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事迹考略(八)
2018-01-19柯平
柯平
曲院风芋(续篇上)
一个幽灵般的身影在夜晚的西湖边飘荡,但不是为了寻觅传说中的荷花,而是面对早已成田的昔日湖山吊古伤今,自悲身世而已。这是明宪宗正德二年的初夏,流放贵州途中经过杭州的王阳明以健康为由滞留不行,养病吴山胜果寺达半年之久,《武林梵志》说这地方“最上为御校场,宋殿前司营亲军护卫之所。相传孝宗时登顶阅江,操执铁杖六十觔许,上下如飞,以志恢复,一称女校场。”这个殿前司就是专管城外红灯区的,可见当年女兵数量一定不少,且对皇帝的铁杖印象深刻。由于年谱里没有记载,不知他的老朋友杭州市长杨孟瑛是否敢来看他。说来也巧,当他年底在病榻上写下(《西湖醉中漫书》)的第二首“掩映红妆莫谩猜,隔林知是藕花开。共君醉卧不须到,自有香风拂面来”,打算动身离开时,杨某要求重开西湖的报告也正好送到刚登基不久的朱厚照手里。奏疏效仿老市长苏东坡,也列举了五条理由,但文采和辩术均远远不如,其中一条更是根本站不住脚,所谓“唐宋以来,城中之水皆藉湖水充之,今甘井甚多,固不全仰六井南井也。然实湖水为之本源,阴相输灌,若西湖占塞,水脉不通,则一城将复卤饮矣。”以正史论之,赵宋灭亡至此已相隔两个朝代,西湖占塞成田的历史也不是一日两日,而是整整两百三十二年。还在那里装天真说什么“若西湖占塞,水脉不通,则一城将复卤饮矣”,那么两百多年来杭州人民难道都喝卤水长大的?何况文中又说“今甘井甚多,固不全仰六井南井也”,不免自打耳光。《西湖游览志》更称“而城中之井无虑数万余,盖自宋以前城市地脉犹带江,滋故多苦恶。迨今去江日久,土膏融液,霖雨渗漉,卤斥全消,渟酿甘淡,凡井皆良,故六井之利不显。当邺侯时民之仰赖者,岂可同日语哉!”废湖成田后水源不仅不受影响,反而家家有井,取用方便,供水条件比以前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如果不是作者麯院里的酒喝多了说胡话,就是无意中泄露了一个秘密,即明代杭州和宋代杭州原本不在一个地方。想起吴农祥《西湖水利续考》里那段多少有些奇怪的话:“要而论之,唐宋诸贤行之而得遂其志者,杭城土薄人稀,民未蒙浚湖之利,而先受斥卤之害。故事立而功溥。胜国(明代)诸贤未尝无白苏之愿,而旋作而旋废者,杭郡土厚水深,民已食西湖之利,而忘其斥卤之害。故论行而物败之。”前谓土薄人稀,后谓土厚水深,显系两地,也就不算是孤证了。
太守要效法前贤附庸风雅,倒霉的自然是田里的芋头。好在经朝廷核准的复湖工程规模相当有限,“斥毁田荡三千四百八十一亩,除豁额粮九百三十余石,以废寺及新垦田粮补之”(《嘉靖浙江通志》)。时间和投资方面,总共用了三个月时间,花掉两万三千六百零七两银子,讲得简单点,就是在山脚濒湖地带修了条长堤,以通南北,模仿苏堤同样在上面安了六座桥,两侧植以花柳之类,以存故事而已。按他朋友郎瑛的说法,杨自己曾亲口跟他讲:“南畔三橋可名为浚源、浚复、浚治;北畔三桥旧有,水口吾筑为桥,可名为二龙、流金、涵玉。”因靠山太近,水域有限,郎甚至戏称它为杨公岸而不是杨公堤,“杨岸则多近山陆,不可名堤矣”(郎瑛《七修类稿》西湖两堤十二桥),以至某位获知喜讯前来观光的外籍人士看了后大失所望,也是理所当然,“正徳间有日本国使者经西湖,题诗云:昔年曽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着工夫。诗语虽俳(诽),而羡慕之心闻于海外久矣”(《西湖游览志余》)。