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2020-12-27祁禹德寇子祥通讯作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脉象气机阴阳

祁禹德,寇子祥通讯作者)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0 引言

脉诊一直以来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式,《黄帝内经》中对脉法的描述以三部九侯为主,《难经》则提出可以独取寸口进行诊脉,晋代王叔和作《脉经》阐述了脉象二十四种,将脉学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后世医家多以此为宗进行阐述发挥。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阴阳并无实际的指意,而是对一对相对存在事物的形容与描述;如心、肺共处上焦,以位置而论,肺为华盖,处心之上,则肺为阳,心为阴,但用阴阳来描述心肾时,心为阳,肾为阴;从这样的阴阳对比中我们可以更加准确的理解“心”的特点,由此可见,阴阳学说是学习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由此来学习脉学会更有效率,且会对各种脉象有更好的理解。

1 古人描述脉象的特点

王叔和二十四“脉形” 晋代医家王叔和所著的《脉经》中“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种”将指下脉象列举了二十四种为提纲,分别是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等二十四种,我们在学习脉学时可以发现,浮脉与沉脉的对比极为明显,浮脉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两种脉象都是描述下指力度不同后的感受,沉为阴,浮为阳,这样将两种脉象组成一对去体会,让我们学习脉学更加简单。王叔和也将部分脉象进行比较分类,其言“浮与芤相类,弦与紧相类,滑与数相类,革与实相类,沉与伏相类,微与涩相类,软与弱相类,缓与迟相类。”[1]《脉经》将浮脉与芤脉列为相类的两种脉象,浮脉的特点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芤脉特点是中央空,两边实,两者均为举指可应的脉象,但在举指可应的共同点下,又有各自的特点,浮为阳,芤为阴,王叔和将两种脉象放在一起成对的描述,使学者对于浮脉与芤脉的学习更加容易把握。

黄元御用阴阳分类脉象 清代御医黄元御所著的《四圣心源》宗王叔和所列的二十四脉,以阴阳为本,将这二十四种脉以其相对的特点进行分组,其言:“浮沉者,阴阳之性也;迟数者,阴阳之性也;滑涩者,阴阳之体也;大小者,阴阳之象也;长短者,阴阳之形也;缓紧者,阴阳之情也;石芤者,阴阳之虚也;促结者,阴阳之盛也;弦牢者,阴气之旺也;濡弱者,阳气之衰也;散伏者,阴阳之阖辟也;动代者,阴阳之起始也。”[2]《脉经》将脉象进行成对的组合比类,来对脉形进行描述,《四圣心源》则将这种阴阳成组描述更加发挥,把二十四脉两两分组,一阴一阳,对各个脉象所代表的人体病机进行描述,如对滑脉与涩脉的描述:“滑涩者,阴阳之体也。滑则血盛而气虚,涩则血虚而气盛。”[3]滑脉与涩脉组成一对,两者都是在体现人体中“气血的盛衰”这一内在机理,滑为阳,涩为阴,阴阳对比,特点突出,这样能使学者更好的体会脉理,对各个脉象代表的涵义也能有更好的理解。

李时珍临床脉象分类 明代医家李时珍所著的《濒湖脉学》中将王叔和所列的二十四部脉加以修改和发挥,总结了二十七种脉象,并且在每一个脉象下列出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体状诗对脉形进行描述;相类诗则把一个脉象与其他相类的多个脉象进行分组比较,如“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4]一句把浮脉与芤脉列为一阴一阳组合进行描述,与《脉经》中对两种脉象的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主病诗中则是直接把脉象所对应的临床症状描述出来,更有特点的是,主病诗中出现了复合脉象,如紧脉主病诗中“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5]对于在临床中见到紧脉出现时,同时兼见浮脉或者沉脉的临床意义进行描述,同样的,李时珍也是按照阴阳成组对比突出的方法来描述,在共有紧脉的同一前提下,浮紧脉的临床含义与沉紧脉的临床含义截然不同,治法也截然相反,浮紧为阳,沉紧为阴,一阴一阳成对描述,学者能够更加容易的体会各种复杂脉象的临床含义。

2 探索用阴阳分类来学习脉学的方法

2.1 总结古人描述脉象的特点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历代医家对于脉象的描述经常采用阴阳成组进行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突出要描述脉象的特点,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加清晰的描述各种脉象,有益于读者理解作者要描述的脉象。

2.2 使用阴阳分组法的基础

对以上的方法进行总结,可以得知要采用阴阳分组的方法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组成一组的两个脉象必须有一个的共同点,比如浮脉与芤脉共同点是两者在脉形上均是举指可得;滑脉与涩脉共同点是在脉理上均表现气血的盛衰;浮紧脉与沉紧脉共同点是二者均有紧脉出现。第二个条件是要组成一组的两个脉象必须有比较的意义,浮脉与芤脉成组比较之后能够使两种脉象的特点更为突出,让学者对两种脉象有了更好的体会;滑脉与涩脉在进行比较之后,能够令两种脉象所体现的人体内在气血盛衰的机理更加明显的浮现出来;浮紧脉与沉紧脉的比较则让学者对两种复合脉象出现之后的临床意义有了更好的理解。

