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歌中声乐艺术的表达
2018-01-19李立平
李立平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1 走进“采茶歌”
采茶歌是我国民俗歌曲的代表,是茶乡劳动人民在种茶、采茶、制茶的过程中有感而发,自己创作的劳动歌。最早发源于西晋,流传至今茶歌已有了自己的体系及声乐演唱结构。采茶歌主要弘扬了茶事文化及茶精神,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采茶歌声乐现状
采茶歌主要繁荣在陕西、福建、江西等茶乡,并逐渐面向全国。采茶歌大多为通俗唱法及民族唱法,即本民族从茶歌开创到流传至今(包含演变过程)的现代唱法。因此,现代茶歌声乐表达与古代并不相同,唱腔及声带用力、歌曲结构都有很大的变化。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现代音乐的繁荣,茶歌也逐渐吸收外来精华并与时代接轨,出现了一些用流行唱法来演唱的茶歌。少部分地区为繁荣传统,则是研读古书,创造了一种比民族唱法更原始的“原生态唱法”。“原生态”唱法和流行唱法的出现,吸引了人们对茶歌及茶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重视。但因采茶歌的地域民族性太过浓厚,歌曲声乐表达的创新改变具有一定难度,所以至今采茶歌的传唱还是以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为主。
1.2 采茶歌民族唱法
采茶歌的民族唱法是指茶乡民族的人民,根据自己的地域性地理特征、个人喜好及民族风俗,所创造的符合本民族茶文化特色的唱法。中国的戏曲唱法(采茶戏)、民族说唱唱法等都归属于民族唱法。采茶歌大多流传于茶乡,茶乡在全国各地分布甚广,因此衍生出了各类具有自己民族独特性的声乐表达。例如,福建地区茶乡人民因气候温暖、民风柔美等原因,其民族性格温婉大气,唱歌方式也多用细腻女声,声线悠扬,秀丽甜美;江北地区茶乡人民大多粗犷、豪迈,其茶歌民族唱法大多慷慨激昂、热情嘹亮。由此可见,民族唱法根据本民族的不同风格,各具特色。因此也造就了采茶歌种类丰富、独特有趣的现象。各民族不同的声乐表达也使全国人民对此民族茶文化的不同了解,由歌声直观的体会当地民族的风土人情。
1.3 采茶歌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从其字面意义上可知,是最符合大众审美的唱法。因此,通俗唱法又称为流行唱法。通俗唱法普及于二十世纪初期,也是采茶歌发展到现代的新主要唱法。为面向国家和国际,采茶歌也开始追求潮流,从众人表演的民族唱法和原生态唱法演变出只有一人或少数人独唱的流行唱法。通俗唱法比民族唱法更加简易,声乐表演时的声线要求低,只需流畅、优美即可。因其伴奏和现场的设备条件良好,发声也不需太过用力;但通俗唱法缺失了采茶歌中最重要声乐表达——方言采茶歌。通俗唱法为迎合大众,多将激昂、恢弘的曲调压低,将温婉、柔和的曲调升高,追求一种中立界面,并多用普通话演唱。因此,通俗唱法并不受到传统茶歌人群的认可,但其唱法迎合了大众审美,为茶歌的复兴及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采茶歌中的声乐艺术分析
2.1 少伴奏独唱技巧
少伴奏独唱技巧主要针对采茶歌中的通俗唱法进行分析。采茶歌中的通俗唱法比传统唱法,在声乐技法上更加简单,但对人声音色和音质的要求很高。一方面,因其独唱且无伴奏或少伴奏,所以声音质量的好坏在录音棚或话筒下直接暴露的很彻底。因此独唱人声几乎都用其假音唱歌,或者选用真音十分清亮好听的人声进行歌唱;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伴奏的原因,歌曲本身就很简单,所以没有技巧的声乐表达才更符合歌曲的脉络。伴奏较多的乐曲,通常需要选用声乐技巧造诣较高的人来演唱,不然压不住乐器营造的气势和氛围。独唱的人无需对声线、声乐有过多研究,要求仅限于不跑调即可。然而对于少伴奏独唱者来说,其声乐技巧无需太过繁复,越简单越好。
2.2 多重奏合唱韵律
多重奏和合唱韵律主要针对采茶歌的民族唱法。采茶歌的民族唱法大多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以歌舞形式助力传统茶文化,所以对人员的配合以及歌唱者的声线、气息等要求较高。首先,采茶歌中要将人声分为高中低音,依次对应相应的段落。每个声部的配合都要达到最优,合唱时对副歌声部和高声部的人要求极高。主歌的旋律会打扰到第二副歌,其演唱者需要专注自身,不被主旋律带偏,不然其双重或者三重合唱很容易变的混乱;其次,合唱时每个声部的人群声线及音色要相应一致,不然会使得整首歌曲的某一部分非常唐突。如今采茶戏中的多重奏合唱大多的劳动人民的演唱,其发音声部配比并不标准,并且合唱的歌曲大多是热情激昂的歌,很少有悠扬的歌。因为慢歌比快歌、吼出来的歌,要求的声乐技法更严格。采茶戏的多重奏合唱声部还需有专门声乐老师指点,才得以逐步完善、平衡。
