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
2018-01-18付园
付园
内容摘要:人力资本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2006-2016年间全国31省区的数据,构建了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门槛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在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最为明显;此外,人口规模、产业水平以及教育投入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也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因此,要逐渐改善地区的劳动力结构,加强教育投入力度,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人力资本 商贸流通业 门槛效应
引言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人力资本在促进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越为重要。人力资本积累引起的劳动力结构调整推动着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商贸流通业的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关于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董誉文(2016)从要素投入的角度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价,认为提升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林英泽(2016)采用聚類分析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效率进行了评价,认为劳动力素质是影响商贸流通量的重要因素,加强行业内部的人才培养力度是提升商贸流通业品质的重要途径。杨廷干、吴开尧(2017)基于DEA评价模型对服务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认为人力资本要素的改善是提升服务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因此,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毋庸置疑,而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人力资本与商贸流通业的关系是否受到影响?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是否符合各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实情况?这些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基于以上思考,拟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对人力资本与商贸流通业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各地区劳动力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指标选取及模型设定
(一)指标选取
被解释变量。研究采用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通常情况下,商贸流通业包括零售、批发、交通运输等多个产业部门,而这些产业部门并不能单独代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但是又都属于社会消费零售的一部分。因此,选取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衡量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记为trade。
核心解释变量。研究采用人力资本存量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一般而言,人力资本存量反映的是一个地区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人力资本存量,记为edu。
门槛变量。研究采用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GDP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各省区当年GDP总量反映经济发展水平,记为gdp。
控制变量。考虑到各地区在人口、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现实情况,选取人口规模(people)、产业水平(indus)与教育投入(input)作为控制变量。此外,研究采用2006-2016年我国31省区(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其中,商贸流通业、gdp、人口规模、教育投入作对数化处理,人力资本存量、产业水平采用水平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7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7-2017年)、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统计数据。
(二)模型设定
Hansen提出的门槛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在静态下可能出现的非线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思路。式(1)是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时的模型表达式:
(1)
式(1)中,r1-rn为门槛值,β1-βn为各门槛值下人力资本的系数估计值,λ1-λ3分别为各控制变量的系数估计值。
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平稳性与协整检验
研究分别采用ADF检验和Kao检验对数据的平稳性以及变量间的协整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零阶差分形式下,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一阶差分形式下,各变量均在1%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为一阶单整序列,记为I(1)。并且,Kao检验显示各变量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后续分析。
(二)全国层面的门槛回归结果
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对人力资本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表2中给出了门槛效应检验的模型摘要,以确定门槛个数。由表2可知,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显著存在单门槛效应,意味着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存在两阶段的影响。表3为单门槛检验下的临界值及置信区间。由表3可知,各省区以9.7547为门槛临界值,分为低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各阶段下的门槛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门槛效应模型的组内R2=0.969,F值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模型设计较为合理。此外,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呈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在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这种作用表现的更为明显。人口规模对商贸流通业不存在显著影响,而产业水平和教育投入对商贸流通业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
产业水平的变化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各类部门主要属于第三产业,即产业水平的提升就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期,而传统工业区的商贸流通业对工业的依存度相对较高,部分省区的交通、物流等行业在商贸流通业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过快的产业升级过程可能会导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滞后。因此,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教育投入对人力资本存量具有直接影响,教育投入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通过间接效应体现,即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进而影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模。
(三)分地区的门槛回归结果
为了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区域差异,本部分以东中西三大地区为样本对象,分别进行门槛效应检验。表5为各地区的门槛模型摘要。从表5中可以看出,分地区进行门槛回归时,各地区的门槛个数存在明显差异,东西部地区存在双门槛效应,并且西部地区的门槛效应更加明显,而中部地区不存在门槛效应。这一结果说明,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且对各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所起作用大小不同。表6反映的是各地区的门槛临界值及置信区间。
仅对比各地区不同门槛效应下的临界值大小可以看到,东部地区的门槛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现象与各地区经济基础存在密切关系。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好,经济总量大,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各省区门槛值也处于较高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则与此相反,门槛值也就相对较低。表7为各地区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值。
从表7中可以看到,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在各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最大;中部地区各阶段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仅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影响作用相对较弱;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处于中等水平。此外,各地区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均表现出高经济水平阶段>中等阶段>低经济水平阶段。这一结果有两层含义,一是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逐渐增强,二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其他变量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情况。人口规模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呈现出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中部地区不显著,西部地区为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初期,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服务性消费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这一时期,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大小与人口数量存在着密切关系,人口数量的增长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也在逐渐上升,消费内容和消费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除了满足基本温饱外,个体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个体的消费总量表现出阶梯式增长。但是,社会老龄化与收入差距的存在导致个体间存在着较大消费差距,相对贫困群体的消费支出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消费总量和支出结构,也对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产生了阻碍。因此,在这一阶段,人口数量的增长对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在部分贫富差距较大省区表现出抑制作用。
产业水平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也存在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中部地区为抑制作用。一般而言,产业水平的提升意味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即东部地区情况。但是,我国中部地区作为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分布地带,交通、物流、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一直是商贸流通业的主要内容,其他行业也是依托工业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过快的产业升级过程对地方经济增长、人口就业等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反而不利于商贸流通业的持续发展,导致在中部很多省份产业水平的提升对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西部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的集中区域,区域内部经济基础薄弱,产业水平相对较低,商贸流通业在规模和结构上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正是由于缺少了产业转型的阻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弹性空间却相对较高,借助后发优势,产业水平的提升对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作用也得以充分体现。
教育投入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在各地区均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对比各地区系数值大小可以发现,东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较中部地区更为明显。这一现象同样与中部的工业发展传统存在密切关系。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类型决定了人才结构,劳动力数量一直是各行業发展的主要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低,也就限制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从而导致教育投入的经济社会效益相对不足。
从全国与分地区的回归结果来看,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明显表现在经济水平较高地区;此外,人口规模、产业水平以及教育投入对商贸流通业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并且表现出区域差异。
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对我国人力资本与商贸流通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包括: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作用大小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此外,人口规模、产业水平与教育投入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也具有显著区域差异。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改善地区劳动力结构,提升人力资本存量。现代商贸流通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改善地区劳动力结构是适应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要加强对商贸流通业各部门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员工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到高层次人才的建设队伍中,提升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二要逐渐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市场化程度,推动校企合作进程,发展具有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提升高校的人才供给力度和产出效率,为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给。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地区产业水平。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长期、动态的过程,要考虑到经济、政治、就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东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地区,要加速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进程,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为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中西部地区要在利用地区优势资源的基础上,适度承接发达地区的过剩产能,打开农村市场,挖掘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内部支撑。
参考文献:
1.董誉文.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转换及效率评价—来自199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6(10)
2.林英泽.“一带一路”战略区商贸流通效率提升路径探讨[J].经济问题,2016(12)
3.杨廷干,吴开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基于细分行业的研究[J].统计研究,2017(6)
4.张鹏,于伟.城市化进程、空间溢出与城乡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基于省域尺度和受教育年限的空间计量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