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宁渔鼓戏的变迁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渔鼓济宁普及

仙 景

(济宁学院,山东曲阜 273100)

据史书记载,我国的渔鼓戏起源于唐朝时期。唐朝的道士们最早便于传道、化缘,用竹筒、兽皮制作成一种说唱和道情的工具,并逐步演变成了一门道家独有的说唱艺术。艺人们走街串巷叙说道情,久而久之便把这种艺术带到了民间,并很快在民间得到传播和流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渔鼓戏在济宁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建国后(1949-1966)的演出活跃期

这个时期的渔鼓戏在济宁地区非常盛行,不少小型的戏院都有着渔鼓戏的专场演出。那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尚不富裕,渔鼓戏就自然成了主打。这个阶段的济宁渔鼓戏与流行在菏泽、泰安、临沂的表现形式难分伯仲。那时的表演艺人大都是解放前的渔鼓戏的传承者,演出时往往一人怀抱渔鼓,敲着简板,或坐或站在戏台上独自演唱。演出内容通常比较陈旧,缺乏表演创新。

2 文革中渔鼓戏的遭遇

渔鼓戏也与其他地方戏曲一样,在文革中饱受摧残,像山东柳琴、四平调、两夹弦、柳子戏、落子、琴书等几乎都销声匿迹,不见踪影。一些古老戏曲的传承者也受到了人身摧残和迫害。地方戏曲一度跌入低谷,全国出现了唯样板戏独尊的局面。那时民间有个戏谑的称谓:“八亿人民八台戏”。即八个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交响乐《沙家浜》、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3 济宁渔鼓戏演出形式的新特点

3.1 演出的语言新

济宁渔鼓戏在传统唱腔的基础上注重吸纳其它艺术之特长,不断发展充实自己。

任何一种传统艺术的发展,要想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使之经久不衰,就要注重吸纳众家之长,在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中,不断进取、不断创新。而济宁渔鼓戏的发展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从目前济宁渔鼓戏的表演形式中可以看出,一些渔鼓戏的传承人大胆从一些地方戏曲、小调甚至相声、小品的艺术表演中,吸取其精华,充实自己的说唱艺术,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内容,使渔鼓戏的语言不断有所创新。因为济宁渔鼓戏的最大特点与流传在山东其他地区的渔鼓戏一样,大都是集说唱为一体。而近数十年,由于它不断创新,济宁的渔鼓戏发生了较大变化,更加博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由此可以看出济宁渔鼓戏的发展,不仅传承了自身的血脉,而且还汲取了众家之长,吸收了民间艺术之精华,使自己的说唱语言日趋创新更加完美,形式也更加新颖多样。

3.2 演出的内容新

任何一种艺术都应本着宣扬正气,激励上进,鞭笞落后而为其宗的。只有这样才有魅力,才能保持其旺盛的艺术之花经久不衰。正像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讲的那样:“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济宁渔鼓戏之所以能被人们所接受、所传唱,关键就是这些渔鼓戏的表演艺术家,能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歌唱。他们的演出内容,大都是通过深入生活,联系群众,挖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而精心编排的。这些节目内容即注重接地气,又宣传正能量,同时又能被广大听众乐于接受。

正是由于济宁渔鼓戏长期坚持宣扬正能量,歌颂群众间的好人好事,才得以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使渔鼓戏这朵艺术之花开得更加璀璨夺目。

3.3 演出的形式新

任何一个古老的戏种,只要缺乏了语言创新、内容创新和表演形式的创新,天长日久就会湮没在时光的年轮里,就会逐步甚至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试想,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有多少地方戏曲逐步淡化出了人类视野,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济宁渔鼓戏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并得以发展,就是与它的不断创新有关。

而济宁渔鼓戏之所以发展普及到今天,这也是与一些演艺工作者的不断创新分不开的。他们深知任何一个传统戏的发展,总需要创新,总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跳出“小放牛”的圈子,要高于“小放牛”的水平,只有这样这些传统戏曲才能普及,才能发展和延续。

3.4 政府重视

济宁渔鼓戏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扶持。近十几年济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不但非常注重挖掘整理民间的传统戏曲,而且还积极为这些民间传统戏曲定期举办汇演;为民间艺人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和演出平台。为发扬传统文化,传播民间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济宁市政府还在当地举办了一些传统的戏曲汇演和少儿曲艺大赛,并从中选取一些思想进步艺术水准较高,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作品参加国家和省级的曲艺会展,一些参与会展的节目曾多次在国家和省级的汇演中获得奖项。最典型的渔鼓戏《孔子试徒》就曾先后获得了中国第十届艺术节的群星奖、文化奖以及在湖南常德举办的文艺邀请赛金奖等。

3.5 注重普及

济宁渔鼓戏在各级政府的关照和扶持下群众性的演出活动已在城乡处处开花、蓬勃发展。不少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已成为一支宣传正能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他们的足迹已踏遍济宁的城乡大地、旅游景点、农村舞台。

正是由于政府的重视和这些民间艺人的无私奉献,才使得济宁的渔鼓戏更加普及、更加兴旺、更加后继有人。

由此可见,渔鼓戏不但在济宁更加普及,而且后继有人。我们深信这支古老的艺术之花在济宁大地上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璀璨夺目!

猜你喜欢

渔鼓济宁普及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山东济宁卷
地方保护经验对零陵渔鼓保护和传承的启示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国内渔鼓分布情况探析
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路过济宁(组诗)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