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素养初探
2018-01-18汪燕
汪燕
【摘要】数学素养指的是运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与意识以及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早已不再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通过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让他们将所学利用起来,真正为自己所用,关注他们的未来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数学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140-01
引言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其知识点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作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树立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增强他们将所学践行到实践中的意識,也推动了数学教育的创新。下面笔者就来谈一谈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特点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只能让学生对知识点形成片面的理解,不能深入的利用,这样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让他们认识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后,教师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屋顶、桌腿结构、金字塔等),证明其稳定性特点,这对所学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是一次有力的论证,让学生加深了印象,也能够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待此次所学知识。可见,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增强学生实践意识与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
二、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组织开放化的课堂实践活动
课堂上,教师如一味的霸占发言权,将知识点按照自己的固有方式灌输给学生,将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如能够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或易于接受的活动等方式来自由的学习,则能够为数学课堂注入无限的活力。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学生对于教材中的公式很难理解。我知道如果一味的讲解定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于是我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动手操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验证公式。学生有的在用圆规和尺子量,有的在制作圆形的纸片,都各自忙活。随后在展示环节中,一名学生展示了他制作的圆形纸片,并说明:通过滚动测量的方法得出了纸片的周长是15.7cm,直径是5cm,而用周长除以直径,所得数字恰好是3.14……还有一名学生,用绳子测量出了一个圆盘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出的结果同样证明周长是直径的3.14……倍。此次的活动令我喜出望外,尽管我没有讲解,但学生已经基本推倒了公式。可见,开放化的实践互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让他们的数学素养大大增强。
(二)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既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中,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也不必非要拘泥于课堂之中。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与体现,是快速提升他们数学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完成了“百分数”的教学后,教师不妨在周末组织学生到公园或动物园中游览,让学生借助所学知识,了解门票的价格以及团体购票的优惠等,最后找到一种最为优惠的购票方式。这样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真正融入到了生活中。展现出了实践性的特点[1]。
(三)布置实践性的数学作业
谈到数学作业,学生总是“望而却步”。在他们的意识中,作业是一项沉重的负担,都不愿积极完成。这是因为教师往常布置的数学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总是让学生进行重复的练习,未免枯燥。如今,教师不妨大胆创新,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这样一方面能够让他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增强他们的数学素养,也能够培养他们用数学的习惯与意识,真正将学习变为一项需求。如在完成了“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后,让学生将自己家中一年内每个月的用水量用条形统计图反映出来;完成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后,让学生将自己家中每日丢掉的饭菜量记录下来,整理数据并在课堂上展示,对如今的浪费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完成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后要求学生求出酒精消毒液的配置比例……诸如此类的数学实践作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数学素养[2]。
结语
综上可知,数学实践活动是一次对知识的应用,也是学生巩固知识、锻炼能力、检验所学的一个“训练场”。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知识点的应用特点,展开实践性的课内、课外活动,丰富数学教学的开展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对于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次有力的促进,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更是影响深远,是每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践行的。
参考文献:
[1]龚利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策略初探》[J].《未来英才》,2017(10)
[2]骆玉花.《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