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校本教研问题与策略

2018-01-18金亚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高中生物新课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与推进,高中生物在教学理念与模式上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将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融入生物教学中,然而,高中生物学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是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校本教研是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一种教研活动。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校本教研 高中生物

引言

生物学是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生物课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然而,高中生物学教学只是把教材中的内容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滿足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学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理念逐渐被广大教育者所认可,其核心理念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注重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在生物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积累更多的知识。

一、校本教研概述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行,校本教研也越来越显现出其自身独特的教育意义,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1.校本教研是推进新课改改革顺利改革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内容的改革,而且是课程结构、管理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教师在其所教学的专业领域,其新课改下校本教研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生长,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支撑。这是因为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学校教学活动中不断成熟和发展。

3.校本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这是因为教育科学研究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现象。校本教研是指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实践活动中运用相关教育规律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校本教研是促进教育科研的基础,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教研问题与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教师缺乏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对该活动仍然存在很大的误解。他们认为,普通的教学时间是不够的,没有空闲时间进行校本教研。有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研究不是他们的责任,这充分反映了教师对自己地位的误解。事实上,教师是研究者,校本教研并不独立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校本教研的过程[2]。我们只需要关注普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校本教研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理解,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2.学校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目前,学校教学活动相对独立,学校与科研机构的沟通较少,阻碍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此外,由于学校教学和研究活动的资金有限,大多数学校很难邀请专家为高中生物课程提供指导。

3.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学校校本教研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过程不严谨,评价标准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评价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培训;二是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对评价工作不重视,认识狭窄。这两个方面导致了评价体系的失效,阻碍了高中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新课改下实施高中生物校本教研策略

1.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不断反思总结

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即经验和反思的总和。生物学教师作为生物科学的专业人员,自我反思和自我意识精神的不明确是其校本教研的进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经常反思和总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运用,更好地开展基于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2.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校本课程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选择:第一,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应立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以及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完美衔接[3]。必须把最新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和“试管婴儿”与其他尖端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开阔视野,加深学习热情。生物学。第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应选择学生喜欢的简单易学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经常做一些实验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参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生物学的奥秘和快乐。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自主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

3.师生共同参与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不确定性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合作,今天就不会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相互配合,学生要相互配合,教师和学生也要相互配合,以保证高中生物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4]。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与精神参与每一个人学习交流当中,这样我们才能分享成功的喜悦。

结语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学科。学习这门学科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掌握和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校本教研存在着许多不同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只有彻底解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综合水平的提高和优化。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明确的生物素养和探究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圯.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2]刘文强.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以校本教研公开课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11):85-86.

[3]牟玉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J].当代教研论丛,2016(4).

[4]朱仙.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C]//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6年专题研讨会.2016.

作者简介

金亚娟(1990.06—),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苏,学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教学。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高中生物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