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分析
2018-01-19苏英姿
苏英姿
【摘 要】目的:探究手足口病患儿流行病学的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00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50例。予以观察组手足口病预防管理措施,对照组则不做任何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手足口病的病发率。结果:观察组在经预防管理措施后,仅有16例发病,病发率为10.6%,对照组则有67例发病,病发率为44.6%,两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加之患儿年龄较小,病情严重,再通过流行学特点分析后,EV71为其病毒主要趋向,因此予以有效的措施可控制病发率,并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预防情况
【中图分类号】R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1
临床儿科中手足口病属其常见的畸形传染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菌所致,其中阿萨奇病毒A16型与肠道病毒71型属其常见的病毒类型[1],病发群体多见5岁小儿。多数患儿病症较轻,以手、足或口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同时可伴随咳嗽或发热等现象,极少数患儿可进展为重症疾病[2]。因此,予以手足口病患儿严格的管理控制,并实施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现将本文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预防效果及流行病学特征做出分析,现将总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00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5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82例,女68例,年龄6个月~8岁,年龄区间(5.73±0.92)岁,病程1~18d,平均病程(13.17±3.44)d。观察组有男88例,女62例,年龄7个月~9岁,年龄区间(5.91±0.84)岁,病程1~21d,平均病程(13.97±2.88)d。选取患儿均符合临床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标注,且排除合并重症肝肾疾病、精神疾病的患儿。两组患儿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于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较趋于平衡,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我院近三年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对患儿进行隔离并治疗。治疗期间需结合患儿的自身情况维持电解质平衡,并定期开展心电图检查。
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则予以预防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为患儿成立专门的手足口病预防小组,对患儿开展预防监控,并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包括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以及与该疾病有关的防治措施等;(2)手足口病预防监控:小组成员可按照不同的时间对预防监控工作进行干预评价,可按照月期的方式进行,并予以到我院诊治的患儿,积极的救治,实施及早隔离。同时可与防控科室联合干预,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排查,避免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出现,最大限度的降低院内感染发生;(3)手足口病疾病知识指导:对患儿家属进行示范性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提升家属预防手足口病的意识。同时可向家庭、医院以及社会等三方面做出监督培训,并将预防与治疗手足口病的知识向其充分讲解,以此提升防控力度。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足口病的病发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及流行病学特征详细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来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发率对比
观察组在经预防管理措施后,仅有16例发病,病发率为10.6%,对照组则有67例发病,病发率为44.6%,两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详见表1。
2.2 流行病学分析
300例患儿经流行病学检查结果显示,近三年有65例在第1季度病发,占比21.6%、88例在第二季度病发,占比28.3%、59例在第3季度病发,占比19.6%、41例在第4季度病发,占比13.6%;患儿在经病原学检查发现,176例带有阿萨奇病毒A16型,分别在2015~2016年有116例,2016~2017年有60例,占比58.6%;131例带有EV17型病毒,分别在2015~2016年有42例,2016~2017年有89例,占比43.6%。可见EV17型病毒的携带人数在逐年递增。
3 讨论
手足口病多半因胃肠道传染所致,且春季呈现最高发病趋势,学龄前儿童为其常见的病发群体,且以男性患儿居多,大部分原因由于男性患儿更加活泼好动,所接触的外界环境相对女性患儿更大。而幼托机构则属于学龄前儿童的集中地点,由于儿童的数量过于集中,极易导致大面积的感染爆发。其中饮食不合理、个人卫生较差以及密集场所消毒不合理等因素都是造成小儿病发的主要原因,而预防则是控制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关键环节[3]。对此,我院将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与治疗,获得较佳的效果,且出现脑膜炎等疾病的患儿显著减少,通过有效的预防干预,可幫助家属以及幼托机构对手足口病有充分的认识,强化预防工作。此外,本文通过对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后发现,患儿病发多呈现在春季,病发类型逐步由阿萨奇病毒感染向EV17病毒感染转变。
综上所述,深入研究手足口病患儿的资料并通过流行病学分析,依据手足口病的病发特点与流行规律,实施相对应的防空措施,可有效提升手足口病的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
吴一峰,赵凤敏,李萍萍,陆毓剑,徐奋奋.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的评估体系建立及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34(04):453-456.
严秀英,唐荣.2016年抚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病学特征[J].江苏预防医学,2018,29(04):415-416.
张武武.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有效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