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琵琶艺术

2018-01-19吴乐乐

艺术评鉴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中国

吴乐乐

摘要:丝绸之路在探索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丝绸之路在琵琶的演奏、教学及创作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丝绸之路把弘扬传统音乐、人的精神境界与艺术科学哲理融合为一体,潜心研究发展琵琶演奏艺术,给予琵琶作品创作、演奏风格技巧众多创新之处。本文从创新、继承两个大方面入手,通过探究作品、演奏技法、教学、思想理论来进一步阐释丝绸之路的作品对当代琵琶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其创作作品的内在价值体现,且对于琵琶学习者在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精神内涵之后学习演奏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 中国 琵琶艺术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065-02

一、丝绸之路文化背景下作品的继承与创新

琵琶作品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曲目与现代曲目,传统曲目划分为文 曲和武曲,现代曲目又可以划分为独奏曲和协奏曲。丝绸之路在继承优秀传统乐曲的同时对其演奏技法、结构次序进行改变,更新了传统作品的精神理念,开创新时期的思想精神。

(一)传统作品

传统琵琶曲常以节奏速度、民间曲牌、自然景物、历史故事等作为题材,例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是琵琶武套曲中的代表作之一,各个派别的演奏皆有所不同。以浦东派为例,全曲十八段,共三部分:1.战前准备:列营、擂鼓、掌号、放炮、吹打开门、点将、排阵、埋伏;2.战斗过程:小战、大战、呐喊、重围;3.战后余音:传号、败北、鼓角声、乌江、凯奏、收阵回营。此曲中右手运用轮加挑、大遮分、双弹、双挑,左手运用并二弦、推、挽、吟的指法。刘德海先生改编的新版曲谱则融合了各个流派的特点,共分九段:1.列营;2.擂鼓;3.吹打;4.排阵;5.埋伏;6.小战;7.大战;8.呐喊;9.追击。将凯奏后三段删去,乐曲结构愈为紧密,更能凸显征战的浩大场面。

(二)现代作品

20世纪80年代,进入独立创作阶段的刘德海开创现当代琵琶作品新风格。丝绸之路的 作品既留有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又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方法,创作题材源于自然生活,创作手法独特新颖,且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表达出对人生理想信念的追求。刘老师还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划分了篇章《田园篇》《宗教篇》《人生篇》《怀古篇》《乡土风情篇》,创作思维十分系统化,作品结构多样化。例如人生篇章中的《童年》采用了西方音乐的复二部曲式,《秦俑》借用了传统武曲《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的征战场面与文曲《青莲乐府》《月儿高》中的文人抒情气韵。《天鹅》则使用中国传统自由多段体结构,借用古琴曲《酒狂》的节拍、滑弦技法,变换节奏重拍位置来表现天鹅在空中飞翔嬉戏的姿态;江南戏曲、民间音乐元素融入《童年》《老童》为作品增添民族色彩。

二、演奏技法的继承与创新

丝绸之路作为琵琶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学习了传统各派的精髓之后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走实践创新道路,其中一些传统的演奏技法在刘老师的作品中都演化为新的技法,这里以《人生篇》中的作品为例。《天鹅》是刘老师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曲目于1984 年创作完成,使用西洋大小调来开创新式的琵琶演奏。右手正反弹技法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技法,传统的弹奏方式为正弹,是以食指、拇指为基础弹奏的,反弹使用指甲的反面弹奏,五个手指皆可作为基本指演奏,手型建立在传统的“遮、分”基础之上。乐曲中巧妙运用中指、食 指、大指做反弹,刻画天鹅在水面上游走,用灵巧的翅膀拍打水面的场景;该曲的另一个亮点是长轮加挑模仿天鹅飞翔时的叫声,与三指轮弹奏的同时加入泛音来体现天鹅飞翔时的不同状态,音乐层次感越显强烈。

勾搭,是用中指的指甲上偏锋碰触琴弦,大指在四弦同时做勾弦的动作,演奏时手臂放松,速度要快,音色由柔和渐渐转入明亮,平均而密集,能突出力度变化,将天鹅在蔚蓝天空下翱翔的姿态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弦音,手指按在音位上,左手食指在该音位上方做拨弦动作,所发声响较细致尖锐,《天鹅》结尾段落用到该技法,并配合以右手中指、食指、大指的连续反弹动作,演奏时速度由快至慢再逐步加快,越到高音区声音越弱,音乐律动感十足。这些新指法的运用、新音色的组合,为描绘乐曲形象、表达艺术情感增添许多色彩。

