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数字音乐平台与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结合路径

2018-01-19周晓杉

艺术评鉴 2018年20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周晓杉

摘要:数字音乐平台的崛起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面临更新的挑战。高校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应该把握数字音乐平台的最新动态与需求,实时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并以最优的手段将课程教学与互联网手段相结合,拓宽音乐专业学生学习技能,抓住新的就业机遇,促进自身与社会精神文化的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数字音乐平台 音乐教育 音乐共享 软件编辑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122-02

从学校教育走向互联网音乐平台,从作品经验分享、教育资源共享到在互联网中实现商业盈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第一步便是学校教育。电脑音乐技术的应用是音乐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①。如何设置课程内容,如何在课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如何将课程知识与互联网平台需求相结合,每一位授课教师都需要对课程模式进行思考并探索其各种可能性。

一、互联网音乐平台的兴起

(一)音乐技术论坛

音乐论坛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在各大音乐学院以及高校的网站中,论坛中讨论涉及到声乐演唱及各种乐器的演奏技术,以及部分作曲理论与音乐学理论的问题。

互联网论坛中的专家大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主要分为电脑音乐创编与混录两大板块。一方面,他们在论坛中展示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惠及到更多的音乐学习者;另一方面,他们也将自己的能力转化为商业效益,通过实体教材、电子教材等方式获得盈利。

(二)听觉音乐平台的作品发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音乐试听平台的发展进入到黄金时期,除了传统的试听下载音乐作品以外,近几年各大运营商还推出了支持独立音乐人的各种项目,旨在推动音乐形态的更新发展。创作者可以免费将自己的小样或作品上传至平台网站,并决定最终是否同意用户免费试听或下载。如某网站推出的“寻光计划”就很好地发掘了音乐创作新人,并在后期保证音乐品质的条件下运用成熟的商业手段进行包装推广,使其实现商业价值。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音乐产业链的价值将更多地体现出来,使不同的音乐内容具有足够的开放性②。这样的运营模式刺激了音乐人的创作积极性,同时也对音乐专业学生的课堂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脑音乐课堂进入高校后,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过程,借助电脑音乐手段,才能够在音樂平台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三)视觉音乐平台的作品发布

当代社会的音乐文化已不仅仅满足于听觉的感受,同时也更注重视觉效果,歌手在推出歌曲的同时也会增加精美的MV来对音乐进行视觉包装,互联网上的视觉音乐平台也应运而生。

同样,除了发行成熟的商业歌手的MV外,视觉音乐平台也欢迎用户们上传各类音乐视频,排练花絮、录音花絮或是音乐演奏演唱小样都可以上传,并通过点击量接受市场检验并预估其商业潜力。前期准备除了会自编自演之外,还需掌握简单的视频录制与剪辑手法以及录音混音技巧,通过音乐编演—音像录制—上传平台这样几个步骤来完成整个流程。对于大多数才毕业的学生或音乐人来说,借用电脑音乐软件的编创、混录技术以及电脑视频剪辑技术无疑是最为节省成本的做法。

二、探索互联网与电脑音乐课程的结合路径

(一)熟悉电脑音乐软件操作

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电脑音乐课程,在内容设置中有必要将相关软件的应用纳入教学之中。如专业的打谱软件Sibelius现在已是很多音乐人士必备的软件,无论从事音乐创作或是音乐教学,它都会带给操作者巨大的便利。在电脑音乐课程当中,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款软件,除了基本的操作之外,也应该熟练掌握软件的各种快捷操作,掌握快捷键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缩短制谱时间,增加制谱效率。

学生在对某个软件进行熟练操作之后,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操作技巧放在论坛上与其他学习者共享,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商业教学盈利。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应主动地在互联网音乐论坛上学习相关软件的操作知识,并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最终熟练操作。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论坛不光是发布用户自己对某个软件的操作体验或操作技巧的途径,其同样也是提供学习资源的最佳场所,将吸取与分享同时在互联网音乐论坛中进行,才能够将电脑音乐课堂更好地与互联网结合。

