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心理学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8韩梓橦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审美声乐教学策略

韩梓橦

摘要:声乐教师在进行演唱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之外,还应充分运用审美心理学知识以提高他们在演唱时的情感表达能力。声乐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状态,重点加强心理活动训练,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也是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本文简单阐述了审美心理学的相关概念,指出将其应用于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且详细地探讨了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声乐教师们的演唱教学提供可行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审美;声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090-02

引言

声乐演唱是一门极富情感魅力的艺术,受到人们心理活动以及生理行为的共同影响。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状态,重点加强心理活动训练,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也是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大多有着不同的音乐要素,不仅会影响到观众对其内涵的理解,还会影响到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判断。声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审美心理学知识,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联想、表象等多方面的元素,从而准确把握乐曲想要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声乐演唱水平。

一、审美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从古至今,人们用“美”字概括了世上许多的事物和现象,但关于其自身的内涵定义,学术界却始终没有统一的说法,不同的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美”的理解并各自赋予定论。就目前已有的说法来看,“美即和谐”这一定义言简意赅,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审美是指人们受情感驱使,通过鉴赏事物以获取信息的一种非功利性行为。简言之,即审美是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主观活动。根据心理学知识,我们可以将审美行为分为主体和客体两部分,在鉴赏时,个体的情感体验是最主要的内容。同时,作品还能通过主题将其蕴含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审美主体,故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往往会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情感。从形式上来看,审美可以具体分为语言、结构、体裁等内容。在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中,各种因素要素彼此融合,互为一体,不仅展示了作品自身的组织规律和特殊性,还充分体现了审美心理学要素。

二、审美心理学与声乐演唱教学的内在联系

心理活动训练是声乐演唱教学的重要環节,教师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们的肌肉群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接受大脑发出的指令并完成相应的动作。在演唱过程中,声带的震动、音高、音波等均受到歌唱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同时控制。一直以来,审美心理学和声乐演唱教学两者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和技巧掌握情况都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因此,声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审美心理学知识来开展演唱教学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

声乐演唱是一个需要学生们长期坚持的漫长学习过程,并且多数时候,学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重复练习同一首乐曲,十分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予以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适当运用心理暗示手段以缓解其内心的负面情绪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制力。因此,声乐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运用审美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将一些美好的情感和生动形象的场景融入到练习中,当然,这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存在很大的联系。除此之外,声乐教师在开展演唱教学活动时,可以事先将一些基本的声乐发音和相关概念传授给学生,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如此,在今后的演唱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演唱技巧充分表达出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从而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

三、审美心理学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审美心理学包含了多个层次的心理形态,声乐教师在将其应用于声乐演唱教学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审美心理学中的各个要素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声乐学习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审美表象的应用

人类脑海中通常会保留对一些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对记忆中存有事物的一种客观印象。所谓的审美表象是指人们在平时生活中凭借感觉逐渐积累形成的审美形象,能够脱离客观事物的存在,在脑海中不断地重复出现,从而形成一种记忆表象。这种审美表象往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以及生动性等特征。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将审美表象应用于声乐演唱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们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充分诠释审美表象的变形性和可塑性两大基本属性。例如,声乐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黄河大合唱》时,尽管学生们眼前并没有看到黄河的景象,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联想平时在课本、电视、网络上看到的黄河形象,结合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脑海中勾勒出“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恢宏场面,从而在演唱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内心的激昂之情,生动地诠释出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声乐教师在开展演唱教学活动时先让学生们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概念,然后再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用耳朵去聆听各种声音,以便在今后的演唱过程中每当需要使用这些声音时,便可灵活地从记忆中抽取。

(二)审美感觉的应用

感觉是指个体在观察完客观事物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感受,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元素之一,也是对于事物的初步认识。在审美感觉中,知识和意识分别是两项最基本的构成内容,人类只有先具备了这两项基础感觉,才有可能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我们平时所说的艺术修养便是高级审美感觉的一种体现。学生们在练习声乐演唱时需要将乐曲内容和音乐作品的整体形象相结合才能发出理想的声音感觉。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审美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们从审美感觉角度出发,将乐曲作品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的音乐情绪充分相融合,提高演唱的情感渲染力。尽管人们在研究声乐演唱方法时无法以具体的言语进行概括,但却可以表达出其中所包含的审美感觉,并且这种审美感觉在声乐演唱表演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性作用,对于演唱者灵活自如地表达内心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审美联想的应用

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审美联想是指人们对已有的客观事物形象进行重组或者再加工,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形象的活动。究其本质,审美联想是一项存在于演唱者自身脑海中的活动,是对回忆内容进行再加工的体现。声乐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审美心理学知识进行审美联想时,需充分强调保持良好的情感性和协调性。由于审美联想活动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声乐教师在演唱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在恰当的时机引入审美联想,而不是盲目地让学生们进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情感是学习声乐演唱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认真思考如何应用审美学心理知识使乐曲的情感变化融入到学生们的生理行为表现中,即指导学生们充分解读作品的情感基调,从而通过表情动作等生动地诠释出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应用审美心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演唱技巧水平,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增强其演唱的情感表达能力。因此,声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运用审美心理学知识,培养他们在学习声乐演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声乐演唱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宣书.审美心理学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5,(12).

[2]刘小番.声乐演唱心理学在实践与教学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5,(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声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