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时间连接成分的篇章研究

2018-01-19

关键词:副词语篇词语

金 晓 艳

(东北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一、引 言

时间是关于宇宙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时间具有一维性,只能够向一个方向延展,表现了物质运动的连续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世界上每一种语言也都一定会把“时间”这种属于人类文化世界当中的“认知范畴”语言化,从而形成时间范畴[1]1。

由于任何事件的发生、延续直至终结都是在时间的链条上展开的,所以有关时间表述的问题历来是人类语言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汉语时间关系的表述主要依靠两种手段:语序和词汇(如“了”“着”“过”等时态助词,“现在”“后来”“从前”等时间名词,“正在”“曾经”“马上”等时间副词,“以后”“之前”等方位词)。很明显,时间先后顺序问题是时间表述的一个重要方面。徐盛桓指出,人类产生之初有很多天赋异禀,时间意识就是其中之一,观察世界、大脑记忆和客观反映世界的实体等都受到时间意识的制约。人们运用言语,可以表达事件在时间链条上进行延展的先后顺序,表达客观世界的本真面貌。说话者在生成一连串话语的时候,必须按照先后次序来构成有连贯语义的话段。语篇的连贯性是通过客观事件本身具有的连贯特性来体现的,语篇就是在通顺语句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时间先后次序成为篇章当中的最基础、最本初的模式[2]88。

时间先后关系的表达是篇章衔接与连贯理论的重要内容。连贯(coherence)与衔接(cohesion)都是篇章分析当中最基本的概念。众所周知,连贯处于语篇的深层语义结构中,是语篇的无形脉络,而衔接体现于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脉络。衔接可以看作是连贯的标志。Halliday & Hasan曾经合著了一部篇章分析的经典之作——《英语的衔接》,该书中把衔接关系分成了“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这五种类型。时间先后次序关系的表现方式可以归入Halliday & Hasan提及的“连接”形式。通过连接性词语,“连接”可以作为语篇语义关系或者逻辑关系的外在形式,那么,时间连接成分则是表达时间先后次序关系的一种非常典型而且常用的连接手段。

张谊生认为,一定规模的连接性词语是构成一个具有连贯的语篇的前提基础,而且句子乃至段落的铺排也必须在逻辑上通顺,上下文的语义一定要具有内在的联系。连接性词语(即连接成分)表示句与句之间的连接关系,有局部衔接功能,而且还能够表达发挥前后语篇的整体衔接功能[3]128。金晓艳则进一步指出:“在篇章中,连接成分不仅可以起到局部的连贯作用,即表示邻近语句之间的连接关系,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可以起到整体的连贯作用,即表示相关联的前后篇章的整体关系。时间连接成分反映了篇章中相关事件的时间先后关系,是篇章组织中时间顺序义(先时顺序,后时顺序,起始顺序,结尾顺序)的显性表达法。”[4]247例如:

(1)以前她在北京市的一家医院当过几年护士,还曾经在急诊室干过。经过多年的打拼,居然成为IBM中国公司的CEO。现在,她已经加入TCL,成为该集团的副总裁。——先时顺序

(2)那么多人要上班,马路上都是积雪可不行,这不,环卫队凌晨两点就出现在了长安街上,环卫车撒融雪剂,然后,工人们再人工铲雪。一个晚上,出动了40辆除雪车,2 000吨融雪剂。——后时顺序

(3)救援人员赶至现场将布兰切奥救上岸时,她已经死亡。布兰切奥现年40岁,已在“海洋世界”公园工作16年。起初她在海狮和水獭馆工作,后来开始驯养虎鲸,出事前已与虎鲸相伴10年。——起始顺序

(4)8年旅行之后,目前他已经抵达了瑞士。接下来,他还计划前往非洲,然后横跨南美,最后取道北美回日本。为了梦想而努力,祝他成功!——结尾顺序

然而,汉语是自然语序典型的语言(也有人称为时间型语言),时间的表现具有较强的临摹性,常常遵循“时间顺序原则”(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简称为PTS),即在篇章中,几个顺序性事件不借助于任何时间连接成分而直接按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原则逐一展开。这种没有词语上的形式标记,而主要依靠语序来表现时间先后顺序的方法是一种隐性的时间表达法。这种表达法在汉语篇章中普遍存在。例如:

