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19李忠明
李忠明
(吉林市永吉县医院,吉林 永吉 132100)
随着医学临床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手术治疗已然成为了医治肠梗阻疾病患者的主要方法[1]。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及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2]。本文主要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肠梗阻疾病患者80例,上述肠梗阻疾病患者均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精确诊断,且患者中均没有患其他类型的并发症及疾病。随机将肠梗阻疾病患者分成两组,各40例。研究组中患者年龄均在48岁至70岁间,平均年龄是59.5±5.4岁。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均在50岁至75岁间,平均年龄是60.1±2.4岁。所有上述子宫肌瘤疾病患者的家属均已知晓病情,另外本次研究均不违背伦理学原则。两组间一般资料,经数据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3]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中肠梗阻疾病患者采取保守的治疗方式,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包括应用预防性抗生素、进行胃肠减压以及禁食等。
1.2.2 研究组
研究组中肠梗阻疾病患者在正式手术之前均行辅助检查,同时给予患者全身性麻醉。根据肠梗阻疾病患者不同的病因及不同的病变部位,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肠切开提取异物、肠切除、粘连松解、Hartmann术、肠吻合、肿瘤切除+肠造瘘及肠扭转的复位等。研究组中的40例肠梗阻患者中,给予12例患者行肠粘连的松解术;给予5例患者行纤维条索的切断松解;给予3例患者行肠粘连的松解小肠部分的切除吻合术;给予4例患者行肠扭转的复位术;因1例患者产生了肠坏死现象,故将其小肠切除;4例患者发现肠道肿瘤,给予其中的2例患者右半结肠的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肠梗阻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肠梗阻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是计数资料,应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肠梗阻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①研究组中显效患者是30例(75%),有效患者是9例(22.5%),无效患者是1例(2.5%),总体有效率是97.5%;②对照组中显效患者是18例(45%),有效患者是11例(27.5%),无效患者是11例(27.5%),总体有效率是72.5%;③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较对照组的高出25%,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肠梗阻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n(%)]
2.2 两组肠梗阻疾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中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呕吐:腹腔感染的例数比是1:2:0:1,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0%;对照组中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呕吐:腹腔感染的例数比是7:3:4:6,并发症的发生率是50%;研究组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出40%,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肠梗阻疾病是一类变化快、起病急的外科性急腹症,该疾病的病情较为复杂且难以估计,极易导致误诊[4]。临床上应对肠梗阻疾病患者做出早期的诊断,并且应及时处理,以免延误了手术而导致病情加重的现象发生,进而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有肠绞榨、弥漫性的腹膜炎及肠坏死等,还有可能会发生感染性的休克症状。及时分析肠梗阻发生程度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有极其重要影响[5]。
研究发现,①研究组中总体有效率是97.5%,对照组中总体有效率是72.5%,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较对照组的高出25%;②研究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0%,对照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50%,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出40%;上述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外科手术为治疗肠梗阻疾病患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 杨海洲.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探析[J].兵团医学,2014,41(03):49-50.
[2] 张 丙.手术治疗肠梗阻40例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4):7221-7222.
[3] 石开学.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临床治疗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0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