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正式关系、市场多变性与商业模式设计匹配关系

2018-01-18王胜利王明昕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广泛性商业模式

王胜利 王明昕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經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便利,开放式创新(OI)的概念应运而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开放式创新以其广泛性和深入性,刺激着企业通过获取外部知识资源来促进企业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商业模式(BM)设计上。那么,基于开放式创新(OI),如何寻求匹配的商业模式,怎样充分运用好企业与外部主体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新产品开发速度,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因此,本文将基于学界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关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得出“OI广泛性与新BM设计相匹配、OI深入性与高效的商业模式设计相匹配,可促进新产品开发速度”的结论,并据此探讨企业运用开放式创新(OI)进行管理和经营的启示,以期为开放式创新发展在商业模式设计及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商业模式 非正式关系 市场多变性 广泛性 深入性

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一)开放式创新的直接效应

开放式创新(OI)一直是创新领域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当前学术界以及社会企业对开放式创新(OI)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了开放式创新(OI)的好处,例如,利用外部知识资源能够加速内部创新过程,扩大创新市场商业化的应用。然而,仅依靠开放式创新的广泛性和深入性,难以保证开放型创新在实际市场中得到较好应用和发展。因此,开放式创新发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方面,OI具有广泛性,能够为企业提供整合创新活动的外部异质知识范围。其广泛性越大,信息被访问和捕获的范围就越广,基于远距离的连接,更有助于开发更多的新信息。此外,Hargadon and Bcchky (2006) 研究发现集体解决问题的技能对创新过程至关重要。OI具有独特的信息资源,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技能,如产生替代技术、创造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创新通常带来知识和新知识的重组,因此开放式创新知识源的多样性,能够给予企业更多的机会重组创新知识。Becker and Dietz(2004)认为当企业拥有广泛的知识基础时,可以获得各种外部知识和信息,极大地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加快了创新的进程。此外,Ruef(2000)提出知识来源的多样性,有助于个体来源的累积,因此,多样性是创造性行为的动力。基于此,具有广泛知识来源的企业将有更大的可能获得新知识,更快地捕捉创新机会并重组知识,所以,通过快速地提出新想法、开发引进新产品能够刺激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OI的广泛性与新产品开发速度呈正相关关系。

另一方面,OI具有深入性,不仅可以广泛地收集外部资源、获取信息和知识,还可以利用信息和知识汲取更多的资源,因此对于每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合作伙伴,企业需要建立密切的相互联系,并保持频繁的沟通。Levin and Cross (2004)则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之间的信任会因为深入性参与而得到不断增强,由此可以看出这种信任是知识交流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对于那些隐性知识的共享。Caner and Tyler(2015)提出信任作为一种协调机制,在整合广泛的外部知识基础的同时,提高了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信任可能会增加企业的信息传递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对新产品开发速度则有更大的影响。那么,OI的深入性能够促进信息的传递,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供可能的吸收机制,扩大信息利用,刺激新产品开发速度,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OI的深入性与新产品开发速度呈正相关关系。

(二)商业模式(BM)设计的作用

虽然OI的广泛性和深入性能够给予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但一些学者认为OI并不一定能保证创新成功。OI的结果是偶然的,面且对企业创新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都非常敏感。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商业活动系统中,创新绩效各不相同。Chesbrough (2010) 研究发现即使同样的商业化新理念,不同的商业模式也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回报。因此,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绩效。此外,通过简化交易过程,提高交易透明度和信息共享,企业可以实现效率和降低成本。

因此,有效的商业模式设计增强了OI的深入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产生积极影响。首先,通过严格治理设计,降低与交易伙伴的协议成本,减少交易的复杂性,从而增加公司与外部伙伴之间知识交换的便利性,简化的事务设计增加了OI知识转移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公司知识密集型资源的效益。其次,Norman(2004)认为形式化的交易过程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提高合作伙伴分享有用知识的意愿,并降低知识保护的概率。接着,Ollila and Ystrom(2016)认为商业模式(BM)服务的透明度作为一种保证机制,能够防止各自的合作伙伴关注机会主义行为,并形成了更为协作和开放的氛围。因此,有效的商业模式(BM)设计在知识共享和协作方面扩展了OI深入性的优点。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a:有效的BM设计增强了OI深入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积极影响