(5)小张在随身的行李中拿出一个小盒子,放到八仙桌上,用力撕开外面已经发黄的包装纸,打开上面的盖子。

(6)上个星期日的中午,我家的门铃响了,来了一个顺丰快递的员工,他告诉我,因为运输的原因,大儿子寄给我的快件包装被压坏了,他代表公司向我郑重地道歉,这让我的怒气立刻消去了大半。

金晓艳总结发现:“近些年来,关于汉语篇章连接成分的研究,人们关注的焦点大都集中在特定时间词语、关联词语等的篇章衔接功能上,对时间连接成分的研究并不多见,特别是进行系统分析和描写的几乎没有。”[5]108然而,时间连接成分不可否认地存在于篇章中,并且有其自身的篇章特点和连接功能,是篇章分析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除了基础理论研究,对汉语时间连接成分进行研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也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和影响。比如,霍静宇调查了日本学生的篇章衔接手段,发现表示时空、因果、转折和添加的连接成分中,时间连接成分占了将近一半,有着相当高的偏误比率。例如,在关于出现33次的“然后”的统计当中,多数属于错误使用和不该出现,还有三分之一的情况是该用“然后”却用了“以后”进行代替[6]12。总之,这种现象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当中大量存在。

再如,清华大学的王昀认为,时间信息是不可或缺的事件成分。而且在所有文本信息当中,时间信息就占据了总量的三成左右。在人类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的过程当中,时间相关信息充当特别突出的角色,它无论是对数据挖掘、文本摘要、问答系统、信息检索以及信息抽取等范围都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7]9。尽管近些年来,在时间连接成分信息抽取等多个领域,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发掘出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材料,但客观地评价,距离语篇理解这一终极目标还相差甚远。

二、时间连接成分及其相关术语

在连接成分当中,时间连接成分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但是成员却为数不少的小类,所涉问题较为复杂。国内外的研究人员根据各自的观察角度所使用的名目就迥然不同,这体现出学术界对“连接成分”这一术语功能、特点以及性质的认识有较大的分歧。因此,在定义时间连接成分之前,必须要先定义连接成分。

(一)从语义—语用研究的角度

术语名称提出年代提出者英文名称语义联系语1979vanDijksemanticconnectives语用联系语1983Stubbspragmaticconnectives语义联加语1985Quirksemanticconjuncts语用标记手段1985Vandekopplepragmaticdevices语用表达语1987B.Ermanpragmaticexpressions语用构成语1987Fraserpragmaticformatives语用标记语198719891996SchiffrinFraserBritonpragmaticmarkers表意联系语1990Bazanellaphaticconnectives语用操作语1994Arielpragmaticoperators语用功能词语1998SpoorenRisseladapragmaticfunctionwords

(二)从会话分析的角度

术语名称提出年代提出者英文名称话语标记语1980Schiffrindiscoursemarkers话语策略语1981Kellergambits话语标记手段1983PolanyiSchadiscoursesignalingdevices话语连接语1988Blackmorediscourseconnectives话语操作语1991Redekerdiscourseoperators会话常规语1996Aijmerconversationalroutines

(三)从篇章分析的角度

术语名称提出年代提出者英文名称连接成分19761986Halliday&hasan廖秋忠conjunction外加语标记1978Jeffersondisjunctmakers暗示词1978Reichmancluewords逻辑联系语19831988Celce⁃Murcia黄国文logicalconnectors句外连接语1987Fuentesextrasententiallinks超命题表达式1992Moonhyperpropositionalexpressions指示手段1992KatrielDascalindicatingdevices连接性词语1994胡壮麟提示语1994HovyKnott&Dalecuephrases提示词1996Rouchotacuewords分界标记语1998Bestgenmarkersofsegmentation控制语2004邢欣

从上面三个表可知,与时间连接成分有关联的术语尽管名称各异,但从研究方法上看,无非是静态和动态、语言组合方式和语言理解两类分析。不过,无论哪一个,都与本课题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无法完全重合,一些术语本身还有一些缺陷。例如“话语标记语”,Schiffrin 只分析了11个话语标记语,能够表达时间关系的连接成分却只有“and”和“then”。并且,没有考虑上下文语篇中话语标记语的连接关系,仅涉及相邻语对的连贯功能[8]19。再比如“连接成分”,尽管廖秋忠已经有了系统的分类和总结,但却没有系统的分析与描写。并且廖秋忠的分类成员古今参杂,口语体书面语体掺杂,对研究范围也没能准确的界定[9]33。

