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思考
2018-01-19陈强蒲子涵
陈强 蒲子涵
【摘要】本文认为新媒体背景下我们需要探索出与媒体时代更加合拍,与教育规律更加相符,更具理论指导和现实操作意义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173-01
一、大學生网络安全意识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的迅速发展崛起,网络因其使用上的便捷性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而成为当代大学生青睐的对象。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是非观和价值观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没有规范和理性的指导下,极容易陷入“网络”陷阱中,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该校在校生百分之七十来自于农村,男女比例大致为3:7,因而学生存在这样的现实:学生普遍的经济状况不好;学生阅历尚浅,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女生居多,心理问题突出,学生普遍抗挫能力不强。具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网络成瘾2.网络受害3.网络犯罪。
1.网络成瘾。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亟待确立的阶段,他们对是非的辨别还缺乏一定的理性支持,在此情况下,面对浩瀚复杂网络环境,极易陷入网络陷阱不可自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沉迷网络游戏和热衷“网恋”。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往往让大学生更容易放低自己的警惕性和保护意识,而花去大量时间在互联网上,这种日渐严重的“网瘾”会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使他们的身心活动偏离正常轨道,在日常的身心活动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2.网络受害。
这里讲到的网络受害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作为作用客体受到了来自于网络的侵害,最明显的就是网络“裸贷”事件。近年来,网络“裸贷”事件频频发生,一些不法借贷机构借助于互联网利用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单纯和缺乏是非观念的缺点,将其圈入“裸贷”的非公平交易,进而导致许多大学生最后不堪重压选择偏激的处理方式,这也对高校学生安全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因为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和盛行,使得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处于一种极脆弱的被“窥视”环境中,也因此造成了诸多网络经济问题。
3.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是与网络受害相对而言的,它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在较为薄弱的安全防范意识,往往无意识地加入到了“侵害者”的队伍里。这往往表现在网络言论和网络诈骗上。由于长期以来,对线下安全教育的强调和对线上安全教育的忽略,当代大学生在网络问题上往往迷茫而缺乏一定的辨别力,容易人云亦云和跟风,因而在言论极易受到别人影响并成为一些别有动机的人使用的工具,扩散和发布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反动言论且并未察觉。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他们甚至会加入到网络诈骗的队伍中去,在通过不合法途径获取自我利益的同时也葬送了个人的前途。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思考与培养
1.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普法教育,从根本上杜绝网络危险的滋生。
既然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他们心里种下法律的种子,从根本上杜绝网络危险的滋长就显得特别必要了。虽然现在许多大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网络知识却相对滞后,学生并不能通过课堂这种官方的渠道来了解网络法规,因而有必要在高校开设网络安全课堂,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习惯。
2.在国家网络立法的基础上,学校要出台和完善校园网络法规。
目前,我国针对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政策虽然有,但是并不完善,而在高校校园里,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的条例和政策几乎没有,这导致了校园的互联网环境看上去十分平静,但实际上却处于随时“崩塌”的危险境地。混乱的网络环境,毫无规范的网络制度不但为不法分子提供了随时由外而内入侵校园的机会,同时也让当代大学生极易陷入自内而外的“自我消解”的境地中。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校园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法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3.加强大学网络安全教育。
思想对行为具有指导作用。要减少网络危险事件的频繁发生,必然需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心理和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安全防线。而这落到实际上首先则需要高校校园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课堂,通过这种正规严肃的渠道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将这些安全意识内化为自我管理和自我暗示。除此之外,为了夯实这种安全意识,高校校园还需要建立一种理性的网络安全机制,即传播学理论中的“把关人”角色,“把关人”适当地对学生要接触到网络信息给予一定筛选,起到“把关”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尚处于是非观发展阶段的大学生而言,可以从外而内地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这种“信息管理员”也可以随时掌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而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4.加强网络安全技术。
凡是涉及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地、可用地、真实地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因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必要的时候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突发性情况。另一方面从网络技术上而言,还需要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安装效果明显的杀毒软件,堵塞网络漏洞,更新网络数据,进一步提高互联网的安全性能指标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结语
大学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刻不容缓。高校教育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线下安全教育,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也要将学生的线上安全教育纳入到重点关注的范围中去。
参考文献:
[1]陈敏.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培育.《高等教育》 2014年10月
[2]赖磊.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河南教育(中旬)》2010年09期
作者简介:
陈强(1973.02-),男,四川广元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蒲子涵(1985.05-),女,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