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新语

2018-01-18段小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段小慧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是我国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点课程,语文教学主要是语文和文化的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弘扬传统文化义不容辞。本文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希望能够更好的将传统文化渗透,为文化的传承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融合渗透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起到了一个双向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小学语文的内涵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而使其更加饱满丰富,并且将整个教学的重点之间通过一张无形的文化之网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有秩序,同时让教学的意义和目的更加明确;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是将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和纽带,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去熏陶影响他们,使得他们尚未成熟的心智得到更好的引导,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向心力,这便是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所在。[1]

一、盛世霓裳,汉服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汉服,从字面的理解是汉代民族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主要有帽、服、鞋、配饰等物品组成。汉服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我国传统服饰中旖旎绚丽的一枝独秀,不仅在服装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树立起俊逸潇洒、含蓄典雅的独特风格。将汉服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历史认同感的同时,提高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2]

例如《花木兰》一文,本文主要讲述了北魏后期,花木兰替父从兵的传奇故事,教师在讲授时,从花木兰变回女装的细节入手,为学生讲解究竟什么是“贴花黄”?“云鬓”是什么样的发型?并将知识引申,将当时的男子、女子的装扮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出“汉服”话题,让学生们课下在网上搜集关于汉服的资料,如汉服的由来、款式、不同朝代的不同名称以及服饰图片等等,将这些资料整理成画报或者PPT(可在家长帮助下完成),方便在活动课上进行分享讨论。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花木兰”排练话剧,学生和教师一起动手DIY汉服,用彩纸、餐巾纸、塑料袋、布头等一切可利用资源制造汉服,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汉服的构造,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消化,无形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诗情画意,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古诗词的教学,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学生大脑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探寻最优的教学策略和方式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这本身就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分内之事,也是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

例如教师在讲授《竹石》时,先让学生朗读诗文并且查阅资料,然后翻译全文,让学生们思考题目中“竹石”的含义,竹石究竟是描写竹子还是石头?为什么要这样形容?还有哪些描写竹子气节的诗句?竹子代表什么样的气节……学生在思考中不断地寻找答案,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含义。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对“竹子”展开研究,从竹子的特性中寻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坚韧不拔、朴实、正直、清淡高雅、一尘不染、不求虚名等等,这些美德也是当今青少年所需要继承的,教师告诫学生要为人正直,不贪图享乐,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自身做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礼仪风范,传统礼仪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开展“礼”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礼仪,不仅使小学生能够学习语文课本知识,而且能够帮助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識,做一个有礼仪有素养的人,将礼仪教育纳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强化教学渗透,把文明礼仪教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和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集体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体验、反思文明礼仪教育,使外部教育、环境影响转化为学生内心自省、自励、自觉的行为。

例如在《孔子》一课中,教师除了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可以进行一些课外知识拓展,带领学生们进行“孔子论坛”活动,让学生们搜集孔子语录或者相关典故里有关礼仪方面的资料,比如说有的学生在《孝经》中找到“曾子避席”这一著名故事,讲述曾子(孔子的弟子)在听孔子教导时“避席”表达对师长的尊重之意,这一举动也被后人们所传颂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传统礼仪,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华礼仪的复兴尽一份力量。

四、国粹精髓,京剧唱演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京剧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国之精粹。传统的京剧大都出自大家之手,他们人生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很多京剧唱戏都是将经典的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相结合的韵文,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学及语言修养大有裨益,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与京剧有关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京剧剧情和唱词,作为课堂的“亮点”,对于整堂课的效果具有“锦上添花”之效。

例如《武松打虎》也是京剧中的一大经典作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京剧版的“武松打虎”并且在观看过程中为学生讲解里面人物的服装、妆容、配饰等讲究,从动作神态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众所周知,京剧中每个人物的妆容也暗示着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武松属于“武生”,大多武生都是面容俊朗、脸上略敷脂粉,眉眼吊的较高使得眉宇之间充满英气,这也恰巧体现了武松的人物性格。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配合图片,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有这方面才艺的教师还可现场为学生们表演,也可以教学生们简单的唱几句,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聚精会神的听讲,同时对京剧也充满了好奇,对教师进一步的推行传统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实施,教育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逐渐提升,作为教师应当充分的认识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自身对于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将汉服、古诗词、传统礼仪、京剧演绎等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利用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进一步的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夏陈玲.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6.

[2]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