2.3 探索学习方法

经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这样“阴阳成组,对比突出”的方法可以作为我们学习脉学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一个脉象与其他多个脉象进行成组对比,突出这个脉象的特点,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体会脉象的特点。上文所列三位医家已经将浮脉与芤脉成组对比,也与沉脉进行了成组对比,突出了浮脉两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此种方法并进行发挥,如将浮脉与散脉成组对比,两种脉象都在提示人体的气机趋向于外,但不同的是,浮脉代表人体的气机在外,散脉代表的是人体的气机无所收束,这样就可以把浮脉的另一个方面的特点描述出来。将一个脉象与多个脉象进行对比,可以突出单个脉象的不同特点,加深学者对脉象的多方面的体会,故笔者认为此方法有利于我们对于脉学的学习。

3 试运用“阴阳成组,对比突出”的方法体会浮脉

3.1 分层次学习体会

笔者试用此方法,以《频湖脉学》中二十七种脉象为基础,将浮脉与其他二十六中脉象一一对比,从脉形、脉理、临床三个层面多角度体会浮脉的内涵。

3.2 体会脉形

《频湖脉学》浮脉的相类诗中先贤已经将浮脉与沉脉、芤脉、洪脉、虚脉、散脉五个脉象进行对比描述,笔者认为,浮脉还可以与实脉、革脉、濡脉进行对比。浮脉与实脉:二者同为浮取应指的脉象,不同的是浮脉轻取应指,重按则不可得,而实脉轻取重按皆可得;浮脉与革脉:二者均有应指后再行重按而不可得的特点,但革脉是应指如弦,重按不得,浮脉则是脉位偏外,轻取应指,重按不得;浮脉与濡脉:二者极为相似,均有轻取应指,重按不可得的特点,但濡脉的形象是如棉在水中,脉形较细,浮脉则是如木在水中,脉形不细。

3.3 体会脉理

笔者认为浮脉可以与芤脉、实脉、虚脉、沉脉、散脉等五个脉象进行阴阳分组对比,来突出描述浮脉在脉理上的特点。浮脉与芤脉:两种脉象在脉理上均表示人体的气机袪外,不同的是,浮脉所体现的气机袪外有多种原因,有因外感,有因风动,而芤脉所体现的是因失血伤阴,阴不敛阳所致的气机袪外;浮脉与实脉:两种脉象在脉理上均体现了人体气机的停滞,不过浮脉体现的是气机留滞于体表,而实脉则是体现了人体内外气机均有雍滞;浮脉与虚脉:浮脉与虚脉的对比与浮、实两脉的对比相似相反,浮脉与虚脉都提示了人体内部气的不足,不同的是浮脉体现的是气留滞体表,是一个内虚外实的局面,气未必受伤,而虚脉则是人体内外的气均不足,一定会有伤气的病因存在;浮脉与沉脉:浮沉两脉的对比极为鲜明,二者共同点是都表示人体气机的运行趋向,浮脉表示气机袪外,沉脉表示气机袪内;浮脉与散脉:二者在脉理上极为相似,均体现人体气机呈现内虚外实的局面,不同的是浮脉提示气机停滞体表,而散脉提示气运行于体表无所收束,一直在耗散。

3.4 体会临床

在经过对浮脉的脉形与脉理的体会之后,笔者对于在临床中见到浮脉的体会更加深刻,在体会了浮脉与芤脉以及散脉的对比体会后,笔者发现若在临床中见到失血的病人,可以通过病人的脉象,确定病人失血的情况,病人刚失血时脉象应该是浮脉,因失血气欲脱,气机要趋外,随着失血量增加,脉管中空,可见芤脉,此时失血已到一定程度,但是气还未脱,若病情继续发展,气的固摄力量渐渐减弱,气开始耗散,则可见到散脉;在体会了浮脉与沉脉的对比之后也可应用于临床,若在临床中见到病人有恶寒的情况,可以通过脉象来区别病人是表寒亦或里寒,脉象见浮则是表寒证,沉脉则提示里寒。

阴阳学说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历代医家则善用此学说,著书对脉象进行描述,笔者认为这种描述方法可以总结,用“阴阳成组,对比突出”八个字概括,来作为学习脉学的一个方法。将脉象两两阴阳成组,对比突出脉象特点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对于脉学的学习,将一个脉象与多个脉象阴阳成组,在脉形、脉理、临床三个层次来体会脉象,有助于我们对于单个脉象多方面特点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体会各个脉象之间的关联与区别,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脉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各个脉象,加强我们对于脉学的体会。

猜你喜欢

脉象气机阴阳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中医脉诊学习之感悟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便携电子打气机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脉象采集分析系统的设计
冠心病的脉象研究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