右尺关脉沉弱,左关脉弦细,左尺脉沉弱。患者右尺脉沉弱或弱无力,为脾肾阳虚之脉象,而正常脉象为右尺沉,右关缓。按五行脉诊及四诊合参,诊断为脾肾阳虚兼肝肾不足型腰痛。运用救相汤加味治疗(出自陈士铎《辨证录》)。处方:红参片10 g,酸枣仁10 g,当归30 g,炙黄芪10 g,菟丝子10 g,柏子仁10 g,茯神10 g,高良姜10 g,肉桂5 g,制巴戟天10 g,远志10 g,仙茅10 g,淫羊藿10 g,制何首乌10 g,墨旱莲10 g,神曲10 g,防风5 g,5剂。水煎服,服药期间禁忌寒凉、房事及饮酒。二诊时,腰困、乏力、腹胀等症状明显好转,舌边齿痕稍好转,苔白腻,右尺关脉沉弱,左关脉弦,左尺脉沉。效不更方,上方10剂水煎服。三诊时,上述诸证好转,舌淡胖无齿痕,苔薄,右关脉弦,右尺脉沉而有力。患者要求口服脾肾两助丸以巩固疗效。
2 讨论
《景岳全书·平脉法》中有“师曰:脉有三部,道之根源,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株分。出人升降,刻漏周旋……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脏腑,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2]根据各脏腑正常脉象及五脏六腑五行之间相生、相克判断各脏腑及其经络连属的阴阳虚实盛衰以诊断治疗疾病。当今人们由于喜饮冷、熬夜、房事过度等原因致使脾肾阳虚者较多,笔者运用救相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证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