(二)强化电脑音乐创编技术

由于互联网音乐平台扶持音乐人的各种项目的兴起,音乐人向大众展示和分享自己作品的门槛通过互联网已经大大降低了。这一群音乐人大部分由在校学生和才毕业的学生构成,还有一部分是热爱音乐,对音乐怀揣梦想的社会人事。无论怎样,即使拥有了相当的创作编配技术,想邀请一个乐队来排练录音的成本都太高昂了,因此在初试阶段,利用好电脑音乐制作软件来进行编配,无疑是最经济实惠的做法。

创作与编配是音乐创作者的基本功,如何将纷繁复杂作曲技巧合理应用在作品中不应该是高校音乐专业电脑音乐课程完全需要考虑的问题,授课教师应该主要考虑如何将作曲技法体现在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之中,并以最快的形式形成听觉作品。

能够实现编配的软件很多,但不管什么软件,都是借助MIDI音乐的原理,在音序器上经过多轨编辑来实现的。在电脑音乐课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强调学生对软件的操作技能,然后再是关于音乐本体的各种创作手法。由于在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中能够实现实时监听,因此,某个音轨采用某种乐器音色或某种演奏技法便能够很快知道其效果好坏,并可以及时进行更正。同样,在和声或织体选择上,也能最快地感受到效果的好坏并给予修正。

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完成作品之后,便可以以小样形式上传至互联网音乐平台。这时教师还应该提醒学生注意,音乐编创技巧同样可以在音乐平台上通过试听相关音乐进行学习,必要时教师可以通过几首歌曲来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的电脑音乐编创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当学生通过电脑音乐软件编创将作品发布至互联网音乐平台后,便可以收到部分专业人事的反馈,学生应该积极采纳有效建议,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改进后再次上传作品,能够使自己不论在音乐创作本身或者实施音乐教育上都能取得商业或非商业的获益。

(三)增加适当的视频编辑技巧

当今的互联网视频音乐网站能够更为直观地展现原创上传者的演奏、演唱、创作等各方面的技巧,因此,在高校的电脑音乐课堂中适当增加简单的视频编辑技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拥有作为一个现代音乐工作者所应有的技能。

对于这方面课程内容的实现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对于大部分的高校音乐专业来说,电脑音乐课程都是一门选修课,课程大都从大三年级开始,学习时间为一年,因此,对于视频编辑技巧难免超出课堂容量以至无法完成。但若能够适当增加课时对学生进行讲解,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更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频编辑技术已经不再如以前那样晦涩高深,很多人都可以利用手机APP制作视频小样。虽然移动平台的视频软件在功能性上相比PC平台还是差距甚远,但在音乐制作或编辑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建立起听觉非线性编辑概念。而当非线性编辑概念介入视觉效果中时,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学生也能掌握简单的视听编辑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当代社会的互联网技术发展促使音乐教学必须朝着网絡平台的方向发展,否则就脱离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高校音乐专业的电脑音乐课程在立足于课程本身的技术层面以外,还应该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的现实连接,教师应该做到对互联网中各种音乐现象的敏感性,将这些音乐现象融入课堂教学中,并适时提醒学生对其进行关注,最终才能够使电脑音乐课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又能够为学生融入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指引,最终使学生通过课程所学实现自身的音乐梦想与艺术价值。

注释:

①李国胜:《高等师范院校应开设电脑MIDI音乐课程》,《山东教育学报》,2003年第4期,第9页。

②佟雪娜:《互联网+音乐时代,数字音乐快速分享和传播引来新机遇》,2017-06-01.http://www.sohu.com/a/145101359_701163.

参考文献:

[1]臧翔翔.电脑音乐编辑、制谱与视唱练耳[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文海良.数字技术与流行音乐生产的关系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