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普”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动向

2018-01-18桂晶晶易钢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国知网文献计量分析科普

桂晶晶 易钢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学基本方法和基本定律对我国科普领域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量化分析,了解和掌握我国现阶段科普领域的研究特点和动向。研究发现,自我国在1994年发布《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科普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现实性很强的一个研究领域,同时也引起了我国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不断出台新政策,与此相对应的科普论文研究数量不断增加,基金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也形成了一批较稳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群体,并以科普(科学)类期刊为主刊载科普相关学术论文。但通过对科普的被引频次分析可知,我国“科普”相关学术论文被引频次不高,论文质量及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科普;文献计量分析;中国知网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102-05

自步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背景的浪潮下,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趋势日益明显,一国的综合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需以国民科学素养为依托。为提高我国经济软实力,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加大科学知识普及力度,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出台系列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如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提出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这一系列国家政策充分说明了在当前激励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对科普产业发展长效、有力的支持;国家的政策支持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相关学者对科普领域的关注与思索,并对该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因此现阶段对我国科普领域的研究水平、特点及动向进行探究也迫在眉睫。

一、文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分析的文献主要来自已经在CKNI中国知网上发表的“科普”相关学术论文,CKNI中国知网是我国目前最大、最权威且持续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因此是本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的首选数据库。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经验定律对“科普”相关学术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主要是从定量角度出发,依据一定的计量方法,对某一领域的文献数量特征、某一领域的学科分布情况及学科研究特点等进行量化分析。

二、我国“科普”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1.“科普”相关论文发表趋势研究。对某一领域论文发表的年度趋势图进行统计分析可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等。登录CKNI中國知网,在“高级检索”处以“科普”为关键词对所有已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精确检索,共得刊载论文1061篇(因2017年数据不完整,所以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其年度分布图如下:

观察图1可知,我国“科普”类研究在1994年拉开序幕,共刊载文章1篇。众所周知,我国在1994年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即说明国家层面一发布《意见》,“科普”领域便受到国内相关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在随后的两年刊载论文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在2007—2008年期间,我国“科普”领域研究得到一定幅度增长,文章刊载量处于不断上升趋势,说明在这一阶段“科普”领域不断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尤其是在2010-2012年,我国“科普”领域文章刊载量大幅度增长,研究热度明显加强,并在2012年达到顶峰(116篇);然而在2014-2016年间,我国“科普”研究领域文章刊载量出现转折,整个趋势呈现小幅度下滑。但纵观整体趋势,我国“科普”领域的研究得到不断发展,研究热度明显增强。同样,以“科普”为关键词,对CKNI中国知网中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得博硕士论文59篇,其年度分布图如图2所示,大致反映出与期刊论文相类似的研究趋势。

2.“科普”相关论文的期刊分布。1934年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Bradford提出布拉德福定律[1],该定律是确定已刊载的某一领域学科论文在各个期刊中的分布数量及情况等,进而可以确定刊载该领域论文期刊的类别和特征。笔者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对刊载“科普”相关学术论文的所有期刊进行统计分析,进而研究这些期刊的主要特点。据此,笔者在CKNI中国知网上找出刊载“科普”领域相关学术论文排名前9的期刊(见表1)。发文量排名前9的期刊共刊载文章170篇,占总发文量的16.02%;接下来观察这些期刊的名称发现科普(科学)类期刊共刊载文章162篇,占总数的95.29%。由此可推断出科普(科学)类期刊是刊载“科普”相关论文的主要期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跟科普的定义和性质有关。

3.“科普”论文作者及机构分布。洛特卡定律[2]是由美国学者A.J.洛特卡在20世纪提出的描述科学生产率的经验规律,反映的是所刊载文献的作者出处及论文作者在某一领域刊载论文数量之间的关系。尽管有关“科普”论文数量与作者数量未完全符合洛特卡定律,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定律,因为虽绝大部分学术研究者只发表了一篇“科普”相关论文,但毋庸置疑也不乏因对该领域研究热情高涨而发表多篇文章的持续研究者。通过观察表2可知,来自中国科普研究所的李正伟和任福君两位同志发表“科普”文章数量最多,均为8篇。此外笔者还发现在前14位“科普”论文作者中有7位同志均来自同一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3位同志来自高校,3位同志来自研究所(院),1位同志来自行业协会,据此可知“科普”领域已经形成一批主要且较稳定的研究群体,从事“科普”领域研究的学者以研究所及高校的相关从业人员为主。

4.“科普”论文研究机构分布。对某一领域论文作者所在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可明确该项研究的主力单位、了解稿源地区分布情况,还可掌握研究机构的论文发表数量。如表3所示,共有15个研究机构发文数量8篇(包含)以上,且该研究机构拥有一个较稳定的研究群体。其中中国科普研究所凭借发文62篇占据榜首,由此可见中国科普研究所有一批致力于“科普”研究的相关学者;通过继续观察表3发现,有9个研究机构均为高校,且稿件来源区域大体为中东部地区高校,即表明高校从业人员为“科普”研究的主力群体之一。endprint

由于博硕士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展的深入研究,经过高校评审、答辩等,论文质量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较高的研究水平。所以笔者接下来继续对以“科普”为关键词的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机构进行检索,共有59篇博硕士学位论文,有9个研究机构发文篇数为2篇以上,这9所高校共发表博硕士论文22篇,占总数的37.29%。表3、表4所列的研究机构是“科普”研究的主要机构,代表着对“科普”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平。

