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8-01-18江务学钟银贞吉珊珊
江务学 钟银贞 吉珊珊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度正在不断提高,其中就包括了对高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当前的高职学生多以95后为主,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与逐渐优越的生活环境让高职学生天然性地更依赖于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对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进行多元化创新和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首先分析了高职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要求,然后在尊重并贴近这一要求的基础上,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互联网平台下的创新型高职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可以给高职教育带来具有价值的参考启迪。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248-0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教学思维的不断创新,不论是当下还是未来,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要积极地抓住这一机遇,尝试用互联网来为高职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
一、高职培养目标下的高职课堂教学要求
(一)符合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习习惯
我国的高等教育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其设计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尽可能地覆盖到不同能力特征的学生,这是“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体现。从受众群体上看,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知识体系都与本科生有所不同,假如高职教学采用与本科教学一样的方式,显然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迎合学生的需求,因此,高职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首先应当调整课堂设计与教学模式,使之能够符合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习习惯。比如,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为“分散”、“跳脱”、“随性”、“持续性短”,它给教师的启示就是其教学内容的呈现最好是片段化、模块化、灵活化,而不是臃肿、过于系统。这一点恰好与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呈现方式有很大的相似性,因为互联网让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使得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教师正好可以抓住这一点相似性来进行有机的融合。
(二)突出高职教育的技能传授与实践能力
高职教学与本科教学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更突出技能的传授,更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而纵观当下的高职教学现状,很多教师所设计的课堂内容并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这是亟需调整的一种状态。教师应当严肃地把突出高职教育的技能传授与实践能力作为高职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求。比如,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解时,更多地与当下的社会环境、与劳动力市场要求、与企业的运行实际情况结合,将知识置放在具体环境中,而不是停留在教材课本上。庆幸的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不论是政治资讯、经济资讯还是文化资讯,教师都可以搜索到最新的信息,并且也有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模拟参与”、“近距离接触”,这也是互联网带给高职教育创新的资源性与实践性的便利条件。
二、搭载互联网平台下的创新型高职课堂教学模式
在明确了高职培养目标下的高职课堂教学要求后,高职教师就要进一步挖掘互联网可以给教学提供的资源及带来的便利性,创造更多的契机来让互联网与教育发生巧妙的融合:
(一)即时资源的提供与分享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材就是教学资源的最大来源地,而纸质的教材经过编写与印刷后,已经与最开始编撰时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距,尤其是当它呈现给学生时,其中有部分内容并不是最新的。比如根据财会(2016)22号文规定,全面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名称调整为“税金及附加”科目,把这一项规定放置在企业财务实际操作上看,其实務变化就是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调整为“税金及附加”项目,其核算流程也变为先计提后缴纳,通过“应交税费”计提。作为一项在2016年12月发布与实施的财务规定,在此之前的财会教科书里,肯定不会有这些变化,而往往当届学生所用到的教材,是没有这一项变化的。由此可见,教材知识的“相对滞后性”对于重视实用性技能的高职学生来讲就是一个需要规避的风险。要规避这个风险,高职教师可以依托于互联网来实现即时资源的提供与分享,即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更多地与最新的市场需求变化、企业人才要求等进行结合,把最新的、符合变化实际的资源带入到课堂中。以全民同乐的春节支付宝集五福为例,猴年的春节集法与鸡年的春节集法就有所不同,去年极度稀缺的敬业福不仅在今年非常容易扫到,而且还推出了“万能福卡”,去年集满五福后所获得的单个红包金额也与今年有所不同。教师在开展市场营销知识的相关教学时,就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案例引入到课堂之中。值得深究的是,“五福打法”的不同背后,所折射的是马云不同的战术战略:2016年是为了扩充支付宝的用户并搭建支付交流的平台,2017年采用任一“福”字扫一扫的方式显然是为了让用户体验AR这种虚拟和现实交汇的技术。当教师把这种最新的资源提供并分享给学生时,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也将“更接地气”,更能理解商业社会里面的法则。