国内对于时间连接成分的研究很早就有所关注,对其中的一些成分有人把它们放在关联词语中进行探讨,也有人把它们称为联结成分。当然,时间连接成分中很大一部分是分散在不同的词类中进行考察的,比如时间名词(“起初”“从前”)、方位词(“之后”“以后”)、连词(“然后”“继而”)、副词(“立刻”“随后”)、形容词(“不久”“许久”)等,还有一些是词组形式的。但无论如何,人们对这些成分在篇章中的连接作用是认可的,对这些成分的定义的理解也基本相同,即是用来连接大于句子的、能够体现篇章衔接功能的时间词语。

三、我国传统的篇章思想

廖秋忠认为,“篇章”(text/discourse)就是“一次交际过程中使用的完整的语言体。在一般情况下,篇章大于一个句子的长度,涉及说话人/作者和(潜在的)听话人/读者。篇章既包括对话,也包括独白,既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广义地说,篇章分析指从任何角度对篇章的研究。”[10]216

我国很早就有朴素的篇章意识,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如果将所有的涉及句际关系的研究都算作篇章分析的话,那么,我国传统的复句研究和句群研究似乎要比国外的篇章分析起步得更早。复句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随后有马国英的《国语文法上的单句和复句》(1922)、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何容的《中国文法论》(1942)、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和《中国语法理论》(1944)等。句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20世纪80年代是句群研究的鼎盛时期,这一期间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句群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成果主要有:郝长留的《语段知识》(1983)、吴为章和田小琳的《句群》(1984)、曹政的《句群探索》(1984)、田小琳的《句群和句群教学论文集》(1986)、沈开木的《句段分析——超句体的探索》(1987)、庄文中的《句群》(1990)、张拱贵和沈春生的《句群和句群教学》(1991)、吴为章和田小琳的《汉语句群》(2000)等。

无论是复句研究还是句群研究,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句际间的时间关系问题。比如黄伯荣、廖序东将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其中“顺承关系”是联合复句中的一个小类,常用的关联词语为“首先(起先)A,然后(后来)B”“刚A,就B”“就”“便”“才”“又”“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继而”“终于”等[11]152-153。“顺承关系”也有人称为“承接性并列关系”“连贯关系”或“连贯性并列关系”。相应地,连贯句群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句群之一。吴为章、田小琳认为:“连贯句群最能体现所陈述的事件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是表达具有时空顺序的事物时常用的语言形式之一。”[12]34

四、时间连接成分的篇章分析

篇章分析(text / discourse analysis)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研究大于句子的语言体。其中关于衔接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是普遍引起关注的一个课题。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Halliday & Hasan。他们合著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inEnglish,1976)一书,将英语中的各种衔接关系归纳为五种,即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13]226。Halliday & Hasan把语篇里的连接关系划分成四种类型:时间(temporal)、因果(causal)、转折(adversative)和添加(additive),其中“时间”关系见表1:

表1

可以看出,涉及时间关系的连接成分主要是上右栏和下左栏内容,即限于句间的“单一时间关系”和“复杂时间关系”,相应的汉语的时间连接成分显然要比英语复杂得多。比如表先后顺序的成分,英语主要是then,next,after that;而汉语相应的成分却很多,如“然后”“随后”“接着”“随即”“后来”“跟着”“继而”“就”,等等。当然,Halliday & Hasan在后来的《功能语法导论》(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1985)中放弃了原来的四分法而改为更科学、合理的“详述”(elaboration)、“延伸”(extension)和“增强”(enhancement)三分法,但其中有关时间连接成分的基本内容却没有变。

国内学术界自从引进语篇衔接理论之后,Halliday & Hasan一直便成为被追捧的对象,他们关于英语衔接的成果,促进了国内学界对汉语语篇分析的聚焦。所以,英语学界率先开始讨论语篇衔接理论并付诸实践:首先是陈平(1987a)和廖秋忠(1991)关于国外衔接理论的介绍,其次是黄国文(1988)和胡壮麟(1994)关于英语衔接现象的分析,再次是胡壮麟(1992)和沈开木(1996)借鉴国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汉语中有关衔接的相应问题。其实,国内从事纯正汉语篇章衔接现象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

1986年,国内篇章分析研究的开创者廖秋忠先生在《中国语文》第6期上发表了《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一文。关于现代汉语时间连接成分的研究是篇章衔接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截止到今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显著。正像前文中所提到的,由于汉语是自然语序典型的语言,时间连接成分的研究往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五、时间连接成分的篇章研究成果