5.“科普”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基金资助对科学研究,尤其是重大课题的研究极其重要[3]。基金资助是指某一领域项目的研究受到国家相关政府机关及相关研究机构经费资助,往往反映某一领域研究热点和研究动态。而基金资助项目一般以通过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来体现[4]。因此对“科普”领域受到基金资助情况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科普”领域政府重视程度和学术界关注程度。“科普”相关学术论文共计1061篇,其中63篇论文受到各类资金资助,占论文总数的6%。各类基金资助类别前13位如表5所示,其中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协科普专项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均以7项资助并列首位,广东、安徽、山东等省份对“科普”研究的重视程度、研究热度和资助力度相对来说高于其他省份。

6.“科普”论文的被引频次。被引频次[5]是文献计量学中被用来测量学术论文的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论文的内容质量决定论文的被引频次。文章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界对该领域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见表6,截至2016年12月31日,以“科普”为关键词的期刊论文和博硕士论文共1120篇,其中单篇被引频次最高(149次)的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刘兵同志2004年发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上的论文,单篇被引频次超过100次的论文只有1篇。

表7为论文被引频次分段统计,据表7可知,只有24%的论文被引用,高達75.98%(4/5)的论文未被引用,有1/5的论文被引频次较低(1-5次),被引频次5次以上的论文仅占5.7%。由此可见,“科普”领域的论文整体质量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我国“科普”领域研究内容及研究动向

1.“科普”的研究热点。文献的核心内容通过关键词来反映,某一关键词出现频次等于附有该关键词的论文数,其出现频次的数量高低与相关研究成果数量的多少呈正相关的关系[6]。若某一关键词在该领域反复出现,则表明该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7]。因此笔者对“科普”相关学术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揭示科普的研究热点。对“科普”论文前10位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详见表8。

观察表8,“科普”以1036次频次排列首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表明以“科普”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有1036篇。其他高频次关键词体现了与“科普”关系最为紧密的领域,从表8列出的其他高频次关键词可知,“科普”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科普传播与创新、科普对象(青少年与农村)、科普教育与对策、科普素质、科普科技馆及科普气象领域研究等。

2.“科普”研究的脉络与趋势。对某一个时期内某个学术领域的大量学术论文的关键词进行集合分析,可揭示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方向[8]。通过观察前面的图1(中国期刊学术论文)、图2(博硕士学位论文)可见,刊载科普的相关学术论文数量在2011年之前较少,因考虑2017年数据不全,所以选取2011-2016年“科普”论文高频次关键词的年度趋势变化图(见表9),借以考察“科普”研究的脉络与趋势。

笔者选取2011-2016年关键词词频前10位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我国“科普”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特点和趋势。

第一,2011-2016年间,除了“科普”这一必然关键词外,“创新”、“科技馆”这两个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均在前10位,这表明创新科普模式和科普科技馆传播方式是持续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处,也是近几年科普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关键词“青少年”、“气象”、“科学素质”均三次出现在高频词前10位,说明科普对象青少年、科普气象领域及科普科学素质一度成为某一时间的关注热点和研究热点,但可能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及该领域的研究性质已经基本被定论等原因,这三个关键词的性质不再属于热点探讨的范畴。

第三,关键词“科学传播”(同性质关键词统计合并并归类相关词,将科技传播、科学传播2类关键词合并为“科学传播”)一词在2012年入选前10位后,直到2016年一直保持稳定在前10位,且由2012年排名第四降到2013年第七,直到2014年降到第十,再由2015年的第六上升到2016年的第五,说明科普科学传播的研究热度在2012年出现一度下降的趋势,在2014年达到最低峰,排在最后一位(第10位),然而在2015年又再次出现转折,相关学者对科普科学传播的研究热度开始出现上升。

第四,关键词“网络”(同性质关键词统计合并并归类相关词,将网络、网络科普、新媒体、大数据四类关键词合并为“网络”)一词在2012年首次闯到前10位后,直到2016年一直保持稳定在前10位,说明随着我国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与科普的关系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四、结论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和社会转型期,加大科学普及对提高我国经济软实力、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出台系列政策,这一现象表明科普是我国现阶段现实性很强的一个研究领域,同时也引起了我国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不断出台新政策,与此相对应的科普论文研究数量不断增加,基金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也逐步形成了一批较稳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群体,并以科普(科学)类期刊为主刊载科普相关学术论文。但对科普的被引频次分析可知,我国“科普”相关学术论文被引频次不高,论文质量及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国洪.我国“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动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7):50-55.

[2]贺友平.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篮球学术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1-2.

[3]ZhaoDZ.Characteristicsandimpactofgrant-fundedresearch:acasestudyofthe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field[J].Scien-tometrics,2010,(2):293-306.

[4]李沛沛,华薇娜.对我国网络研究领域基金资助项目论文研究机构的分析[J].信息工作研究,2010,(9):92-95.

[5]孙书军,朱全娥.内容质量决定论文的被引频次[J].编辑学报,2010,(4):141-143.

[6]刘晓,刘志和,李树霞.论文关键词及分类号的统计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08,(3):45-47.

[7]邱均平,丁敬达,周春雷.1999-2008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实证分析(上)[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5):72-79.

[8]黄小燕.情报领域研究热点透视——情报领域论文关键词词频分析(1999-2003)[J].图书与情报,2005,(6):82-84,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知网文献计量分析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AMLC与PSDS检测医学论文重复率结果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视域下的中国苗族姓名研究现状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