另一位叫景徐周滕的日本人更是干脆称之为“西湖缩地”,直言“落日长堤人往来,宜诗近水一楼台。西湖三处今何处?山似孤山只欠梅”(《翰林葫芦集》)。尽管如此,带来的后果依然相当严重,按当局的意图,原本只为丰富当地的精神生活,让“游湖者挹山水之清晖,以诗酒冶思而已。歌童舞女,已非本色。”但既然这一曾让人醉生梦死,欲罢不能的声色舞台重现人世,哪怕规模有限,同时不像南宋那样由政府直接推动,也难保隐身多年的瓦子酒库产业不会卷土重来,从地下转为地上。令《西湖游览志余》作者怀念的“宣徳正统间,海内熙皥,而杭州尤繁盛,士庶燕会,雅而弗淫”的纯洁时代,看来很快就要结束了,代之而起的又将是“翠围红绕战纵横,似看吴宫习女兵”(明聂大年《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的盛况,或“以衣冠丈夫而巾帼之饰,以须眉男子而修粉黛之容”(夏时正《成化杭州府志》)的奇葩景观。如果说有什么新时代的行业特色,那也不过女妓改称女史或校书,男妓改称纤郎或书僮,从文学角度上来说带有更大的欺骗性而已。以致后来乾隆来这里,也忍不住要骂上几句:“空说南朝诘武扬,戎装教习逮红装。本无恢复中原志,留此真成是戏场。”(《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二御教场口号)
让我们回忆一下柳美人初访半野堂时的时尚扮相吧,“崇祯庚辰冬,扁舟访宗伯,幅巾弓鞋,着男子服,口便给,神情洒落,有林下风”(顾苓《河东君传》)。“常衣儒服,飘巾大袖,间出与四方宾客谈论,故虞山又呼为柳儒士”(沈虬《河东君传》)。这样的作派自非她一人之特色,以当初江南名头最响的那几位女校书为例,实际上都与西湖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如林天素寓居湖上,具有名士风流;杨云友藉丹青博钱刀,好事者时踵其门;黄媛介僦居西泠段桥头凭一小阁卖诗画,王修微寄寓西陵由汪然明接济;而柳更以养病为名隐居湖山,自高身价。虽说是卖俏各有招数,总难免曲院遗风。可惜陈寅恪先生眼睛不好,没看出这里头文化上的继承关系。尽管新老公喜欢称她河东君,婚后的别业毕竟叫芙蓉庄。而王沄《辋川诗抄》那揭她老底的《虞山柳枝词十四首》,其中有两首正像为风荷作注,其一云,“芙蓉庄上柳如绵,秋水盈盈隐画船。静夜秃鹙啼露冷,文鸳常逐野鸥眠。”自注:“芙蓉庄,其别业也。”这个其,指的自然是钱谦益,即夫容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明慈溪林时对《荷牐丛谈》记云:“当谦益往北,柳氏与人通奸。子愤之上鸣,官究惩。及归,怒骂其子,不容相见。”可见并非嘴上说得漂亮,而真是身体力行。其二云:“鄂君绣被狎同舟,并蒂芙蓉露未收。莫怪新诗刻烛敏,捉刀人已在床头。”亦有自注:“吾郡有轻薄子钱岱勋,从姬为狎客若仆隶,名之曰偕。姬与客赋诗,思或不继,辄从舟尾倩作,客不知也。归虞山后,偕亦从焉。”世道乱成这样,虽说责任不能全由西湖里的风荷来负,但芙蓉这两个字词义的复杂而深奥,总算是领教过了,同时也让《金瓶梅》里那个著名的语言难题“你家汉子成日摽着人在院里顽。酒快肉吃,大把家挝了银子钱家去”(语见《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二回),也有了解决的可能。此外,那些写西湖的诗文有事没事总要扯上西施,奥妙大概也在这里。所不同的或许仅仅是,这个女人献出身体是为了国家,其他的人只是为了自己罢了。