相反,有效的BM设计则会削弱OI广泛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积极影响。有效的BM设计可以增强知识开发的惯性,并创造事务的刚性。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例如协调成本,企业在简化和正式化交易过程时经常建立坚实的组织惯例 (Wei,Yang and Sun,2014;Christensen and Christensen,2003),这些例行公事的常规刚性在反复使用中不断增强,反而容易产生僵化(Eisenhardt,Furr and Bingham,2010;Gilbert,2006)。因此,常规刚性削弱了OI广泛性对产品开发速度的分化和多元化效益。具体地说,当获得不相关的伙伴时,企业的制度化难以做出相应的改变,并抵制追求新的组合机会。此外,在形式化的交易过程中,异质性和唯一性将被标准化,则会阻止公司探索未知的领域,难以形成灵活的思维,极大地阻碍了解决问题能力多样化的开发。因此,有效的BM设计抑制了OI广泛性在产生例程刚性方面的益处。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b:有效的BM設计削弱了OI广泛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积极影响。

(三)市场多变背景下新商业模式(BM)设计

基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Schumpeterian,1943),一个新设计的本质价值命题是引入新的方式进行经济交流并连接新的参与者(Zott and Amit,2007、2008)。与有效的BM设计不同,新的设计旨在探索新的结构模板交易(Zott and Amit,2007)包括三个方面:连接先前未连接的伙伴;以新的方式链接事务伙伴;BM设计本身的创新。

新的BM设计增强了OI广泛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积极影响,首先,BM的新颖性增加了企业的学习意向,Hu( 2014)认为通过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的新组合,需要企业有学习的意愿和诉求;Hurley and Hult(1998)提出通过学习其他伙伴的优势,企业更有可能将价值放在每种类型的外部知识资源上,从而促进信息的交换和转移。因此,在创造创新机会方面,来自合作伙伴的各种外部信息很容易被认可和投入使用。其次,BM的新颖性也增强了企业的网络中心性,通过汇集新的参与者并将这些参与者以新颖的方式联系到交易中,不仅可以加强公司与其他合作伙伴的直接联系,也增加了其他伙伴通过公司相互联系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获得不同外部信息的潜力来产生新的想法,而网络中心性又能为公司提供一种结构的方法来增强多样性的效用。可以说,新的BM设计在创建学习意图和网络中心性方面增强了OI广泛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a:新的BM设计增强了OI广泛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积极影响。

相反,新的BM设计削弱了OI深入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正面影响。首先,新的BM设计常常打破目前已确立的模式,从而偏离主导的内部活动系统(Berghman, Matthyssens and Vandenbempt,2006)。但是,一旦打破现行惯例和设计,新的交易模板将会产生不稳定和难以预测的结果。当缺乏稳定性时,创新网络成员不愿意继续合作,甚至破坏已建立的关系(Dhanaraj and Parkhe,2006)。相反,公司和其关键依赖伙伴之间的稳定联系可以加强OI合作,从而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提高知识效益。其次,随着合作网络中焦点的日益集中,新的BM设计破坏了与公司核心网络位置的关键合作伙伴之间的深入性和广泛合作。由于处于中心位置,公司可以直接或间接联系各种参与者,从关键合作伙伴中获得知识,但也可能无意中被该伙伴的伙伴访问(Vanhaverbeke,Gilsing and Duysters,2012;Gulati and Garguilo,1999),那么,企业与其新伙伴间的联系成为了不期望溢出的渠道,从而导致那些间接合作伙伴可以轻易地在OI过程中从深层依赖的伙伴吸收有价值的信息。由于间接性的存在,有可能难以察觉、监视和防止、惩罚潜在机会主义和自由乘客。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b:新的BM设计削弱了OI深入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积极影响。

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

为了检验假设,本文选择了中国的FTRMS作为数据来源。中国作为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成果,从传统的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进入了一个高度强调以创新为中心的BM变革新时代。在政府的支持下,许多中国企业试图通过整合各种开放导向的创新战略的方式,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相应地研究经济环境大背景与开放式创新实践的结合模式。

本文根据Gerbing and Anderson's(1988)推荐的程序编制了问卷。首先,对5家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得该行业开放式创新实践的信息。其次,基于先前的访谈和对先前研究的广泛回顾,研究制作了问卷。接着,对来自10家公司的5名管理人员进行了预测试,这些管理人员对所有的问题进行作答和调查,并提供了关于问卷中所使用术语的恰当反馈。最后,在预测试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

在正式调查中,本文随机选择了东部和中部18个城市在工商局登记名单中的500家公司。首先,招募有经验的面试官,并在现场面试之前对他们进行了培训,接下来,打电话预约经理,最后让面试官出示问卷,完成调查后收集。这种关键的线人方法通常用于产生高质量的数据和有效的信息,并降低调查成本。最后收到265份有效问卷,回复率达到53%。样本涵盖范围广泛的企业规模、工业部门和所有制结构(见表1)。

