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分析
2018-01-19丁丽梅
丁丽梅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临床将任何原因导致的晶状体混称之为白内障,而老年性白内障则是指在中老年即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包括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的日益加重,其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有明显增加,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式,包括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摘除术以及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但无论何种手术均需要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有研究称[2],临床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现对优质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4例,均经相关检查确诊,愿意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工作。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61~79岁,平均(70.12±5.84)岁;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63~80岁,平均(71.51±5.69)岁。本研究实施前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所得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组建优质护理小组,加强组内成员培训,灌输优质护理的优势及意义[3],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术前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列举手术成功案例,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后:①体位: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避免低头、弯腰等剧烈运动;②饮食:术后给予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食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其他慢性病合理制定饮食计划;③术眼护理:术后24 h为患者清洗术眼、进行眼部换药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证术眼清洁;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其术眼切口部位及其他生命体征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此外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避免情绪波动影响手术效果,做好出院健康教育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住院时间、视力状况恢复正常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设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其中分为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等选项,总满意度为满意+较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眼视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以及术眼视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术眼视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表1 对比两组术眼视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组别 住院时间 术眼视力恢复时间观察组 4.56±1.88 15.68±2.77对照组 7.23±1.65 23.65±4.28 t 6.918 10.131 P<0.05 <0.05
2.2 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n(%)]
3 讨 论
老年性白内障顾名思义,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大致将紫外线、吸烟饮酒、心血管疾病、外伤等判定为老年性白内障发生的诱因[4]。目前该病已成为临床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现今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手术是治疗该病最主要的手段,但患者在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因受病情和环境的影响等,突发不良事件较多,容易影响手术效果。针对该现象的出现,笔者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以及术眼视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1%。由此可见,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视力恢复正常时间,且优质护理措施更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拉近护患距离,减少护理投诉率。
综上所述在,为老年性白内障行手术治疗的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患者病情恢复时间,节省经济费用,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的健康生活得到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1] 程剑彬,孙艳芳.优质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7):152-154.
[2] 张 玲,等.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与评价[J].中国临床研究,2014,(3):368-370.
[3] 王炳芝,陆静芝.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临床意义[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