王阳明从贵州回来重经杭州是正德五年夏,他也是对西湖有特殊感情的人,本打算退休后隐居孤山,老朋友修复的新湖以及随同复活的南宋艳梦,自然是见到了,虽未见有任何评价,但后来计划改变就是很好的说明。怎么说呢?西湖虽然已不是那个西湖,荷风依然还是那种荷风,因此,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是什么朝代,南宋、晚明、清代甚至民国,只要你来到西湖边,置身于这由无数史臣学者、官僚政客、文人帮闲通力合作打造的娱乐梦工厂,首先要考虑的是管好自己的裤裆,因王百谷说了:“从武林门入,小楼廛户,副以短扉,纬萧作垣,加墁其上。妇人低鬟,胡粉傅面,跷尖自喜,都作女郎,又类倚门伎。小儿白云椎髻,美少年翩翩游侠场”(《客越志》)。其次是要紧捂自己的口袋,确保里面的钱不被人弄走。因这地方既然号称天堂,必然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难保你在人间书本上和生活中学到的那点可怜的知识能够管用。或者说,在这里,你要面对的问题永远不是什么东西是假的,而是什么东西才是真的。因陈世崇说了:“钱塘游手数万,以骗局为业”(《随隐漫录》)。有以娼优为姬妾诱引少年为事的美人局,以博戏关扑结党手法骗财的柜坊赌局,以求官觅举恩泽迁转讼事交易等为名假借声势的水功徳局等(详日本抄本《南宋市肆记》)。具体细节方面,除《癸辛杂识》介绍的如酒搀灰,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贯水,织作刷油粉等,《西湖游览志余》介绍的如以纸为衣,以铜铅为银,以土朩为香药等,还有更精彩的,不可不知:苏堤是靠不住的,因真正的苏堤“自孤山抵北山,夹道植柳,后人思其德,因名曰苏公堤”(《永乐大典》)。白堤也是靠不住的,因白太守自己也讷闷“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孤山林和靖的梅树是杨梅树(《孤山志》:和靖种梅三百六十余树,花既可观,实亦可售,每售梅实一树,以供一日之需。《民国西湖新志》:游人无公德,至其地者每爱攀折,花事初尽,稍结蒂核,即被摘去)。杭州名产杭烟是蚊烟,以干荷叶为原料(《民国杭州新志》:小经纪有蟁(蚊之别书)烟。又:荷叶,业荷沼者恃为大宗生计,每当秋风乍起,乡民摘取荷叶略曝干鲜,售与城中店肆)。名扬四海的西湖藕粉是伪劣产品(倪锡英《杭州》第十章杭州生活印象:其实杭州并不产藕,所谓藕粉只是一种菱粉和山薯粉的替代品/民国廿四年上海中华书局)。大佛頭在断桥桥洞里(《梦梁录》:孤山桥名宝佑,旧呼曰断桥,桥里有梵宫,以石刻大佛金装,名曰大佛头)。韬光院在孤山,实唐宋灵隐寺(黎遂球《西湖杂记》:湖上弢(韬之别书)光院第一,即旧灵隐,“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处。径幽折,泉高响,梅(荷)红白相笑,峰远近各出。他日重过,当署此为西施歌舞席)。甚至连湖区的面积,也如孙悟空的金箍棒那样能大能小,神通百变。它可以是万顷,如刘士亨《题西湖图》谓“钱唐西湖天下竒,浮光万顷澄琉璃”是也。可以是千顷,如范仲淹《西湖絶句》谓“长忆西湖胜鉴湖,春波千顷绿如铺”是也。可以是百顷,如高菊涧《西湖暮归》谓“风荷百顷占涟漪,烟树溟蒙乳鸭飞。买断小舟休唤客,暗穿萍叶载诗归”是也。可以是十顷。如欧阳修《西湖》谓“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是也。如果你不引起重视,落入圈套,人财两空,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怪不得别人了