(二)变量测度

根据前文论述,本文将创新过程中涉及的外部知识源作为水平维度,用来衡量OI的广泛性;外部知识源的数量相加作为垂直维度,用来衡量OL的深入性。具体而言,OI广泛性构建为知识来源的11个来源或创新信息的组合,这些来源包括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风险投资公司、知识产权组织、研究机构和技术中介组织,其中每个给定的源编码中,使用的为二进制值1,未使用的则为0,并且11个来源的新值范围为0到11,此外对于那些不涉及任何单一的外部知识来源的公司,在他们的创新活动中,OI广泛性等于0。OI深入性是通过结合相同的11个外部知识源构建的,将每个源编码设为具有1值的二进制变量,那么将11个源的新值相加,则可以得出从0到11的深入性范围,且对于没有使用知识源的企业来说,其OI深入性则为0。

在调查问卷中,本文要求管理者在里克特量表上评估BM主要设计陈述的真实程度,范围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其中有效的BM设计包括五个方面(CRONBACHα系数=86):BM是可扩展的(即可以处理大小不一的事务);BM使需求聚合;BM让参与者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可以验证信息、服务、商品的流动和使用;BM实现快速交易。新的BM设计包括四个方面(CRONBACHα系数=88):BM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的新组合;BM带来新的参与者;BM以新颖的方式将参与者链接到事务;在丰富性和深入性之间,一些参与者之间的联系是新颖的。基于(Wang et al,2016;Chen et al,1995)的宝贵研究,新产品开发速度(CRONBACHα系数=92)包括五个方面:提出了新颖的想法;开发新产品;解决问题;采用新工艺;推出新产品。

为了解释外来变量的影响,本文將企业所有权、行业部门、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和市场动态等作为新产品开发速度的控制变量。其中,企业所有权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有权是一个虚拟变量,将国有企业编码为1,私人和外资企业编码为0;公司经营的特定行业包括资源需求、创新机会、新产品的频率和其他相关因素;工业部门用两个虚拟变量来表示:制造业(L=制造业部门,0 =其他)和服务(1 =服务业部门,0 =其他);企业规模由员工的数量来衡量,企业年龄为调查年度减去公司成立年之数;市场动态则采用Fuentes et al.(2004)的研究项目测量当前市场发生的变化。

(三)问卷效度分析

遵循 Anderson and Gerbing's(1988)的建议,本文将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测量结果显示,模型与数据吻合良好,其中拟合优度=0.900,比较拟合指数=0.957,增量拟合指数=0.957,逼近的均方根误差=0.065,所有因素负荷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出足够的收敛效度和可靠性,因此本文调查问卷具有有效性。

实证分析

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为了检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能否用于研究,本文检验了正态分布假设、方差齐性假设和多重共线性,结果证明了OLS回归在测试假设和解释结果中的适用性,表3显示了以新产品开发速度作为因变量的分层回归结果。为了减轻多重共线性的潜在影响,本文通过两个维度和两种类型的BM设计构成OI的相互作用,其中最大的方差膨胀因子(维夫)值为4.27,低于10基准,因此,多重共线性不会造成影响。

如表3所示,市场动态对模型1中的新产品开发速度有显著影响,且私营和外资企业似乎比国有企业更快地获得新产品开发速度。但是,在新产品开发速度中,控制变量仅占总方差的7%(p<.01)。在模型2中,增加自变量和调节因子使R平方增加了41(p<0.00),有力地支持了主效应。在模型3中,加入交互项也显著增加了R方比(△R2=0.03,p<0.00),从而证实了这两种设计的显著调节作用,表明创新开放度高的企业增加了新产品开发速度。如模型2所示,OI广泛性和OI深入性的系数都为正的且显著 (OI breath:β=0.09,p<0.1;OI depth β=0.10,p<0.1),表明OI的两个维度对新产品开发速度有积极作用。因此,支持HI和H2。

如模型3所示,有效的BM设计对OI广泛性的交互作用是负的且显著的(P=-15, p<0.1),而其对OI深入性的影响是正的且显著的(P=0.18,p<0.05),这表明了有效的BM设计削弱了OI广泛性对新PRD的正面影响,UCT的发展速度增强了OI深入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积极影响。

为了全面研究调节效应,本文分别从高效BM设计中低效和高效两个方面,对OI的广泛性与深入性和新产品开发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绘制,如图1和图2所示,高效BM设计线的陡峭斜率证实了H3A、H3B,因此H3A和H3B的假设得到了支持。