2.3 人声真假音转换
采茶戏中有许多女声假扮男声的反串片段,这对声乐表达中人声真假音的转换要求极高。特别是有的独唱歌曲里,一位演唱者需要分饰男女两个角色,因此要求声乐演唱者真假音转换自如。现如今,茶歌的独唱部分发展逐步成型,人声真假音转换几乎无差别。然而在传统茶乡民族习俗中的茶歌合唱,真假音的声线转换十分不标准,甚至会出现走音、破音甚至歌唱者气息不稳的状况。这是因为合唱习俗中既要边唱边跳,还要顾及虑到其他声部的配合等等。传统原生态采茶歌的真假音唱法依然有待发展。
3 采茶歌的现代声乐艺术应用发展
3.1 升华独曲内涵
前文已提到,采茶歌独唱的演唱者,对其声乐技巧的运用无需太过严格,但如今茶歌兴旺,独唱者大多千篇一律,采茶歌的情感和内涵被所谓优美的声音磨平;人们听歌时,体会不到传统茶文化的历史感及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就像窦娥冤的演唱者能用凄美的声线催人泪下,采茶歌独唱演奏也需升华其自身内涵。鉴于采茶歌是描写中华传统茶道思想、茶事的歌曲,歌曲自身内涵已经十分高尚,所以要进一步升华曲子的内涵,必须改变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及声线转换。演唱者不应该还如同以前一样,用自身优美平和的声线歌唱。而应深入理解歌曲内涵,将歌曲每句话的情绪表达饱满,才能引领听众进入状态。情绪的掌控,不需演唱者有多高的演唱技巧。另外,声线可以优美,可以丑陋,最重要的是要将歌曲的情绪内涵饱满的表现出来。这需要提高演唱者对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深入歌曲、升华内涵。
3.2 平衡合唱声部
采茶歌的合唱因其演唱人员的不专业,声部的转换和融合并不规范。因此,平衡合唱声部是促进采茶歌发展的一大要求。第一,让专业声乐教师在合唱团体进行指导,将合唱人员声部重新划分,找出每个人最适合的声部;第二,各声部分别练习歌曲,等各个分声部合作熟练后再一起融合歌唱,进行全声部合唱练习。循环渐进的去平衡声部之间的声线穿插变化;第三,在各声部选取歌唱较突出且规范的人作为主音,主音掌控整个声调的走向和情绪表达,其他人跟随主音进行歌唱。声部的合作就像企业合作,需要分门别类、从上至下,这样才能使整个合唱的大团体能够做到“天人合一”的演唱效果,达到各个声部完美对接的平衡。
3.3 提高发声技巧
演唱发声技巧包括声线的平稳度、真假音转换、音准及气息的保持等等。中华传统民歌不同于现代流行音乐口水歌,其对发声的要求很高。因此,演唱者需从强健身体开始,锻炼发声。采茶歌多以歌舞形式出现,且时间较长,演唱者气息把控度要求很高,演唱者除了要有自身高超的歌唱技巧外,体力的维持也至关重要。在茶道影响下,每日多饮茶、多锻炼身体,强身健体的同时,润喉润肺,有助于歌唱表演的持续性。在民族歌曲部落中,派专业声乐老师进行教导,将采茶歌的表演学习系统化、专业化,才能使采茶歌的声乐艺术取得更高的造诣,促进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4 结论
采茶歌中的原始声乐表达,使茶文化通过歌曲的形式得以广泛流传,通过专业的声乐技巧学习,采茶歌能提高其歌曲内涵和演唱模式,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引领茶文化走向全球。
[1]尹国峰.采茶歌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启示——从《茶山新歌》看当代艺术歌曲古典美[J].福建茶叶,2017(10):318.
[2]袁瑾.悲壮与崇高的交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的艺术特色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5):132-136.
[3]刘慧.采茶歌的演唱特色及其对当前声乐教学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8):176-177.
[4]符玲.同声相和,击节讴歌——采茶歌乐的互文式唱和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7(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