至于湖里的荷花,自然就更神奇了。能变成芋花不说,还能变成美人。在伟大的南宋,如果说高孝光三朝还以慎修务本为主,传到第四代宁宗就动歪脑筋要搞腐化了。濒湖红灯区的成功开发以及辉煌业绩,带动其它产业如饮食、服饰、交通等的快速发展,在银子面前永远不会有笨蛋,既然一年扑在地头的收入抵不上半月的坑蒙拐骗,或向瓦子里多介绍几个客人,谁还会稀罕湖上那几亩芋田啊。因此,“西湖旧属野人家,今属天家不属他。水月亭前且杨柳,集芳园下尽荷花”,杨诚斋说得含蓄,而诗中天家指皇帝,荷花自然就是满湖的莺莺燕燕。湖田在金钱利诱下被改成藏春之所,作为荷花总部的曲院景区又焉能落后?只有当皇帝偶尔酒醒之际,心血来潮想到要重温生态旧梦,才临时在地上挖个坑灌点水,“池中红白菡萏万柄,盖园丁以瓦盎别种,分列水底,时易新者,庶几美观。”湖水既然浅到瓦盆在里面能着底,曲院里粉头的秀足想必就是采莲舟。这一杰出创意的发明者是个叫董宋臣的小太监,而竟能骗过几百年后的康熙,智商实在不低。“董宋臣始为小黄门,稍进东头供奉官,极善逢迎。如赏荷花,即于西马塍取盆荷置之大池中,云锦烱然,明日复还之。”(以上引文均见《西湖游览志余》)就这样,从盆景式荷花在夏日水池里的即兴表演,到作为以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自南宋享誉至今,中间的空白部分,或许就是交给文学家、画家和历史学家去完成的任务了。“给我一日,还你千年”,这句由宋城集团发明的广告词文义之奥妙,没有比此刻更能让人深切地体会,甚至连著名的当地古代民谣“杭儿风,一把葱。花簇蔟,里头空”也相形见绌。唯一真实的或许只有《梦粱录》里详细描写过的那只马桶:“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去,谓之倾脚头,各有主顾,不敢侵夺。或有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者经府大讼,胜而后已”。《民国杭州府志》在引用此文后补充道:“此风至今仍之,业此者曰金汁行。”考《都城纪胜》释“行”字有云:“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也算是于古有征,跟该书说的“浴堂谓之香水行”可以有一比。而收粪人高超的专业技术,又可从民国二十二年石克士《杭游杂记》里得窥一斑:“常见有倒马桶为业者,黎明推一粪车,手扣人家门户,搬运既出,则累累者皆是。于是手携一,挟一,更怀抱一,以齿腭下抵桶盖,黄白物离喉间不及一寸。所事既毕,则沐浴修饰,衣罗纺褂裤,徜徉街头,无识妇女且艳其俊整,直又与沪上理发匠穿笔挺西装冒充大学生欺骗良家妇女相类。”(《西湖文献集成》第十三册)
