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新媒体出版模式探索

2018-01-18池营营安珍赵霞

今传媒 2017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新媒体

池营营 安珍 赵霞?

摘 要:探讨新媒体融合下《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微信公众号建设情况。分析了学报新媒体出版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及微信公众号建设情况。提出了学报微信公众号未来发展模式。

关键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22-8122(2017)11-0129-02

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软件可以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精准消息推送等功能[1-5]。近几年,微信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实现科技期刊的多极传播与精准传播,为学术期刊的信息发布、文章推送、编辑加工、专家-读者关系维护等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服务平台[6-10]。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也在积极推进期刊的媒体融合工作。

微信的精准推送、实时发送、个性化服务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国内一些科技期刊充分利用微信传播广泛的特点,积极探索并开通期刊公众平台以期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渗透力[11-14]。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下称学报)是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江苏省地震局共同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学术性双月期刊,现为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在于报道国内外在地震、地质岩土、飓风、火灾和爆炸等灾害对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的极端作用、损伤和破坏效应以及防灾减灾工程对策等方面的前沿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

2015年,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官方网站正式上线,传统的邮箱投稿模式逐渐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投稿流程,编辑业务、专家审稿、作者投稿等行为实现了在线管理。为更好地为作者、专家服务,拓宽学报传播渠道,编辑部于2017年正式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利用不足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各类期刊纷纷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推广报刊,提升自身影响力。学报虽建立了官方投稿网站,但是宣传力度不足,影响力不够,信息推送滞后,且无法实现定向推送,编辑部与专家、作者也不能实时交流沟通。学报推广宣传力度不够,急需借助新媒体技术,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截至2017年,学报起步探索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工作,这严重落后于同类期刊。

(二)外部合作欠缺

事业单位主管下的学报编辑部与行业学会的互动较少,参与的外部活动不足,知名度及影响力欠缺。这导致信息闭塞,约稿量不足、高质量稿件收录较少,这严重阻碍了学报的发展。

(三)出版周期长

学报每天投稿量较多,导致稿件积压严重,出版周期延长,流失了一些作者。学报投稿渠道包括官方邮箱及官网在线投稿。由于网络虚假网站较多,作者搜寻学报官网时容易上当受骗,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报声誉。不能实现即时投稿,即时通讯,成为制约双方沟通的主要问题。

二、学报微信公众号建设

2016年10月,学报编辑部参考了其他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后,决定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辑部”。该微信号目前开设了“论文查询、用户投稿、关于我们”三个模块,微信号定期推送刊期目录,并无缝链接到学报官网。方便读者查阅期刊目录,并下载所需文献。同时,编辑部将各类会议通知发布在公众号上,不仅宣传了会议内容,而且可以增加学报知名度,吸引更多作者关注。通过“关于我们”模块,投稿者可以方便查阅征稿简则、投稿模板等内容,方便投稿者实时了解投稿细则。

考虑到学报主管部门的特殊性,公众号采用私人名义申请,未来建设中,还需进一步完善公众号建设,发布更多内容吸引读者,切实扩大学报影响力。

三、公众号未来发展模式

(一)开展个性化服务

目前,学报微信公众号主要以信息查询、新闻发布为主。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了解读者需求,不断发展丰富的业务内容尤为重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发布刊期目录、优秀论文导读、科技新闻、会议通知等内容,提供丰富多元的信息服务。同时建立稳定作者微信群、审稿专家微信群,加強人才管理。通过微信群可以发布组稿信息,论文语音导读等内容,实现消息的精准推送。

(二)加强运营维护,及时答疑解惑

微信公众号应该保证定时更新,不能成为“僵尸号”,也不能无视读者信息。不能及时处理读者信息,将严重影响学报声誉,造成读者流失,进而影响作者群。因此,未来组建微信维护团队,采用图文并茂、风趣幽默的形式发布信息,实现信息定时更新。同时重视读者评论信息,针对读者疑问,加强沟通、交流,及时给出答复。通过此种方式,不仅架起了学报与读者的桥梁,也可以尽快搜集读者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报领导及编委会,对学报的健康发展非常有益。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报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各种活动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建立更广泛的粉丝群体,发挥更强影响力。编辑部可以将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作为专题在微信平台发布,接受大众评审,及时推送评选活动流程即时信息,采用直播方式报道评选活动现场情况,颁奖典礼等重要环节。除此之外,编辑部也可以设计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读者参与度,扩大学报影响力。

(四)利用多渠道宣传微信公众号

学报微信公众号读者匮乏,若想解决该难题,就要扩大微信平台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加入粉丝群。除了在学报官网上宣传微信公众号外,编辑部还可以在与读者邮件交流的过程中嵌入微信公众号介绍,并附上微信二维码。期刊底封上印刷微信二维码,吸引更多的读者扫码关注,再加上推送的优质信息,培养固定粉丝群,通过他们辐射发展更多的读者群体。扩大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

(五)无缝对接审稿投稿平台

学报可以利用自定义菜单拓展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实现微信公众号与专家审稿平台和作者投稿平台的无缝对接。审稿专家通过微信平台和智能移动终端可以轻松实现审稿稿件的收发、审稿意见的提交,保持与期刊杂志社及时的沟通,方便随时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审稿。投稿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和智能移动终端轻松实现投稿、修稿的提交,实现作者与编辑部及时沟通。endprint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微信将在期刊發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未来如何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发挥其方便、快捷、受众多的优点非常重要。这也是学报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对期刊未来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程维红,任胜利,沈锡宾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传播力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3):340-345.

[2] 蒋学东.基于移动互联背景的学术期刊微信传播[J].出版科学,2015(2):78-79

[3] 王明华,沙勤,郑晓南.微信公众平台在期刊运营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14(3):272.

[4] 马勇,赵文义,孙守增.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选择分析 [J].科技与出版,2014(9):77-81.

[5] 张义,陈怡平.中国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现状调查及优化建议—以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科技期刊为例[J].编辑学报,2016(Sup.1):49-53.

[6] 魏晓迪,曹三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个性化服务媒体[J]中国传媒科技,2014(1):62-64.

[7] 唐栋,韩锟,武昱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利用微信打造读者服务平台的尝试[J].编辑学报,2015(2):175.

[8] 余溢文,虞蓓蓓,赵惠祥.基于微信平台的学术期刊交流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5):664-666.

[9] 宋锦玉,赵杉林,陈平史等.3G 时代科技期刊如何利用微信出版提高影响力[J].编辑学报,2015,(4):386-387.

[10] 梅阳.传统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经营[J].传播与版权,2013(7):142-143.

[11] 余溢文,陈爱萍,白林雪.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策略及案例研[J].编辑学报,2015,(4):388.

[12] 樊雅梦,王虹,杨璐瑜.科技期刊的碎片化信息服务—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探究[J].新闻知识,2017(3):46-48.

[13] 景勇,郭雨梅,丁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拓展[J].编辑学报,2016,(4):384-387.

[14] 余溢文陈爱萍白林雪.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策略及案例研究—以同济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编辑学报,2015,(4):388-391.

[责任编辑:艾涓]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新媒体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