众所周知,表示“同时”的关系和表示“先后”的关系,是人们对语篇里面时间语义关系最为基本的了解。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下卷“表达论”中专设“同时·先后”一章,认为:“两件事在一起说,多数情况下存在着时间关系,或者先后,或者同时。但人们不一定注意这个时间关系……但有很多句子是以时间关系为主或只有时间关系。这些句子可分成两种类型:或者是两件事情不分主宾,或者是一件事情为另一件事情的时间背景。”[14]370-383吕叔湘认为,在上句之末加用“之后”“以后”等字,是说明乙事发生在甲事之后的;而以后起之事为前有之事的时间背景的,应用“之前”“以前”等词语。吕叔湘具体分析了表时间关系的相承、先后紧接、习惯性承接、先后间隔、有待而然、两事并进、动作和情景等几种情况,其中“先后间隔”常用“其后”“于是”等词接说第二事,更明显的方式是在第二句头上用表示时间长短的词语,如“一会儿”“顷之”“未几”“久之”“既而”“已而”等。

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指出,根据从句的职能划分,主从复句可以有六种类型:比较句、让步句、范围句、假设句、原因句、时间句。其中“时间句”可以分为四种:同时、前时、后时、永久时。“同时”用法有:如“赶”“趁”“等到”“恰好”“当”等等表示同时语义关系的连词,如“自然”“就”“便”一些表趋势的副词用作承接语义关系的连词,如“才……”等一些表示承接语义关系的连词,如“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多喒……”等表时间的副词语作连词或副词作连词。“前时”和“后时”都是专就主句说的。“前时”指“主句所表,发现在前”,如“以前”“之前”(用在从句后),“当……以前”等;“后时”指“主句所表,发现在后”,如“以后”“之后”(用在从句后)“不多几时”(连词语)“自从”等。“永久时”就是“同时”或“后时”的持续和反复[15]211-224。

郑贵友在《汉语篇章语言学》一书中按照自身所表示的语义关系把连接成分归纳成四个小类:逆转、顺序、并列和因果。郑贵友所谓的顺序关系其实含有一般意义上的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郑贵友认为,“并列关系”是一种广义的关系,其中,当X和Y(X和Y分别代表一个特定的信息单元)表同时发生的事件时,形式上相关句子之间可以带上或添上“同时”“另一方面”之类的词语;而X和Y属相继发生的事件时,形式上各相关的句子之间带有或者可以加上“然后”“接着”“于是”类词语[16]134。

竟成(2004)在分析双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时,认为:E1和E2(“E”代表事件)的语义关系有两种,即分离和相接。其中“相接”有四种情形:(A)E1和E2前主后次——接续;(B)E1和E2前次后主——伴随;(C)E1和E2无主次之分——连续(连动);(D)E1和E2同质——重叠[17]32。

由于时间连接成分中时间副词居多,因此,很多学者在时间副词的分类、位置、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如陆俭明将时间副词分为定时时间副词和不定时时间副词[18]98-127。王健慈、王健昆在陆俭明、马真的分类基础上,考察了时间副词在主语前后的位移情况。并且认为:“句首副词出现在句首,句间副词出现在句间,都是副词位置的常规分布;如果没有其他强调手段(强调重音或对比项),就不存在是否被强调的问题。但当副词离开常规位置时,副词自身语义就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强弱变化……当句间副词移到句首,副词的句法辖域就随之扩大,副词自身语义也由原先未被强调而变为受到强调(正向强调)。相反地,当句首副词移到句间,副词的句法辖域就相应缩小,副词自身语义也由原先未被强调而变为相对减弱(反向强调)。”[19]73-75

另外还有一些商榷性文章,比如关于“当…之前”和“当…之后”“曾几何时”“终于”“后来”等词语的讨论。其他相关研究如彭宣维根据Halliday & Hasan的“时空”(temporal)分类,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考察了英汉语中表达时间关系的相应的词语及其功能[20]12。

郑庆君在考察了《骆驼祥子》中的显性时间表达法后,认为:时间的表述在两个小句以上的话语片段中主要有三种类型:时间比照型、时间连续型和时间统辖型。其中“时间比照型”是采取时间词语(包括短语)对照的方式,来显示话语组织中语句之间的先后时间。比如拿“过去”与“现在”的情况进行比较(原来……,现在……),在已经过去的范围内,拿一件事情的前后时间进行比较(最初……,及至……),等等。而“时间连续型”则是按照事件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在相关语句放置特定时间词语或具有时间含义的其他词语,进行事理时间的顺序铺排。郑庆君认为:“从时间词语所居的位置来说,汉语话语组织结构的特征是:时间先行,叙述随后。”[21]44