此外,新BM设计与OI广泛性的交互作用系数为正且显著(P=0.25,p<0.01),表明OI广泛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正向影响随着FILN更多地关注新的BM设计而增强。而新BM设计与OI深入性的交互作用系数为负且显著 (P=-0.30, p<0.01),表明OI深入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正面影响随着公司对BM设计的关注更多而减弱。为了使结果显示更加清晰,本文还绘制了新BM设计在低水平和高水平时对OI的广泛性与深入性和新产品开发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如图3所示,在新BM设计的高水平上,OI广泛性的陡峭斜率表明对新产品开发速度有强烈的积极影响,而如图4所示,从OI深入性获得的效益则迅速地降低。总的来说,这些结果为H4a和H4b的假设提供了支持。

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OI广泛性与新BM设计相匹配,可促进新产品开发速度,新BM设计有助于企业通过提高学习意图和增强网络中心性的方式来实现多样性的作用,高效的设计通过创造常规的刚性反而会削弱多样性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还发现,OI深入性与高效的商业模式设计相匹配,可促进新产品开发速度,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简化交易流程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有效的设计能增强其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以便充分利用外部信息和知识,但是新的设计往往会导致不稳定和意外的知识溢出,反过来将破坏公司与外部实体的合作。

(二)管理启示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为实践管理者提供一些启示。首先,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OI在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上所发挥的作用。尽管OI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但它们可以从不同方面来促进创新。OI的广泛性,通过信息访问增加新产品开发速度,即访问不同的知识源,重组互补的知识,并捕捉创新机会;其深入性则通过信息利用提高了新产品开发速度,即知识共享和转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应广泛、深入地利用多种外部知识源,从而为企业获取更多创新机会,为加快创新进程提供新的思路和资源。

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对他们进行OI活动是有显著差异的,这些差异与FRRMS、创新绩效有关(Keupp and Gassmann,2009)。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让实践管理者识别哪种类型的OI活动是适合企业创新发展的重点,并相应地重新设计BM。OI活动可以从知识产权的定向向内许可到大型创新生态系统,从用户群的用户外包到建立R&D;联盟。Saebi and Foss(2016) 将OI划分为四种策略,即基于市场的策略(低广泛性/低深入性)、基于人群的策略(高广泛性/低深入性)、基于协作的策略(低广泛性/高深入性)、基于网络的策略(高广泛性/高深入性)。在实践经验上,Keupp and Gassmann(2009)根据在广泛性和深入性上的得分分别进行分组,确定了OI用户的四个原型:“专业人士”在两个尺度上得分都很高;“探险家”在广泛性上得分中等高,但在深入性上仅为中等;“侦察员”的得分在广泛性上高,但在深入性上较低;“孤立主义者”在广泛性和深入性上得分都很低。

研究发现,对于低广泛性/高深入性组合的OI型(协作策略),有效的BM设计更适合于增加新产品开发速度;在合作策略中,企业通过与少数知识密集型合作伙伴、研究机构或其他商业伙伴的合作来实现OI,以确保合作伙伴之间的密切和频繁的互动以及相互信任的发展,从而实现跨组织边界的知识转移(Saebi and Foss,2015;Dyer and Nobeoka,2000)。对于在基于协作的OI战略中获益的企业来说,应该采用严格和透明的治理方式,以一个有效的主题重新设计BM,如形式化的交易过程。

此外,对于高广泛性/低深入性组合的OI类型(基于人群的策略),新BM设计更适合用于促进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基于人群的策略不包括深入性协作,而侧重于获取更多的知识源的考虑,一般来说,这一策略针对的是思想生成阶段,并通过高度异质的背景和技能,以确保新思想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因此,那些希望获得新产品的创意灵感的公司,为了发现新的市场趋势或解决一些特定的技术问题,应该重新设计他们的BM,比如连接以前未连接的合作伙伴,以新的方式连接合作伙伴,甚至创新BM本身。

参考文献:

1.田宇,杨艳玲,卢芬芬.欠发达地区本地能力、社会嵌入与商业模式构建分析—基于武陵山片区的多案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1)

2.张铁明,谭延敏,陆盛华等.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5)

3.李怀勇,张贵鹏.基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7(1)

4.刘凝霜.政治关系、非正式制度与民营企业发展路径—基于研究脉络与理论逻辑的双视角考察[J].经济学动态,2016(10)

5.屠羽,彭本红,鲁倩.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协同耦合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11)

6.韩克庆,王成.社会组织发展中的非正式关系网络研究:以上海A助业服务所为例[J].人文杂志,2017(10)

7.朱媛媛.漩涡空间:非正式关系与科层制关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7(4)

猜你喜欢

开放式创新广泛性商业模式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企业风险投资(CVC)对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早期疗效
文拉法新缓释片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效果观察
宣传工作要把握时代性体现广泛性增强实效性注重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