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听障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情境教学策略
2018-01-19卢佩娇
卢佩娇
【摘 要】加减法是聋校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的新形势下,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应该通过何种方法、怎样改变才能使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得到更有效的提高呢?加减法的教学涉及到联系生活情境﹑形成运算技能和发展数学思考策略等方面。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大舞台”的主角,是新形势下提高特教学校课堂教学算术效益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聋校;算术运算;数学课堂;情境教学
传统的算术教学集中于四则基本算术运算,教师仅介绍这些算术运算的特定方式,纸笔练习取代学生练习的经验。许多的听觉障碍学生虽然在数学步骤方面经过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但并不能深入地理解这些运算的实际意义,不能生成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运算,也不能将之运用于真实情境中。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的新形势下,特教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也同样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导下得以提高,但作为特教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执行者,我们应该通过何种方法、怎样改变才能使得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效益得到更有效的提高呢?
仔细推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①关注学生发展,焕发数学课堂教学生命活力。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其核心是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发与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我们新要求。②重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有学生立场,以学生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完成“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定位问题,通俗地讲,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是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④树立“面向全体”的理念,凸现学习主体。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还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要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方式。这使得我们必须考虑将以往单一的“教—学”的师生关系进行质的转变。
课程改革标准推行至今,不管运用何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仍然会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改善,而所有问题都一起解决是不现实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特殊教育学校有哪些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呢?
第一,教师唱主角。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说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场景。教学中教师的知识讲解占主要部分,但大部分教师并未重视这一问题,常把教师的讲解作为学生知识生成的唯一途径。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的环节,但学习方式也是非常的单一的。
第二,学生是观众。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常被淹没。教师常常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并没有关注着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样想的,没有把学生的“潜意识”、不同的想法激发出来,更提不上教师对这些想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第三,教师对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没有有效的评估和解决方法。似乎除了单一的课堂训练,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就没有其他方法。这让学生非常被动,教师反而更主动,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对常态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正面的认识和清醒的分析之后,“加减法”的情境教学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一、在情境中建立加减法的概念
当一个数的运算与代表情境中的物体联系时,才能在听觉障碍学生的头脑中获得真正的意义。当数在没有与有意义的情景相联系时,学生在理解简单的加减法数目时有困难。情境可以赋予数以意义,从而使抽象的数成为具体的物体。这说明了在聋校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创设听觉障碍学生熟悉的情境。
案例一: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这是一堂聋校的二年级数学课。人民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物品之一,对于聋校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日常生活的经验足以使他们自己能学会这一知识。这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情景教师的“小卖部”中,即刻将教学氛围营造成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情景,老师则是老板,学生们是来购物的顾客。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学生们纷纷拿出手上的人民币道具跃跃欲试。学生在掌握了“1元等于10角”的基础上,分别拿出了“1元2角”代替“12角”、“15角”代替“1元5角”……这些回答反映出了学生以往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有些学生自己已经在计算两件物品价格相加的結果,更提出了“人民币相加,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的结论。上课的地点就在“小卖部”,学生们还可以互相扮演老板和顾客,互相检查这节课学习的成果。所以情境式的教学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好胜心和兴趣,缩小他们和数学理论的差距。
案例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这也是一节聋校二年级的数学课。在第一个班教学时几乎已以教师教学为主,但也穿插的问了学生问题,如:①23-2等于多少?23-2=21;②23-7=?“当3-7不够减时怎么办呀?”“从20里面拿走10”、“当20拿走10,还剩多少”“还剩10”,课后观察学生得出小结:上课听老师讲解例题听是听懂了,但课后做作业有困难,那问题出在哪里呢?老师上课讲的都是正确的、完整的,甚至重、难点一个不落。其实学生们有一句话没有完全理解,“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拿出1当10,十位上的数减1”,学生们在这之前学习的20以内退位减法时,直接用两位数一起减个位,没有再强调十位上1-1=0了。那么这堂课要怎么上才有效呢?老师换了第二个平行班级上课,在课前,老师吸取了上一个班的经验,分析了学生的现有知识情况,采取了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教学方式。教师拿来了木棍和练习本等教学用具,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来操作。现在学生手上有2捆零3根小木棍,要给老师7根,学生则按照把23分为20和3的原则,把手中20先放下,开始把零散的3根数给老师,这时3根数完了可是还不够7根怎么办?这使这位同学有些傻眼。有一些反应快的同学立即提示他另外还有2捆木棒,这时同学拿出2捆木棒中的一捆打开,数出剩下的几根给老师。最后同学把手中剩下的6根和1捆合起来,得出了16这个答案。操作完成后,老师把木棍恢复成原样,让学生的操作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自己写出计算步骤,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个位不够减的问题,并想出从十位拿出1当10这个解决办法。这种让学生动手参与的方式,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改善。
二、从情境出发学习运算
听觉障碍学生初步学会了加减法之后,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是听觉障碍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动力。如果一个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就可能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所以数学教学也要爱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加减法运算的形成与生活情境是紧密联系的,对于低年级听觉障碍学生来说,实物或者表征实物的符号有助于他们解决问题。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数学,他们会对运算产生兴趣,同时他们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美和实用性。在聋校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创设听觉障碍学生熟悉的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效益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孔企平主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2.
[2]陈云英.全纳教育的元型.中国特殊教育,2003,2:2-3.
[3]方俊明主编.特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4.
[4]刘兼等编著.数学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5.
[5]扑永馨主编.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