荷花提前用上现代西方的装置艺术,曲院大门有酒楼官仓等多块招牌挡着,院前一角湖区又神奇得如同电影拍摄基地,一会儿是芋花招展(详本文上篇所附《西湖志类钞》曲院风荷图),一会儿是长松昂立(详本文中篇所附叶肖岩《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图),一会儿是睡莲满池(详本文下篇所附郁希范《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图)。如想确认该景点的地理标识,相比之下大概只有高宗情有独钟,孝宗作诗盛赞的那棵古松了。如果把杭州古代的历史也比作这样一棵大树,那么其中最关键的两章,也是地方志所讳言或真不知道的,一为树顶之乌巢,一为树身之大穴。陈纂《葆光录》虽勇气可嘉,透露“孤山寺前枫树上有一鹊巢甚伟,人上取其子,探得头发子数结,光润,各长五尺。莫知其由”,到底不敢直说就是他主子《皇妃塔记》里说的佛罗髻发。本来有唐鹊巢和尚(杭人称乌巢法师)看守,《五灯会元》谓“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棲止其上”是也。长庆四年圆寂,后来大约就落到了姓钱的手里。而林逋隐西湖,名其居曰巢居阁,依稀可见其中之继承关系。而下面的这个洞,名字不怎么雅观,但除了乾隆敢称牝洞,其他人都要避讳的,连水乐洞都不能叫了,因《东坡诗注》说在东阳,只好改称紫云洞。瞿氏兄弟说“栖霞山有五洞,此洞最奇”(《湖山便览》),俞曲园却说“有三洞,香山洞甚浅无可观。金鼓洞荒废太甚,惟紫云洞极有致,其前洞广修可百筵,内凿佛像数躯,且有泉水注崖石间冷冷然”(《春在堂随笔》),就是说实际上是个洞窟群,诗所谓“一发五豝”是也,而豝又是什么玩意,《说文》:“豝,牝豕也。”陆德明《经典释文》:“豭,牡豕也。”则有公有母,品种齐全。谢在杭《五杂俎》:“《左传》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艾豭者,牵牡豕以行滛者也。”其中又以中间那个最大,可摆一百桌酒席,让老俞害怕有意省略的那两个,其一黄龙洞,他老家山水名胜,其二蝙蝠洞,修内司人鸦大战疆场。考乾隆诗称“黄龙带左栖霞右,牝洞居然据路中”,则三洞并列。又称“春喧攀陟汗流桨,牝洞入才迫体凉”,则大的那个实冷泉所在,亦名乳窦,古称甘泉,葛沣《钱塘赋》“绀园洞启,净土广辟。殿阁横敞,廊庑深邃”,说的就是它,曲院因此又有甘园之名。赵构父子对此松有特殊感情,恭封土地之神,想窥测内幕或许只能去研究《诗经》。据周必大《玉堂杂记》,汪季路藏有御制祭土地文稿真迹,内“我游湖园,乃获奇松。植之禁苑,百态千容”云云,则禁苑亦即德寿宫,地方志所谓在望仙桥,希望不是苏堤第三桥望山桥写错了。而孝宗献给父亲那首诗,其中谓“一堂虚敞临清沼”者,即四面堂命名之义;谓“壶中天地非人间”者,即玉壶园命名之义;谓“上有峥嵘倚空之翠壁,下有潺湲漱玉之飞泉”者(与乾隆灵隐诗“下临巨涧淙淙冷,上荫长松谡谡风”异曲同工),一言树一言泉也。但前题是“规模绝似灵隐前,面势恍疑天竺后”,有意使用镜头模糊技术,说白了,就因有关上古重大秘密,不想让你知道究竟在哪里。董嗣果《西湖百咏之甘园》虽称“内官园防傍斋宫,杨柳堤南翠几重。四面堂虚凌上界,五层塔近压中峯。径连湖水行幽草,廊接风亭卧偃松。邻岸御舟空望幸,深坊长日锁飞龙。”诗前小序更明指其地“在浄慈寺相对斋宫之西”,但比他稍晚,年龄小不了多少的钱惟善马上说“钱塘门外黄妃塔,犹有前朝进士题。”即在古代的西湖南山露了一下面又飞到今天的西湖北山去了(五层为雷峰特征,黄妃为雷峰别称,钱塘门在今杭州北山路昭庆寺前)。鲁迅说:“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论雷峰塔的倒掉》)连一代文化伟人都难免上当受骗,可见古代杭州人的本事真是高到了出神入化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