《老童》中以大指挑、中指、食指做正反弹,加强音乐的色彩表达。肉扫也称砍弦,是用大指下的指肚扫四根琴弦,发声浑厚,以表现老童风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曲目中还有一个技术难度较大的技法叫双带音,演奏时由左手独立完成,食指实按压在三、四弦音上用无名指同步带起,能够听到带音后的余音为止。整首乐曲音乐风格更贴近民间生活化,是对刘老师人生体验的认识与写照,尽管历经千辛,仍初心不变,充满积极进取的生活状态。

《春蚕》中描写新疆少数民族身着盛装唱歌舞蹈的景象,运用了弱音演奏法,右手小指指腹压住近缚首的弦根处,手指触弦做弹挑动作,模仿新疆特有民族乐器热瓦普深沉、浑厚的音色。转调、变换节奏是《童年》这首作品的特点所在,打破传统作曲技法。

重组旋律线条,将民族五声调式与西方大小调的交融,突出琵琶发音的颗粒性,表现充 满童趣的人生阶段。绞弦分为“离品绞弦”和“按品绞弦”,二者的区别在于音响效果不同,“离品绞弦”声音较空洞、呆板,“按品绞弦”的声音是向上而尖锐的金属音色。这种新式的演奏法在乐曲《秦俑》里广泛使用,虽说绞弦是传统演奏技法,但在刘老师的作品中变成了旧法新用,对绞弦音色做出恰当处理,为乐曲所要表现的壮大军队气势增色不少。还有作品的四种泛音:泛音武弹,相把位反弹出的泛音,这样做一方面为传统琵琶创作技法拓宽了新音域音色,另一方面突出乐曲主题是古代伟大中华民族秦俑形象重见天日的象征;假泛音是用右手小指抵住弦根,拨动琴弦的同时手指离开发出的声音;人工泛音,在大约第十八品之下弹奏人工泛音所发音是低于其八度的双音八度;最后一种是左手按压音位置不变,右手在不同泛音位上奏出泛音,左手在泛音奏完后同时拨弦,泛音的高音与拨弦的低音构成鲜明的对比。

三、琵琶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丝绸之路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 验总结出从启蒙第一个空弦音起,也就是启发学生对音响音色感觉,对美感的培养。美感培养作为一条教学的主线,协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技术技巧。在演奏乐曲时,情感与技术相互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对美的向往,一条优美的旋律、一个简单的技术动作配合乐者内心真挚的情感所表现出的乐音总能深入人心。刘老师在琵琶的教学演奏上用到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观点,计算出琴弦上的最佳发音位置,即弦上的十二分之一处。在此基础上,丝绸之路将手指的触弦点、出弦方向及手腕的角度相结合研究出面板上最后一品至复手之间的二分之一处为最优点,该点上方发声较松散,该点下方发声越坚实,以此来确定琵琶中众多指法音色的运用。弹挑指法是琵琶学习中使用频率最多的,也是初学过程中的基础技法,参照优选法的规律确定右手触弦点位置,手保持握拳状态,大指放于食指指肚稍上,手形成龙眼状,手指与弦成45度角,弹奏时稍稍凸起手腕,用大关节带小关节,平均的做弹挑动作,用指甲稍靠近指尖的地方弹奏。弹挑的发音讲究自然而松弛、明亮而饱满、平均而连贯,这说明琵琶的基础教学不宜偏重各流派的风格色彩,应以一种中和的思维进行。中国自古传统音乐的学习方式就是口传心授,刘老师年少时就深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熏陶,在琵琶的学习中更是师承多个派别,且受到过西方音乐教育。丝绸之路在掌握了各流派技法、风格后并未停止脚步,转而开始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大流派影响之下琵琶艺术的发展状况,为我们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丝绸之路的继承与创新始终建立在传统艺术文化之上,这也正是刘老师的教学思想,回归传统并非仿古,而是要正确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夏凡.丝绸之路宗教艺术视野下的新疆有品乐器研究[J].世界宗教文化,2016,(03).

[2]刘进宝.东方学视野下的“丝绸之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3]伍国栋.江南丝竹琵琶演奏的“文曲”传统[J].中国音乐,2009,(03).

[4]寇亞文.琵琶的起源及其教学研究——评《琵琶演奏与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6,(18).

猜你喜欢

中国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