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期痤疮和成人型痤疮临床分析比较

2018-01-19李蕾蕾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8期
关键词:异维外用痤疮

李蕾蕾

(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1]进入青春期后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青春期后有一定发病率,部分患者持续至45岁。本研究以1000例痤疮患者进行分析,对痤疮的防控提供一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1000例,年龄15~39岁,平均年龄为25岁左右。

1.2 诊断标准

1级 一般采用局部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制剂。

2级 联合外用维A酸类及过氧化苯甲酰或抗生素,必要时联合口服抗生素。

3级 常常需要联合治疗,口服抗生素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和/或维A酸类药物为首选。有指征的女性患者也可考虑抗雄激素治疗。

4级[2]口服异维A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一线治疗。对于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先系统应用抗生素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待皮损明显改善后再改用口服异维A酸序贯治疗。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青春期痤疮患者年龄段为15~25岁,成人型痤疮患者年龄再25岁以上,诊断标准分级为1~4级。排除①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②多卵巢综合征患者③近半年内服用过激素类药物④严重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⑤精神异常者

1.4 调查项目

问卷调查所有患者的年龄、皮肤类型、饮食爱好、发病气节、家族史、化妆品使用情况、睡眠时间等。所有患者的情绪稳定、精神正常、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完成本次调查,填写过程中未进行任何诱导访问。

1.5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结果

共收集1000例痤疮患者,所有问卷内容都完整或符合要求。1000例患者中青春期痤疮患者650例,占65%,年龄15~25岁,平均20岁左右。成人型痤疮患者350例,占35%,年龄26~39岁,平均30岁左右。

2.2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两组患者在发病季节、月经周期不同、家族阳性病史中的构成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皮肤类型、饮食爱好、睡眠习惯、化妆品使用情况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表1 青春期痤疮患者和成人期痤疮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n(%)]

2.3 两组患者的痤疮严重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均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中重度和重度所占比例较小,两组患者在痤疮严重程度分级中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1,P=0.452)见图1。

2.4 两组患者的发病部位分布

两组患者皮损部位主要位于额部和颊部,其次为口周、颌部、胸背部的皮损患者构成比均较低。两组患者的发病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青春期和成人型痤疮临床特征基本一致,主要有炎性和非炎性皮损。中度和轻度表现为粉刺,少量皮疹。[2]发病部位两者无太大区别。通过不同年龄段痤疮患者发病因素综合分析,痤疮除与激素水平、皮肤类型、月经、家族史等自然因素有关,还与食用甜食、辛辣食物、熬夜、使用化妆品等有关。

[1] 鲍 睿.近5年痤疮外治疗法的进展[J].现代中医临床,2015,5(04):3.

[2] 鞠 强.口服异维A酸疗法在痤疮中的应用[J].皮肤病与性病,2015,8(05):21.

[3] 高 宇,钱桂萍.87例成年女性痤疮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2(01):12.

猜你喜欢

异维外用痤疮
异维A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胸腺肽口服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蒙药内服外用结合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中药配方颗粒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中重度痤疮
探讨异维A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在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中的应用
润燥止痒胶囊、异维A红霉素凝胶联合治疗痤疮108例临床研究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自拟黄芪红花膏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50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