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七年”时期长影儿童题材、体育题材影片概述

2018-01-19李克

艺术评鉴 2018年20期
关键词:时期

李克

摘要:“十七年”时期,长影拍摄了大量儿童题材和体育题材的影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红孩子》《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祖国的花朵》《女篮五号》《冰上姐妹》等影片成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记忆经典,这两种题材的影片各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十七年”时期 儿童题材 体育题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171-02

一、儿童题材影片

在中国电影史上,儿童片《三毛流浪记》《鸡毛信》《小八路》《红孩子》《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祖国的花朵》《绿色钱包》等,都是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至今仍被人们提及的作品。

长影素有拍摄儿童题材影片的传统。早在1955年,长影就拍摄了第一部儿童题材影片《祖国的花朵》,这也是长影在这一阶段不断扩展题材领域的结果。“十七年”时期,长影拍摄儿童影片十余部。

(一)新中国下的幸福成长——《祖国的花朵》

《祖国的花朵》通过讲述北京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之间共同进步的故事,塑造了新时代下中国儿童各具特色的生动形象,表现了新中国儿童就像盛开的花朵,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幸福成长的主题。这部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正面反映校园生活的影片,曾获中国第二次(1954年-1979年)儿童文艺奖故事片一等奖。

这部影片既是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画卷,也是社会主义新中国道德风貌的颂歌。影片朴素清新,带有浓厚的时代印记,将人与人之间充满团结友爱之情的时代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儿童形象各具特色:江林的顽皮淘气与直率大胆、杨永丽的娇气任性与聪明活泼、梁惠明的真诚懂事与勤恳耐心,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浆》优美抒情,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影片一经播出,《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立刻家喻户晓,成为至今仍传唱不衰的经典歌曲。

(二)革命战争中的小英雄——《红孩子》

《红孩子》是一部儿童军事题材的优秀故事片,1957年摄制,编剧乔羽、导演苏里。影片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共产儿童团员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机智勇敢地对敌斗争的故事。这部影片贯穿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基调,以明朗、生动、朴实、自然的风格,再现了中国革命最困难时期的历史,表现了特殊年代里孩子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片中几位在中国革命中成长起来的红色少年不仅富有生气、充满激情,更充满了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他们的英雄形象各具特色:苏保是这群孩子的“意见领袖”,沉稳、勇敢又不失机灵可爱;虎崽憨厚、勇猛、易冲动;细妹俊俏可爱;冬伢子聪明机智。苏保、细妹等“红小鬼”的形象成为时代的经典,至今广为流传。

其他儿童题材影片如《罗小林的决心》《哥哥和妹妹》《皮包》《民兵的儿子》《红领巾的故事》《朝霞》《假日的礼物》等,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影片《皮包》中还融合了反特情节,对儿童观众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片是“为少年儿童拍摄的故事片,即从培育儿童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本身的精神需要出发而拍摄的、适合于他们的欣赏特点和理解能力的影片”。①在这个定义中,儿童片的“儿童”,不是指题材范围而是指服务对象。儿童片的题材范围很广阔,它可以以儿童生活为题材,也可以以成年人生活为题材。与作为类别的“儿童片”不同,长影拍摄的儿童题材影片有着自身的特点,不仅以儿童为最主要的观影对象,更将儿童作为影片的主要描写对象。这样的影片更贴近儿童心理,也更适合儿童的欣赏特点和理解能力。儿童题材影片对培养少年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体育题材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与之相适应,体育题材电影也成了新中国电影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与音乐一样,是能够跨越语言障碍和种族隔膜、把许多不相识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活动,而体育题材影片,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的题材类型,也有力地促进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向人们传达体育的竞技激情和团队合作精神,也传达了人们希望超越自我、达成梦想的励志精神。

