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8-01-18徐雅琦陈倩倩罗月颖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徐雅琦 陈倩倩 罗月颖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教学效果的实践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变、加强实践教学、改变考核方式等方式对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120-02

一、前言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过程。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200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暂行规定》等文件的颁布与实施,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影响评价,而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作为应用型环境工程本科培养模式下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具有独立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基本能力。笔者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通过对现有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

二、教学过程现有问题

1.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目前高校采用的环评教材大体按照环境要素进行章节编排,评价过程中涉及的公式多而复杂,而这与实际工作过程中报告章节的设置完全不一致,同时由于现代电脑技术的发展,报告编制过程中很多涉及的公式计算全部由相关专业软件完成。而目前我国环保事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很多环保法律法规更新较快,教材如不能及时更新,就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

2.教学模式单调。由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涉及的内容多而广,需要较多的课时才能够进行充分的讲解,但受到学校课时的限制,造成了现在教师满堂灌的情况出现。

三、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更新,突出时效性和先进性。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在迅速发展,各类环保法律法规都在不断更新,而很多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一些新环保法律法规中更新的内容未能及时在教材中体现,导致日后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所学与所做脱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时关注环评动态,对更新的环保法律法规作为课堂教学重点,保持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此外,结合授课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将实际案例和课程授课相结合,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为基础对各环境要求评价内容进行介绍,同时增加评价过程中技术方法的使用,以及当地环评的特点及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如:在对地表水环境进行评价时,以电镀含铬废水项目为例,通过勘查现场、资料收集、物料衡算,并结合视屏照片介绍电镀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等等内容,针对含铬废水,从废水来源、现状调查、影响评价和对策措施依次介绍评价的过程。又如2017年1月1日环保部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7),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定,这些内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由此,与实例相结合,紧跟新环保法律法规,贴近实际工作,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改变教学方式,提倡主动学习。目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仍偏重于理论讲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比环境专业其他核心课程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本科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内容和技术。但是很明显目前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最大限度地发掘。为了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实践性强,教师可利用网络提前将教学大纲传送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课本和相关专业网站查找资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从“学”扩展到对“教”的参与,在课堂上按照标题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构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讨论式教学,而学生的课前学习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每个章节的理论讲解结束后,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拉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在理论内容讲完后,以学生相对了解的校园建设项目为例,从项目的工程分析开始,进行识别项目的污染源、评价等级的确定、污染源源强核算、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习潜能。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目的。往年的实践环节是通过课程设计方式进行的,时间为2周。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无法进行实地勘察、现状监测等环评必须环节。因此,需要對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具体做法是理论课程和课程设计同步开展,每2次理论课后安排1课时的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分组,3-4人一组,根据课程设计任务和进度安排进行分工协作。

实践环节的重点包括:对建设项目进行实地勘察,收集项目资料及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资料,并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进行工程分析,重点完成“三图一表”(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和建设项目内容一览表);大气、地表水、噪声、固废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保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分析项目的环境风险。此项实践课程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强调实际应用,每组学生所完成的环评任务不同,从根本上消除了互相抄袭的现象。

4.注重过程控制,改革考核方式。目前主要是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但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大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时间,而学生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分组讨论、现场实践等环节上,因此学生成绩判定上采用平时理论成绩+课堂汇报+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三部分比例为3:4:3。期末考试可采取开卷方式,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各种法律条文和技术方法,但必须要学会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出题时,可参考我国注册环评工程师的题目,其中,案例分析题占40%,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该门课程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根据其特点,通过及时更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突出平时成绩这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邱梅,付正祥,段琼.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49-51.

[2]湛灵芝.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7):7-72.

[3]刘春英.“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91-92.

[4]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5]田大勇,郑勇,阎冬.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13(4):89-92.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