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2018-01-1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8期
关键词:躁动全麻苏醒

王 佳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湖北 黄石 435000)

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是指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出现兴奋、定向能力障碍、语无伦次等不恰当行为出现,使患者术后血压、心率波动等受到明显的影响[1]。因腹部手术创口较大,麻醉苏醒期患者出现躁动等情况,可能对腹腔脏器会造出扰动,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笔者医院将对56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研究,观察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5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2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男患者158例,女患者122例,年龄在25~78岁,平均年龄为(58.31±4.57)岁;治疗组采用麻醉苏醒护理,男患者164例,女患者116例,年龄在26~76岁,平均年龄为(61.68±4.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术前访视、麻醉前处理机术后苏醒等待等。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麻醉苏醒护理,具体流程包括:(1)术前指导,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方法、麻醉及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好术前准备,消除其术前不良情绪。(2)术后护理,患者术后移至病房,对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对大血管和神经形成压迫,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适当使用约束带,并松紧适宜。(3)药物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给予镇静及镇痛药物,降低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出现的躁动情况。对麻醉药作用减退出现伤口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给予镇痛药物或自控镇痛泵,可降低镇痛引起躁动的情况。(4)血气分析,因全麻术后患者常因药物残留作用引起通气不足或上呼吸道梗阻,因此护理人员需注意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给予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波动情况,并对护理后苏醒期患者躁动程度进行调查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值、血压对比

治疗组苏醒期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值,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对比

治疗组苏醒期患者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值、血压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值、血压对比( ±s)

组别 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心率值(次/min)对照组 260 92.25±7.64 146.81±11.33 88.23±8.27治疗组 260 86.37±7.35 136.76±10.25 77.39±8.62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n,%)

3 结 论

外科手术中,患者术后因残留的麻醉药物对其的感觉反应造成了影响,而全麻术后患者出现的躁动情况,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麻醉并发症,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及不恰当的肢体行为等[2]。如患者出现躁动情况,对其的腹部脏器及术后切口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患者延长住院时间,引起并发症发生率的增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恢复有所降低。因此,对患者麻醉苏醒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采用麻醉苏醒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躁动情况的发生率,降低血压及心率波动,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燕 莉.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21):4068-4069.

[2] 刘 林.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1):28-29.

猜你喜欢

躁动全麻苏醒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