“十七年”时期,我国拍摄体育题材影片近十部,除《女篮五号》外,还有《水上春秋》《两个小足球队》《冰上姐妹》《女跳水队员》《大李、小李和老李》等。其中,《冰上姐妹》《女跳水队员》是长影在“十七年”时期拍摄的两部重要的体育题材影片,在中国电影史和长影的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冰上姐妹》是一部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而拍摄的影片,以清新、明快、活泼的风格,讲述了三个业余速滑运动员的成长故事,歌颂了冰上姐妹团结友爱、互相鼓励、视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精神,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影片成功塑造了三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丁淑萍作为一名工人,是爱岗敬业的;作为一名业余运动员,她不计个人名利,视集体利益和竞技精神高于一切;她乐于助人、富有牺牲精神,认真对待爱情、真诚关心队友……她是一个具有崇高思想品德的新时代女性形象。王冬燕是一个个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的运动员形象,她自私、好胜,不关心他人和集体,不接受别人的善意批评,但在事实面前,她受到了教育,思想开始发生转变,最终为集体带来了荣誉。于丽萍则是成长中的新人代表,她热爱运动、训练刻苦,对待爱情和荣誉都表现出了谦让精神,虽然也曾因成绩提高而骄傲,但在大家的帮助下,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逐渐成长、成熟起来,最终为集体赢得了荣誉。

这部影片是我国电影艺术中较早反映冰上体育事业的影片,表现了冰上运动力与美的结合以及冰上运动员的生活面貌。影片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把握了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基调,将影片的冲突置于感情基础之上,洋溢着热情、友爱、朝气蓬勃的气息。

《女跳水队员》是文革前夕拍摄的体育题材影片,编剧耿耿,导演刘国权。这部影片反映了一代体坛新人的成长及他们的思想风貌。影片情节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以陈晓红的成长为轨迹——陈晓红是某中学的一名体操运动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业余体校跳水教练发现她有跳水运动员的优良潜质,于是吸收她为跳水运动员。经过王教练有计划的辅导和她自己的刻苦训练,很快夺得了全国少年跳水锦标赛女子组冠军。随着成绩的取得,陈晓红开始骄傲起来,与曾帮助她的队友黄丽梅疏远、不遵守训练计划,在教练、队友的帮助下,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在随后的训练中,周教练一心想让晓红尽快达到健将标准,给晓红制定了5311高难度动作计划,这使晓红经受了挫折——虽刻苦练习,但5311的动作她总是跳不好。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她为救一名落水儿童,不顾个人安危从悬崖跳下,无意中完成了5311的动作,最终,她和队友黄丽梅在全国优秀跳水运动员选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影片的另一条线索在两个教练身上展开——王教练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训练新人;周教练从个人名利出发、急于求成地进行训练。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产生了冲突,结果证明,王教练的训练方法是值得提倡的,而周教练急于求成的方法,给陈晓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比赛中不仅因精神紧张而失败,还受了伤。在王教练的帮助下,周教练改变思想、调整了训练方法,终于让陈晓红闯过了“5311”的难关。影片生活气息浓厚、画面优美,火红的凤凰树和清澈的跳水池形成鲜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一群青春洋溢的女孩子,跳水动作优美动人,如凌空飞燕亦如蛟龙入水,与身边美景相映成趣,让人心旷神怡。

“十七年”时期的体育题材电影,除表现个人成长外,还关注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特别是当时并不发达的新兴体育项目,滑冰、跳伞、跳水等运动都进入了电影工作者的视野,如《女篮五号》《小足球队》《冰上姐妹》和《女跳水队员》各自表现了篮球、足球、滑冰、跳水等项目。体育题材影片,除展现体育的力与美外,更重要的是展现人们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團结合作、自强不息的励志精神,因此可以说,体育题材影片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励志性。综观中外电影,每年创作的体育题材影片数量众多,主题几乎都是励志的、健康向上、积极欢快的。“十七年”时期,长影拍摄的体育题材影片也符合这一特点。

注释:

①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12月修订版,第68页。

猜你喜欢

时期
江郎才尽
“非常”时期,非常收获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一战时期哲壕战
一战时期堑壕战(8)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博物馆里看古都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