刘叔新将时间意识分为时刻、时段、时况三类。时刻是一定的时间点,通常用于反映事件或活动发生的瞬间或短暂时间。时段是一段时间或一定长度的时间,一般用于反映所需时间的量。时况是时间出现或展现的状况,用于反映事件、活动或动态存在的时间情状,或者事件、活动或动态距出现的时间历程情状。时况意识以语言手段或言语手段呈现出来,即成时况义或时况义素。时况义主要由时间副词和一部分时间词来表现[22]57。

六、结 语

时间问题是语言研究中最复杂、最富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无论从汉语本体角度,还是从第二语言汉语教学或从自然语言理解角度来说,时间问题又是无法回避的。研究时间既可以从句法角度展开,也可以从篇章角度展开。相比较而言,学界更多的是在句法角度展开的,篇章取向的专论并不多见,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讨论难度都很大。任何事件都是在时间链条上展开的,但事件又不可能同时展开,这就必然涉及事件的进程问题即时间顺序问题。时间连接手段,有的语言主要用形态手段,有的语言可能更多地靠词汇手段,有的语言则两种手段并用。汉语因其类型特点,主要依靠词汇连接手段,其结果是,时间连接成分成员数量繁多,可是,在很多情况下又可以不借助于显性手段,经常可以隐现。这是汉语篇章连接的一大特点。时间连接成分成员数量大,也就意味着同义连接成员多。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同中辨异,异中见同。篇章取向的论著一般采取划类和个案剖析相结合的写法,但个案分析往往被置于次要的地位。汉语时间连接手段是一个跨词类的系统,内部又分为几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特点,从篇章角度展开首先要构建时间关系系统,很多问题只有置于时间顺序系统中进行考察,才能看得更全面更清楚。如“后来”“然后”和“再”分别属于名词、连词和副词,在句法取向的文章里只能分开讲,且有轻重之分,作为时间副词的“再”分量多一些,“后来”和“然后”通常只有被列举的资格,但篇章取向时情况就不同了。 可见,句法取向和篇章取向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即篇章取向可以打破句法单位的界限,可以将词、短语以及一些固化结构整合为类别集中进行观察[23]1。

总之,关于现代汉语时间连接成分的研究,我们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特点:

(一)关注时间表述问题多于时间篇章功能问题

比如学者们很早就已经注意到“同时”“先后”等时间关系,也在关注句际间的时间连贯问题。而当语篇分析理论及其研究方法被引入到中国以后,学者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篇章的衔接与连贯问题,特别是时空关系的探讨长期以来成为焦点问题,但总体上来看还都是浅尝辄止、深入不够。

(二)时间连接成分研究有分散有集中

“分散”体现在不同的研究层面和不同的研究角度,体现在不同的词类研究和句式研究中;“集中”则更多地体现在个案研究中,如对时间副词、时间连词、相近时间词语的研究和辨析等。

(三)应用研究快于本体研究

特别是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时间连接成分的偏误研究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但成果并不显著;而计算机语言处理领域在此方面的研究近些年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搜索引擎和计算机自动识别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四)描写多于解释,定性多于定量

说明时间连接成分的基础性研究尚需努力。

[1] 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徐盛桓.论篇章的变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

[3] 张谊生.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J].语言研究,1996(1).

[4] 金晓艳.时间连接成分的范围和分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5] 金晓艳.现代汉语时间连接成分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 霍静宇.日本学生初级汉语叙述语篇衔接手段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

[7] 王昀.金融领域中汉语时间信息抽取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

[8]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4).

[9] 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J].中国语文,1986(6).

[10] 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4).

[1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2] 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句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3] M.A.K.Halliday & 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4]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A].吕叔湘文集(第1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5]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16] 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17] 竟成.汉语时间原理论纲[A].汉语时体系统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

[18] 陆俭明.关于时间副词[A].现代汉语虚词散论[C].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

[19] 王健慈,王健昆.主语前后的副词位移[A].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0] 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1] 郑庆君.汉语话语中的时间表达[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

[22] 刘叔新.汉语时间语义范畴的表现方式体系[J].中国语言学报,1999(9).

[23] 金晓艳.汉语篇章中时间连接成分的功能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副词语篇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找词语
一枚词语一门静
副词和副词词组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