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关联理论在茶文化翻译中的应用与发展

2018-01-19夏海娟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翻译者译者译文

夏海娟,王 力

(赣南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江西赣南 341000)

中国茶叶种植发展几千年,而饮茶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形成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从早期种植发展到种植生产,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等,构成多视阈、多方位的价值系统,蕴含着生活理念、人生哲理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经济文化的全球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其中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介质,受到外国友人的密切关注。但是,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不通,为推进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就必须经过翻译解读茶文化,才能有效传递信息,实现跨文化交流。而茶文化翻译引入关联理论,翻译者以文本内容基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关联度作为根据,译文可以成为文本意义,从而忠实于文本,让读者有效把握文本情感与意境,利于外国友人解读中国茶文化,加深理解,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1 关联理论分析

关联理论起源于上世纪,是英国语言学界用于分析人类间语言交流的基础理论,是对思维方式更深层次的认知。关联理论指出,语言交流过程中是以自身想法为出发点,找到最佳情境表达个人观点,同时也结合对方表达的想法理解对方真正意图。换言之,双方沟通过程中应将语言和对话内容相关联,以加深双方的互相了解,然后理解对方提出的意愿。美国翻译理论学界观点是,借助词句与情境两者的关联,创造新的数字语言模型,能够有效应用在机器翻译与信息甄选以及舆情分析等多个方面,同时关注语法学与语义学等相关研究。

理解与认知是关联理论核心,而语言沟通就是双方思维认知的交流。关联理论强调双方沟通时的对话内容和话题存在一定关联,基于此双方要根据关联理论相互理解,并对双方表达的表层含义与深层意义展开解析。文本翻译过程中应用关联理论,必须要坚持认知与交际基础原则。而认知原则是指双方能正常沟通,并且具备相应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经过双方语言交流情况,当时的情境,能理解对方的情感与意见,从而获取有效结论。此外交际原则是双方语言交流过程中必然会依靠交际行为来完成,任何的双方对话都存在导向作用,且双方对话内容的方向性基本一致,这样的对话质量才更高。基于翻译工作视角,翻译者要先理解文本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态度,然后用读者可以体会作者用意的语言方式进行译文,从而实现茶文化的跨语言、跨文化传播。

但是,由于中国对关联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晚,仍处初期阶段,文本翻译时常常会遇到多种难题。首先,汉语词汇量大,其多义词比较多,很容易出现歧义,当下文本翻译时怎样借助关联理论解决歧义问题,翻译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其次,许多翻译工作者的母语,基本是英语,或汉语,翻译过程中对另一种语言的口语或者是行话等了解不透,同时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大量新词汇与新用法也会影响翻译工作者原来语言系统,因此表达和情境的相关联,能提高翻译工作者语言系统的容错率与包容性,这也是当前翻译者需要迫切改进的问题。

2 中国茶文化翻译面临的问题

当前,中国大多翻译者缺乏责任意识,且翻译总体水平偏低,造成中国茶文化翻译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非但不利于读者对茶文化译文的理解,也直接影响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大多翻译者常常把茶文化翻译视为语言的转换,而没有深刻的意识到译文对于读者的意义,翻译时也需要考虑读者阅读。此种孤立翻译想法与关联理论恰好相背离。

2.1 译文缺乏目的语表达习性

中国茶文化翻译,是指与中国茶文化有关的文本内容,由翻译者从汉语译成英语。汉译英的过程中,英语属于目的语,而汉语则属于源语,但是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汉语与英语在表达方面存在着一定区别,例如汉语中常见的句式是主动句,而英语中被动句较多。对此,一些译者翻译中国茶文化文本时,常常会受汉语思维的影响,造成译文不准确,甚至有的外国友人将这类译文称之为“中式英语”。由于译者经常忽略目的语的表达方式,缺乏目的语表达习性,因而读者就难以理解译文,更谈不上体会原文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意义,严重影响跨文化交流。

2.2 翻译不合理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人生真理、生活理念等,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累积而成的,是多姿多彩、悠久灿烂的,底蕴极其深厚。译者在翻译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时,选择的最普遍翻译方式就是直译,对于中国茶文化历史翻译而言,主要是翻译有关茶史、描述茶文化的文字,当然这是可以接受的,如西晋刘琨《与兄子南州刺史演书》有:“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可信致之”。晋左思《娇女诗》有:“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砺”等,这些关于茶文化的描述皆可直译。但是针对一些极具内涵的茶文化词汇,绝不可仅从字面意思加以理解,一般这些词汇蕴含着特定历史典故,或者是有着一定背景,而这些问题正是翻译工作者容易忽视的问题。例如“人走茶凉”,译者直接翻译成“The tea cools down as soon as the person is gone”,读者只能体会表面意识,也就是人走了,茶也凉了,这样的翻译难以让读者体会到“人走茶凉”所蕴含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淡之意。此外,意译也是译者常用的翻译方法,一些茶文化翻译时采用意译方法,能让读者体会原文作者的情感,但是当下大多译者并未熟练把握意译翻译方法,译文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交流。

