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中同伴支持的调查与分析

2018-01-18戴峥嵘成一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2期
关键词:孤独症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戴峥嵘 成一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8所有孤独症学生就读普校班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取得了同伴支持的有效信息和数据,结果表明,同伴支持的基础是具备的,并且是牢靠的,可以作为目前我省实施融合教育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孤独症  融合教育  随班就读  同伴支持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研项目,项目名称: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体系探索,项目编号:2017XK017。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034-02

1.前言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孤独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尚无任何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所以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依靠长期的康复训练帮助患儿逐渐好转,以期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随着孤独症儿童康复的需求,单纯的机构康复已无法满足孤独症儿童的日常所需,融合教育也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所谓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1],而不是简单的随班就读。融合教育为在语言、行为与社会交往等方面均存在缺陷的孤独症儿童提供了自然的社交环境、平等的教育机会,当然是理想的教育安置方式,但孤独症儿童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也给融合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所论及的相关要素包括同伴支持、教师支持、家长支持、学习效果等4个维度。本文只阐述普校学生对孤独症孩子的认知以及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中同伴支持环境的调查与结果分析。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湖南省内8所部分存在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通班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进行,问卷所包含的题目涉及三大类型,即单选题、多选题和排序题,未特别注明者均为单选题。本研究中共发放普通学生问卷317份,回收317份,获得有效问卷份313份,有效回收率为98.7%。考虑准确度的习惯性需要,百分数只保留到整数位,使用4舍6入5成双规则。单选题计“人数”,多选题计“人次数”,未涉及排序题。

3.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中,普通学生(或普孩)对孤独症学生(或特孩)的支持要素设为:(1)对孤独症儿童的辨识;(2)对孤独症儿童支持的态度和方法;(3)对孤独症儿童及其表现的看法等3个方面。

3.1普通学生对孤独症学生的辨识

从问卷统计结果看出,普通学生对自己班上的“孤独症小朋友”是有良好辨识能力的,知道自己班上“有”孤独症同学的比例高达88%。因为本研究的对象班级是已知“有”的,故此结果同时表明:“孤独症学生”在普校班上的行为表象并非“十分的特殊”以致人所皆知。孤独症学生的学习成绩被认为“好”和“较好”的占15%、“一般”的占47%、“较差”和“很差”的占13%、另有25%的学生“不清楚”。这表明75%的学生对孤独症孩子是关注的。

3.2同伴支持基础

同伴支持是融合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应建立在普孩与特孩的社交基础上。从问卷统计结果看出孤独症孩子与普通孩子的班级社交状况是良好的,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占38%,认为“一般”的占45%。由此可以得出“同伴支持”是有良好的校园基础的。普通孩子主观愿意为孤独症孩子提供帮助的占到86%、“不愿意”只占4%。不知道怎么帮的占38%。

调查问卷中提出为了孤独症孩子的需要,老师适当放慢教学速度,普通学生有91%倾向于“愿意”,明确“不愿意”者只有9%;对于老师更加关注孤独症孩子,其中“不能接受”的只有3%。因此,普通孩子对孤独症孩子的谅解度是很高的。

3.3孤独症学生的交友障碍分析

在普通孩子心中,对于孤独症孩子交友障碍的原因排第一的因素是“他们性格/行为奇怪,不好相处”,其次是不讲卫生和交谈障碍,再次是孤独症孩子不太会主动跟别人说话,而学习成绩是更次要的。另,因孤独症孩子的固有原因,部分普通孩子避免与之交往是明显的,这种现象还会进一步导致其他普通孩子的行为趋同也是肯定的。

4.结论

4.1孤独症学生的在班表象不突兀,融合教育实施顺畅。在普校班上,孤独症学生的行为表象并非“十分的特殊”,这或许是本调查中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孩子有事先经过挑选,属轻中度症状的孤独症、或是普通学生的敏感性有差异。

4.2同伴支持的基础是具备的且是牢固的。众所周知,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存在同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现象,其权重虽无人统计,但绝不亚于家长和老师。

4.3同伴的教育与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在学校里,普通孩子愿意帮助孤独症孩子,但绝大多数都不知道该怎样帮,过去的融合支持大多集中在师资培养和知识普及上,现在发现同伴的教育和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

4.4注意培养正向榜样,逐渐培护良好的校园环境。从众心理可能引发正反两方面的效果,普通孩子对待孤独症孩子的态度与其他人对待孤独症孩子的态度有关。因此,在实践中要注意先培养正向榜样,逐渐培护良好的校园环境,进而养发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師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37-49

猜你喜欢

孤独症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