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给学生一支生花的妙笔
2018-01-18王丽
王丽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写作既是信息传递的手段,也是人展现自我的方式。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思想、创意能否被准确的表达,关系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否得到全面的实现。而小学语文既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主要科目,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阶段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长远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 能力培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095-02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里每一刻都会上演各式各样的故事,而写作就是记录这些故事的基本方式。《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文章也当如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写作是人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进行自我调节的有效手段。而“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祖国的今日明天能否被准确的记录、文坛能否再度辉煌。那么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让每位小学生都能拥有一支生花的妙笔呢?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展开具体的阐述。
1.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要拥有一定的素材积累,能够在万千素材之中选出适合的部分,进而组织文字语言,让文字在笔下生花。而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个人生活经历较少,生活素材贫乏。因此,要想提升小学生的素材积累量,就要组织学生定期进行阅读活动,让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吸收前人的经验,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曾组织了一次名为“抗战故事会”的群文阅读活动。首先,我根据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选取一系列的故事描述性文章,如:《小兵张嘎》《倔强的小红军》《永远的丰碑》等。然后,把这些故事编辑成册印发给学生们,并组织集体的群文阅读活动。在这一活动开展过程中,我让学生们边阅读边积累,至于积累的内容则不再加以限制。它们可以是精彩的描写片段,可以是故事的梗概,還可以是对故事的感悟。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组织群文阅读活动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从而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米可炊。
2.日记写作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培养的。因此,要写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就要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坚持写作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写作训练过程中,不断突破自身的写作弱点,强化自身的写作优点,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日记写作无疑是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有效手段。坚持日记写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的形成,让学生拥有一颗明净透亮、细致入微的文心。
例如: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日记写作是每位学生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每天语文课正式上课之前,我都会从学生的日记作业中选出一部分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朗读,指出该作品的优点并适当的提出改进意见。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以日记讲评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日记作业的重视程度;以优秀作品朗读的形式的,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写作经验交流;以提出改进意见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渐提升。
3.自我提升
比尔·盖茨说:“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能力的提升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更需要学生内在动力的推动。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就要帮助学生们养成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提升的法门。让学生在作文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而有意识的更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长处,促进其写作能力的自我提升。
例如:我曾组织了一次名为“我最亲爱的人”的作文评价课。首先,我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将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匿名投放到大屏幕上。然后,引导全班学生针对该作文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出该作文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我对大家的意见进行汇总后,将带意见作品返还给作者修改。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让学生进行作文点评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作文点评能力,以优点的寻找过程培养了学生虚心学习的良好品格,提高了文章作者的写作信心,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对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将对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给学生一支生花的妙笔。
参考文献:
[1]郭士荣.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J].才智,2013(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