3 中国茶文化翻译中关联理论的应用及发展

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性发展,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为能促进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需要广大翻译工作者共同努力,借助管理理论翻译优势,使中国茶文化翻译更准确,从而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世界,进一步巩固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中的地位,提高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流与相应语境存在密切关系,语言传播并不是孤立的,要借助双方对话时的情境与双方人物特点来实现。语言能够直观的反映文化,任何语言理解都与相应的文化场景相关联,而语言作为文化传播介质,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主要依托于语言,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仍然在弘扬与传承,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汉语的连贯性发展,从未间断过。因此,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也需要以语言为平台。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文本翻译前译者应先了解其内涵,应将文本内容置于当下相应的情境中加以解读,比如中国茶诗与茶词等,这些文本内容蕴含着当时的风土人情,因而译者翻译时要通过字面含义深挖当时的茶文化体系,加深对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这样才能全面的理解原文的内涵,从而准确的翻译茶文化。通常译者翻译茶文化前,首要工作就是深刻的认知茶文化,为能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与理解中国茶文化,译者必须是茶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或者是对茶文化有着深层次的理解,茶文化翻译时才能结合两种文化思维与价值理念,合理的引入自己见解与感悟等,加深读者体验。另外,中国虽然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但并非是中国独有的,许多国家都有种茶、品茶等独特的茶文化,例如英国下午茶,印度奶茶,都发展成本国的茶文化。因此中国茶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深入分析各种茶文化之间的不同,合理协调不同文化认知所面临的差异,选择相应的词汇或者是音译法等有效翻译茶名,通过意译方式合理翻译茶诗等,这样不仅能呈现原文的情感与内涵,还能实现跨文化交流,让读者更深刻的理解中国茶文化。

3.1 基于关联理论视阈茶文化翻译思路

关联理论提出,语言传播应依托于语境,两者不是孤立的,是基于特定语言情境而生成的。语言作为一种符号,能直观、全面、真实的反映文化,而语言容纳与承担的主要是当下的文化情境,所以语言交际转化时,要依托当时文化情境。换言之,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跨语境交流紧密相连,为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就需要译者加深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着传统文化特色,因此译者翻译时不能简单的对字面意思展开翻译,还需要以茶文化体系的认知为出发点,深刻理解茶文化,才能更加精确的翻译茶文化。关联理论的核心就是认知、理解,最关键的是认知,为能让读者理解与感悟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译者翻译时应加入自己对中国茶文化的见解。以白居易《山茶煎茶有怀》为例,对于茶诗中的坐酌冷冷水,选择的英文词汇要仔细推敲、斟酌,可翻译成Brewing Tea by the Rill Bending,原文中的“坐酌”极具诗意,而且叠韵,翻译时推敲后选择Brewing一词,有效的体现出原文的生动、形象,使译文更有韵味,因此译者合理把握茶文化的意译。此外,译者还要深知中西方茶文化在内涵与理解方面有着一定区别,翻译时还要尊重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有效处理两种文化认知的不同,才能精确的翻译中国茶文化。

3.2 基于关联理论视阈茶名翻译思路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开始种植茶叶,并逐渐研发诸多茶叶品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创立了一系列茶叶品牌,茶文化以茶叶的宣传为主体,我们在进行茶文化翻译时,茶叶是最为有效的媒介。我国茶叶品牌众多,每个名称都有其特殊的含义,不是所有名称都能从字面上简单理解和翻译,多数名称都有自身的发展史。因而,基于关联理论视阈,要想准确翻译茶名称,就必须全面了解其名称的发展趋势和形成背景。我国是茶叶大国,茶叶品种繁多,每种茶叶的名称以及名称的来源都不尽相同。所以为有效翻译茶叶名称,翻译者应依据名称读音、意思翻译,并将两者相结合。当前,译者茶名翻译时应用的最普遍方法就是根据读音翻译。根据意思翻译茶名,比如绿茶翻译成“green tea”,根据读音翻译茶名,比如龙井翻译成“Long Ching”。由于中国茶叶名称种类繁多,许多茶名翻译时需要将两种方法进行融合,以普洱茶为例,结合季节差异可分成春茶、夏茶、秋茶;结合炒制手法差异可分成熟茶与生茶;结合储存差异还能分成干仓普洱与湿仓普洱,需要对两种翻译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实现茶名的精确翻译。关联理论能够为消除文化之间的差异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茶文化进行最精准翻译的正确方法。

4 结语

基于关联理论视角下,中国茶文化翻译者要侧重培养文化与语言素养,以深化对茶文化原文情感、态度、价值理念的把握,同时翻译时探寻相应的情境与表达思维模式,最大程度上还原文本信息。此外,茶文化翻译者要贯彻认知与交际准则,借助关联理论进行茶文化翻译,通过原译文对比、汉英语对比、中西方文化对比等,让译文最大限度呈现原文的内涵与意义,留有原文审美与情感的同时,加入译者的理解,从而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1]张晓莉.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对茶叶出口词义翻译的跨文化影响[J].福建茶叶,2016(12):365-366.

[2]耿正.独立思考自我探究 提高发展——浅析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学周刊,2017(31):116-117.

[3]刘宏鑫,张丽敏.关联理论视阈下的英译汉中颜色文化不对等现象处理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2):242-244.

[4]杨振刚.探索出口茶叶翻译技巧推动中国饮茶文化国际化[J].福建茶叶,2017(1):52-53.

猜你喜欢

翻译者译者译文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翻译者的能动性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