(二)技术驱动式的自学尝试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很多搭载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工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技术驱动式的自学。比如,微课是一种集中突出某个知识点的短视频。考虑到高职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与其僵化地让学生听老师讲或者看教材,倒不如用这种短视频的方式来传递知识。一方面,这种集声音、影像为一体的动态资源更容易吸引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微课的“微”、时间的“短”也符合了高职学生有限注意力时长的特征。还有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其可下载、可储存。现在很多学生都习惯于用微信来沟通交流,班级创建微信群也变得稀疏平常,教师通过微信群来发布信息也符合学生的沟通交流习惯。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发布在微信群里面,让学生可以用归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巩固。另外一种技术驱动式的教学工具则是慕课,慕课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式的网络课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日均时间更长,所浏览的网站类型更多,所涉猎的范围更广,它给教师的启示就是学生的好奇心更强烈并且自主挖掘意识更强。而慕课正是一种由学习者本人自我发起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行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并制定学习计划来进行学习,这种自主性也代表着很强的针对性。为此,教师可以鼓励或者推荐学生通过慕课来学习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更贴合于劳动力市场要求的技能型课程,以此来作为对教材知识的补充。实际上,选择怎样的在线课程以及怎样去完成课程,本身考验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技能鉴别能力,这也是对高职学生实用性技能的锻炼。endprint
(三)移动交互式的教学尝试
随着3G/4G/WIFI网络、WINDOWS PC、PAD、智能手机等等的普及,基本上每一名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与传统教学环境所不同的全新学习体验,而这需要高职教师作为发起人与引导人。具体来讲,就是尝试采用移动交互式的教学。比如,移动课件的创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低头族”现在普遍地存在于社会上,它所折射的是人们对于手机、对于网络的依赖性,高职学生自不例外。与阅读、听讲对比,高职学生会更乐意把时间放在聊微信、刷朋友圈上,既然如此,教师就可以将知识“搬到”这些载体上。比如,教师可以尝试采用H5技术,结合多样化的样式设计、融入丰富有趣的动画元素,创建出传播速度快、趣味性高、交互性强的移动微课件,让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使用身边随时方便拿到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这无疑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的时间、空间、工具限制,这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更多可能学习的机会,它符合了高职学生“分散”、“跳脱”、“随性”的思维特点。比如,鼓励学生多关注心仪企业、兴趣行业、爱好领域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等,在关注推送资讯的同时,通过评论等方式来与企业/行业进行互动,这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进一步贴近市场实际,进一步缩短所学知识与所用技能之间的差距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这实际上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技能传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数据支持下的教学跟踪
互联网时代下,非常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信息呈现海量化的爆炸式增长,这些信息背后所隐藏的价值则有待于挖掘與探究。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就是要依托于数据支持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跟踪,这也是互联网给高职教学所带来的另外一种契机。实际上,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尝试,都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根有据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多是依赖于多年的教学经验,那么对于教学年限较短的新教师来讲,除了向资历较深的教师请教外,还可以借助数据的力量。比如,上文举例分析到的微课教学,当教师把若干个微课发布到微信群上时,实际上可以通过后台管理来查看各个微课被下载/查阅的次数、哪一个微课最受欢迎、哪一个微课最不被关注、哪一个时间段的活跃性最高、哪一类学生的积极性最强等等,通过这些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可以进一步地接触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学生更喜欢哪一类型的教学资源,哪一个慕课类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依据数据显示的结果来为学生筛选或推荐出合适的教学资源,捕捉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在技能强化的领域里,如果教师发现哪一名学生的实践技能较强,则可以邀请这名学生来与其他学生分享。实际上,以数据为支持的教学跟踪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于学生以及自身教学活动的判断准确性,从而根据实际教学效果与高职学生的教学特点来设计更贴切的教学活动。
三、小结
“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这两者的创新性结合指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尽可能地利用互联网所含有的各种技术来科学合理地重组、调动、配置、优化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从而探索出更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互联网除了带来技术性的变革外,还有思维上的变革,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拥抱互联网时代。通过即时资源的提供与分享、技术驱动式的自学尝试、移动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数据支持下的教学跟踪这几种方式,来构建互联网平台下的创新型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借助时代契机,借助技术力量,培养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燕,马贵范,王珊珊,刘振华.“互联网+”创新高职课堂教学模式[J].山东工业技术,2017,(01).
[2]孙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智能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3).
[3]张文.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探索,2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